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际观察 > “安倍新政”的蝴蝶效应

“安倍新政”的蝴蝶效应 [《金融世界》2013年06月号 ]

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市场与经济基本面的距离正在拉大。

王晓蕊/文

自从日本央行新任行长黑田东彦上任以来,强力贯彻首相安倍晋三的经济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宽松政策、扩大债券购买规模。从4月至今,日元美元汇率下跌幅度不小,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受日元贬值影响,日本股市近两个月以来一度涨势如虹,全球宽松浪潮也使多国股市创下经济危机后的最佳表现,乐观情绪正在全球扩散,然而,资本市场的狂欢背后,市场与经济基本面的距离正在拉大。

5月23日,日本股市大跌,也说明一直以来的股市上涨并非由于日本经济基本面转强。

日元贬值显著提振出口

日本央行称,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是为了对抗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鉴于出口对于日本经济的重要作用,日元贬值对于丰田等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日本企业起到了显著的提振作用。根据丰田汽车公司日前发布的数据,公司上一财政年度净利润增长两倍,预计本财年利润将增长42%。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丰田业绩明显改善与日元贬值之间存在直接关联,而这也是日本众多企业经营状况的缩影。

历史经验表明,政府和金融市场往往很难戒除对央行措施的过度依赖,尤其是在央行受到政客显著影响的情况下,央行的任何退出都将伴随巨大成本。何况日本政府的负债水平已经远超国际警戒线,如此大规模的宽松政策对于债务负担而言是雪上加霜。

不过,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显然是“火烧眉毛且顾眼下”,日元贬值确实可以明显增强日本商品在全球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特别是过去两年日本汽车和家电企业受到韩国制造的强力冲击,凭借日元贬值可以暂时收复一些失地。

全球央行宽松浪潮再起

尽管日本辩称宽松政策的目的是提振本国经济,而不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但这种经济政策无疑是以邻为壑。想要对冲日元贬值的溢出效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本国货币也贬值。事实证明,不少国家已经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宽松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多国央行。

首当其冲的是韩国。日元贬值,日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韩国企业。韩国的电子和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三星和现代等韩国品牌大幅吞噬了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

韩国央行5月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0%,希望以此提振韩国经济。这是韩国央行自去年11月起连续6个月保持基准利率不变之后,首次下调基准利率。韩国银行金融货币委员会在当天召开的例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日元持续走低给韩国出口增长带来负担,下调基准利率是为了进一步提振经济。

自从日本央行大张旗鼓地实施宽松政策以来,全球多国央行近期纷纷调整既定政策。比如,欧洲央行降息至历史最低,对负利率持开放态度,并且放言准备再次行动;澳大利亚联邦储备委员会降息至历史最低;新西兰抛售本币并且警告将再次干预;瑞典放弃不干预汇率的立场;波兰降息至历史最低。

日元贬值对日本带来的好处只是暂时的,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实质性竞争力,何况日元并不具备美元那样强势的国际地位。随着多国货币政策纷纷转向宽松,到最后除了对冲基金可以借机大赚一笔,恐怕没有谁会在这新一轮的货币战争中获利。

世界经济泡沫正在吹大

近期,日元贬值使得日本股市一度表现良好,在全球的宽松浪潮下,美国和欧洲股市也屡创历史新高。股市向来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然而,在世界经济尚未在危机后实质性复苏的今天,资本市场的狂欢让人们欢欣鼓舞,同时也感到忧心忡忡。

货币宽松、财政刺激和经济增长战略被统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然而,目前我们观察日本经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前两支箭,所谓经济增长战略还停留在口头表述上,没有什么实质行动。换言之,日本经济目前的向好势头并没有相应的经济基本面作为支撑,日本经济的实质竞争力并未改善,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令人们倍感忧虑的是,这并不是日本一个国家的状况。

虽然全球股市欣欣向荣,但全球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多数国家工业表现低迷。欧元区仍处在衰退中,德国出口放缓令情况雪上加霜;美国经济数据存在波动,4月份失业率降至4年来最低也仍高达7.5%,同时劳动参与率的降低表明失业率的下降存在水分。美国上市企业此前纷纷公布了第一季度的财报,不少大银行和大企业的业绩都明显好转,然而,冷静的分析人士指出,业绩好转的背后是这些企业通过裁员等手段降低了经营成本,“粉刷”之后的报表并不能体现企业真正的运营状况。

世界经济要想真正摆脱低迷,依靠的依然是实体经济的复苏与技术革命的爆发。然而,目前市场和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正在增加。如果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狂欢,对于历史重演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作者系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全球央行再次联袂宽松

本刊记者  高攀 王宗凯/文                                                  

近期,全球多国央行再次上演联袂宽松大戏,日元大幅贬值是重要的触发因素。

专家认为,全球央行新一轮联合宽松的刺激力度难及以往,日元贬值对中国整体经济影响不大,中国央行宜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全球央行步入第三轮大宽松

继4月初日本央行出台新的大规模宽松货币措施后,欧洲央行、印度央行相继降息,澳大利亚、波兰、韩国和越南等国央行也加入降息阵营。据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预计,匈牙利、土耳其、以色列和俄罗斯等国央行也将于年内再次启动降息。从全球经济走势和格局来看,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央行正步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轮联合大宽松。

第一轮联合大宽松始于2008〜2009年,旨在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最终成功刺激全球经济从2009年中期走出衰退,但也导致2010〜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新兴市场通胀水平的攀升,新兴经济体被迫多次收紧货币政策,经济增速随之放慢。

第二轮联合大宽松约从2011年9月开始,贯穿整个2012年。为应对欧债危机局势恶化导致的全球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再次打开宽松闸门,最终推动全球经济在去年底企稳。

与前两轮主动应对危机不同,第三轮联合大宽松有了更多“防御”色彩。当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与去年下半年相比都有所改善,但为何如此多的国家急于降息?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本新的宽松货币措施引发了各国对于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担忧,担心本币汇率被动升值而影响出口。

国际金融协会全球宏观经济分析副主管Felix Huefner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洲央行、韩国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近期降息都有应对日元汇率大幅贬值的考虑。

然而,第三轮联合大宽松的力度难以与此前两轮相比,更像是第二轮大宽松的“续集”。

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已接近极限,倾向于更多思考其他创新手段来提高政策效力。

Felix Huefner预计,欧洲央行下一步举措不是降息或出台量化宽松政策,而是考虑如何增加中小企业信贷。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日前在出席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向媒体表示,欧洲央行正考虑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来支持向中小企业放贷,因为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渐趋稳固,作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重要风向标的美联储已开始考虑缩减购债规模,减小刺激政策的力度。

Felix Huefner表示,国际金融协会预计,美联储可能在今年底结束量化宽松政策,2015年中期启动首次加息

此外,在经历第二轮大宽松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例如,澳大利亚央行曾在第二轮宽松期间降息6次,今年5月再次降息后,基准利率已降至2.75%的历史低点。印度央行在5月初完成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后,由于通胀仍然高企,降息周期已接近尾声。

中国央行宜维持稳健货币政策

在第一轮大宽松期间,中国央行2008年5次降息,后来为应对通胀,2010年和2011年又5次加息;在第二轮大宽松期间,中国央行2012年两次降息;第三轮大宽松来临,中国央行又该如何应对?

国际金融协会亚太部高级经济学家郭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央行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而不会追随其他国家降息。

其一,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7%,高于政府定下的全年增长目标;与此同时,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经济企稳,物价反弹,意味着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必要性已降低。如果贸然降息,会对市场发出明确的宽松信号,可能引发房价反弹并带动整体物价上涨。

其二,日元汇率大幅贬值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一方面,日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不及美元,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外溢效应远不及美联储的影响大。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的日元资产也相对较少,大约持有2300亿美元日本国债,仅占中国外汇储备的7%。

另一方面,过去10年对日出口占中国整体出口的比重大幅下降。虽然短期内受日元贬值影响,中国食品饮料对日出口会受到影响,但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机械设备成本也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此外,由于中国和日本制造业产品分别主要位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和高端,两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度并不高。

郭丰同时表示,在全球央行普遍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执行相对中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中国与发达国家市场利率的息差空间进一步扩大,增强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动力,人民币汇率将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

国际金融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新兴市场资本流动报告预计,今明两年中国的私人资本净流入将分别达到3036亿和3032亿美元,略高于去年的2937亿美元,但低于2011年的3595亿美元,意味着中国今年面临的热钱流入压力不会大于2011年。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美联储内部的分歧
美联储将缩减QE提上日程,但在何时开始缩减QE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安倍经济学”光环褪色
日本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或促使政策再加码。


日本债务之忧
日本短期内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欧洲两大隐忧
欧洲经济要想获得足够的增长动力,需攻克信贷低迷和失业率高企两大难题。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