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大公的跨国计划

大公的跨国计划 [《金融世界》2013年04月号 ]

大公国际高调发起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但筹建进程缓慢,有些人并不看好其发展前景。

本刊记者 孙飞/文

2012年10月24日,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下称“伊根-琼斯”)、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在北京联合举行发布会,发起成立一个新型国际评级组织“世界信用评级集团”,以“推进国际评级体系改革,建设独立的国际评级监管体系”,剑锋直指三大评级机构。并宣称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组建。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是一个公司制的营利性组织,我们希望发起后能够有更多国家的评级机构加入。”大公国际总裁关建中在发布会上透露,已经有几十家机构希望加入,目前暂时先由三家公司来发起组建。

“目前来看,6个月的时间组建成功是不太可能了。”一位大公国际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组建正在缓慢推进之中。

股东其人

在三家评级公司之中,大公国际一直是推动者。“大公国际接触了几十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的评级机构在建立新的世界评级体系的宗旨和改革方向上高度一致,再加上目标一致,在今天就走到了一起。”大公国际知情人士表示。

但业内人士表示,以伊根-琼斯、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等中小评级公司为发起人能否产生足够的公信力,是新评级公司将面临的最大问题。

伊根-琼斯是一家投资人付费评级机构。

早期,伊根-琼斯积极在美国议会出庭作证,以打破评级行业垄断的身份参与评级行业的立法工作,在2007年获得了美国NRSRO(美国全国认可统计评级机构)制度下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保险机构评级资质。

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评级机构遭到金融市场的普遍质疑,中小评级机构因此迎来拓展生存空间的良机。2008年,伊根-琼斯进一步提交ABS(资产支持证券)和主权评级资质的申请,成为SEC注册的全牌照评级机构。

欧债危机爆发之后,伊根-琼斯在主权评级领域频频出手,先后下调了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葡萄牙等国家的主权级别。

“伊根-琼斯业务主要局限于美国。而且,其市场份额非常低,SE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其各类评级业务市场份额均不到1%,总体市场份额只占美国市场的0.04%。人才储备也非常匮乏,SE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公司共计仅有2名分析师,3名主管分析师。”某评级公司研究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并且,伊根-琼斯还创造了一个不光彩的“第一”的记录。自从美国SEC被赋予监管评级机构权限以来,伊根-琼斯是第一个被SEC指控的评级机构。

伊根-琼斯在2008年7月递交给SEC的文件中称,它已经对资产抵押债券做出了150项评级、对政府做出了50项评级,但SEC认为该公司没有为任何资产支持证券和政府债券发布过评级,伊根-琼斯夸大自己在该领域的经验,误导了监管者。

2013年1月底消息显示,美国SEC采取史无前例的行动,禁止伊根-琼斯评级公司发布对特定证券的评级。伊根-琼斯评级公司至少在未来18个月内不得正式对各国、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所发债券及按揭贷款等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评级。

对此,伊根-琼斯没有回应本刊记者的采访要求。

另一家发起人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成立于2001年,与专注于金融机构评级的评级机构Thomson Bank Watch颇有渊源。

1996年,Thomson Bank Watch聘请理查德·海恩斯沃茨(Richard Hainsworth)负责管理其莫斯科代表处。

后来,Thomson Bank Watch被惠誉收购,理查德·海恩斯沃茨则利用前期积累的资源,成立了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该机构业务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国内。

目前,该机构是俄罗斯财政部认证评级机构之一,但尚不具备在美国、欧盟地区开展业务的资质。

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官方网站显示,“公司共有9名全职的分析师,为超过40家的俄罗斯银行评级。”

根据SEC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穆迪、标普和惠誉拥有分析师、主管分析师总和的数量分别为1252名、1416名和1096名。

而即便以“中型”评级公司A.M. Best,DBRS,JCR为例,他们拥有分析师、主管分析师总和的数量也分别达到123名、118名和57名。

显然,若单纯以分析师数量判断,伊根-琼斯和俄罗斯评级公司都是不折不扣的小评级公司。

前述评级公司研究部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分析师数量有限,就评级方法而言,中小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更多以定量分析为主,同标普、穆迪及惠誉等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存在差异。

前路艰难

理查德·海恩斯沃茨对位于北京霄云路的大公国际总部非常熟悉。“我这几个月来了中国不少次。”理查德·海恩斯沃茨一边说,一边和遇到的大公国际工作人员打着招呼。

“我们(指他与大公国际和伊根-琼斯负责人)在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都见了面,并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正在讨论商业计划、公司章程等问题。”理查德·海恩斯沃茨坦率地表示,“这是一个大工程,所以是一个很慢的过程。”

由于股东来自中美俄三个国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文化冲突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分歧。“我们会通过不断沟通、信息披露和更敏感地对待文化差异的问题来解决这些问题。”理查德·海恩斯沃茨说。

“我们希望有其他的评级机构加入,目前,已经有至少一家另外的评级机构希望加入我们。”理查德·海恩斯沃茨表示。

理查德·海恩斯沃茨告诉记者,世界性或跨国性的评级机构概念并不是首次提出。

理查德·海恩斯沃茨本人就曾分别于2006年3月、2006年12月组建了哈萨克斯坦评级机构(KzRating)和亚美尼亚评级机构(AmRating),并将其与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整合成全球信用评级集团(Global CreditRating Group)。

按照设想,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总部将设在中国香港,理查德·海恩斯沃茨未来主要的工作地点将由莫斯科变为香港,他将成为公司的首任CEO。

评级业内人士认为,“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注册在香港,一旦获得香港评级监管部门的认可,有利于该公司评级结果被更多的国家及地区使用。”

2012年,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宣布确认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与欧盟监管制度同等严格、具有可背书性,欧盟注册评级机构可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评级机构所作评级结果进行背书。

根据香港与欧盟就评级业开展合作的安排,在香港获得执业牌照的评级机构所发布的信用评级结果将允许被直接应用于欧盟区域。

鹏元资信副总裁、评级业务总监周沅帆介绍,目前,香港监管当局认可的评级机构共7家,4家美国评级机构,包括标普、穆迪、惠誉和A.M.Best,1家香港本地评级机构,以及2家大陆评级机构,即中诚信亚太和鹏元香港。

据大公国际工作人员介绍,大公国际目前也成立了香港公司,“业务资质仍在申请阶段”,与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团队同时推进工作。

前述评级业内人士介绍,在香港,评级公司若想开展业务,也是采取注册制,但注册标准比较高,“相信这也是未来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工作重点”。

但如果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着眼于与三大评级机构竞争,就必须获得在美国从事评级业务的资质。“世界信用评级集团需要得到各个地区监管者的认可,包括美国。”理查德·海恩斯沃茨向记者表示。

然而,这并非易事。

目前,获得美国NRSRO资质的共有9家评级公司,分别是来自美国的穆迪、标普、惠誉、A.M.Best、伊根-琼斯、KBRA、和晨星(Morningstar),加拿大的DBRS评级公司,以及来自日本的JCR评级公司。

同样来自日本的R&I评级公司本来拥有NRSRO资质,但在2011年10月宣布由于“商业上的决定”撤销在美国SEC的注册,因此不再拥有NRSRO资质。

2010年9月,SEC曾经拒绝了大公国际申请注册为NRSRO的申请,理由是,“大公似乎不太可能符合联邦证券法在纪录保存、制作和检查方面的要求”。SEC认为,按照大公的表述,SEC和大公之间的通信往来需要中国证监会审查并充当中介,此举不符合美国联邦证券法律的规定。

“伊根-琼斯虽然是很小的评级公司,但在这一方面,也许会对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提供帮助,毕竟伊根-琼斯已经拿到了NRSRO的全牌照。”前述评级业内人士认为。

“但即便是拿到了NRSRO资质的公司,在美国也‘混得挺惨’。”国内一家评级公司高管分析道,“日本的两家评级公司尽管拿到了NRSRO的资质,但是经营十分困难,因为在美国,公司的运营成本很高,而且美国市场对一个外国评级公司并不信任,没有客户,也就没有收入。因此,R&I评级公司宣布退出美国市场,而另一家公司JCR也仅仅是勉强维持。”

从SEC发布的评级公司监管年报可以看出,截至2011年底,日本评级公司JCR在美国金融机构评级中的市场份额为0.08%,保险公司评级领域为0.13%,工商企业评级为0.48%,资产支持证券评级为0,政府债券评级为0,总体市场份额仅占到0.03%,位列9家拥有NRSRO资质的评级公司倒数第一。

加拿大评级公司DBRS的市场份额稍好一些,为1.97%。

看来,国际评级公司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被看好

在去年10月宣布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发布会上,伊根-琼斯评级公司总裁肖恩·伊根(Sean Egan)认为,过度乐观的信用评级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现存国际评级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世界的评级需求,亟待改革。

理查德·海恩斯沃茨表示,国际评级体系“不能由少数几家公司所把控,也不能由这些公司的几个分析师就决定国际金融资产价格”。

大公国际总裁关建中指出,新集团旨在突破美国三家主要评级机构的束缚,建立多方参与、更加均衡的国际评级新体系。

按照大公国际的构想,中国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俄罗斯在债权和债务之间又比较中立,三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美俄三国的评级公司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最能够公平地代表各方利益。

但对于“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如此高远的志向,很多业内人士并不以为然。

一些市场人士及学者甚至认为大公国际有炒作之嫌。

一位评级公司工作人员对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运营模式仍很纳闷,“我听大公的同仁说起过这个公司,但我觉得把它理解成一个许多评级公司的论坛或者沙龙比较恰当。”

他认为,评级虽然有其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评级公司仍然是逐利的,否则无法生存。

“毕竟评级公司之间还是充满竞争,又怎样使‘敌人’‘同床共枕’呢?”这位评级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评级机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评级机构最重要的是其标准及其评级结果产生后的影响,不管大公国际联合了多少个国家共同成立新的评级机构,首先还是要得到市场的承认。

他认为,即使标普、穆迪等被指责不公正、不公开,但他们毕竟是严格的市场化的产物,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在国内的评级项目,哪个没有受到干扰?新成立的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凭什么宣称能超过这三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某中央金融企业高管表示,中国评级机构应首先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美国三大评级公司的发展,实际上是顺应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的过程。只要中国评级机构能够“守住”中国这块市场,就能够逐渐做大做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壮大,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像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这样的盲目扩张和国际化并不理性。”他认为。

带着这些质疑,记者向大公国际发出了采访函,但对方并未回应。

前述评级业内人士则表示,中国的评级机构的国际化需要依托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竞争。

“中国评级的国际化不是物理上的国际化,并不是去美国或者香港开个办事处,招聘几个外国人。”前述评级业内人士表示,“我们要依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等到外国机构到中国资本市场既可以发人民币债,又可以发美元债,甚至还可以发日元债的时候,中国的评级机构自然而然就国际化了,也就可以和国际评级机构一较高下。”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新商所的使命
通过模式创新和严控风险,新华商品交易所为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不懈探索。


城商行的基金梦
尽管信誓旦旦,真正有能力设立并管好基金公司的城商行却并不多。


国泰因何掉队
稳健是把双刃剑,作为首家获批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国泰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却已排在10名开外。


北京银行谋变
作为一家规模堪比全国性银行的城商行,北京银行仍面临诸多挑战。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