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调查 > 险资投资密码

险资投资密码 [《金融世界》2013年04月号 ]

险资投资渠道陆续放开,保险机构应尽快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并注意掌控风险。

本刊记者 梁敉静/文

险资投资闸门已经陆续打开,各险企继续在“硝烟四起”的投资战中展开激烈角逐。

继2012年保监会连续推出十余项险资投资新政后,2013年,保监会又连发三文,包括《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建设的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从内容来看,这三项新政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对风险管控进行细化、并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这三项新政,被认为是对2012年十余项投资新政的进一步落实。

中国拥有庞大的保险资金规模,以往由于政策限制,保险资金投资方向主要在存款、债券及股市,投资渠道狭窄是险资投资收益率低的原因之一。

此次,监管层陆续放开险资投资渠道,对于各险企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如何把握机会、掌控风险,各险企仍要针对其个体差异,进行战略布局。

机会来了

长期以来,中国保险业就面临着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偏低难题。

“2008〜2012年,行业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89%、6.41%、4.84%、3.49%和3.39%,大部分年度的收益率都低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比一般5.5%左右的寿险产品精算假设,收益率缺口较大。”这是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3年年初,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通报暨培训会议上的一段讲话内容。

据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2012年全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6.85万亿元,2012年险资投资收益率仅为3.39%,创4年来历史新低。险资利用效率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和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本刊记者自2010年起开始关注各险企投资状况。对于收益率偏低这一问题,许多学者、保险机构人员及监管机构都曾向本刊记者表示,险资投资渠道狭窄或为原因之一。

从2012年开始,监管层陆续放开了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和范围。

“农历新年刚过,监管部门就送来了两份政策大礼,其中一份是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另一份则是证监会颁布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心愉说。

“根据这两份文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发行私募和公募产品,正式地进入大资产管理的平台与基金、券商等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展开公平竞争了。”李心愉说,“如此厚重的两份大礼,终于打破了自去年13项新政陆续颁布以来似乎一直‘静悄悄’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沉寂,各家公司均表现出了对于试点的十足热情并开始积极行动。”

保险资金的机会来了!

但是,学界和监管层不断提醒各保险公司,不能盲目投资,要“对症下药”,并警惕潜在风险。

“很多业务都可以做,很多投资都可以做,但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投,并不是都要去投,更不是乱投,一定要根据业务性质来进行战略性的资产配置。”陈文辉在最近召开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届年会”上表示。

实际上,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只是险资收益率低的原因之一,虽然如今投资阀门已经打开,险资投资仍面临许多待解难题。

难题待解

近年来,中国保险资金投资金额的不断增长,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中国保险公司也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投资理念,但始终摆脱不了投资收益率低下的困扰。

本刊记者曾就此问题多次采访学界,许多受访学者认为,中国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短期化是其收益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兼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曾就此问题接受采访,并对本刊记者说:“保险资金运用在结构、收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现实困境,潜在风险不断积累。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险资投资收益率低的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

2013年1月,陈文辉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通报暨培训会议上强调,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匹配难度也大得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朱南军、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在回答本刊记者关于险资收益率的问题时,多次提到收益率与负债成本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不能孤立评价保险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作为金融企业,必须将投资收益率与负债成本联系起来考虑。类似于银行业的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息差’。”朱南军说,“也许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高了,但是负债成本(负债利息加上营销成本)也随之上升,保险公司最后并没有多少利润,实际上沦为给银行等销售渠道的打工者。”

郭金龙表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永远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内容。保险资金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目前,国内保险资金运用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投资结构、资金运用收益率、保险监管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果得不到改善,我国保险业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的潜在风险。

陈文辉在上述会议中表示,“资产负债错配是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保险行业的资产负债匹配工作做得不好,存在‘长钱短用’和‘成本收益倒挂’等问题,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都将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他认为原因在于:一是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尚未形成。真正把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落实到机制层面的保险公司较少,资产管理与产品定价和销售“两张皮”的问题比较突出,资产管理部门很少参与到保险产品的设计、定价和销售中。二是受制于投资工具的限制。三是投资理念还不够成熟。

在上述会议中,陈文辉还提到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低的第三个原因,即权益投资波动大。“比如,2007年收益很高,但近两年亏损很大。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不能覆盖负债成本,保险机构不得不依靠证券市场投资,以获取超额收益。股票市场下行时,缺少可替代股票的高收益投资产品,无法迅速调整配置结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投资走向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缴文超发布报告称,保险公司投资经历了三个周期的变化:

第一个时期是2006〜2010年,主要表现为股市赚钱效应和储备浮盈较多。

第二个时期是2011〜2012年,主要表现为浮盈消耗殆尽,投资浮亏增加,保险公司为过去两年的投资浮亏买单,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第三个阶段从2013年开始,往后会延续2〜3年,预计这一阶段特征为,保险公司对过去浮亏消化完毕,资产配置偏重于固定收益类,权益仓位大幅下降,股市波动对投资收益影响程度下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将进入稳定增长期,但投资收益率难有大幅提升。

“十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有时候亏,有时候挣。”陈文辉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届年会”上表示。

陈文辉同时在上述会议中表示,债券类产品收益很稳定,但收益率比较低。不动产的投资收益率不错,但流动性又存在问题。因此,保监会将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寻找新的、可以与保险负债相匹配的投资品种。

他表示,下一步,如何把债权、股权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即优先股,是保监会应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不仅可以使保险资金获得较高的回报,同时还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长期资本服务实体经济还是比较欠缺的。

从政策上来看,目前保险资金已经可投资国内所有主流金融机构的类证券化产品,实现银行、信托、证券全覆盖。

华宝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胡立刚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截至2012年底,已经获批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包括香港)有16家,可以开展保险资金委托的有13家,已经获批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有4家。

根据该公司对于几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种类的整理,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涉及的业务主要有六大方面:投连险管理服务、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企业年金服务、基础设施不动产债券计划、增值平台服务,以及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服务。

正如李心愉所述,目前,已有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三家公司提出了发行5只股票型、债券型、基金型产品的申请,有14家公司作为中国证券业基金协会的会员,拿到了进入公募基金领域的资格证书,正在通过机构设置和战略方向的重新规划,积极筹备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总体来看,各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充分认识到在保费等传统资产之外积累托管资产的意义,高度重视由单纯的买方角色向卖方角色的转型,纷纷表示出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进军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进而成为真正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的愿望。

具体来看,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与2012年9〜12月投资资产规模的增长幅度相比,2013年1月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规模呈现大幅度增长。

记者统计后发现,自2012年9月保险资金投资的资产规模较当年8月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后,该年度9〜12月,涨幅较为平稳,到2013年1月,投资资产规模又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虽然并无具体数据支持,但业内分析师认为,有相当资金投入股市,保险资金从2012年底就开始布局加仓。

据《投资快报》消息,截至3月8日,在已发布业绩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整体来看,保险资金在对化工等行业进行减持的同时,增加对生物医药等行业的配置。

如今,四大上市险企均已取得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的“双牌照”,加上泰康人寿及太平人寿,目前获得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双牌照”的保险公司共有6家。

自投资股指期货得到监管层“放行”后,股指期货也成为险资最看重的领域之一。据记者了解,股指期货由于能够对冲系统风险,降低产品与市场的相关性,安全系数较高,得到众多险企青睐。

2012年12月12日,中信信托官网发布的一则“国内首单信保业务合作”消息称,泰康人寿将出资总额9.68亿元认购某款优先级信托产品。该信托计划主要用于天津天嘉湖二期项目的开发建设,建筑业态包括高层住宅、别墅住宅、商业街等,成为保监会放开险资投资新政后的首单“保信合作”。此外,平安、新华等险企也已在信托产品领域试水。

据记者多方打听,上述险企多青睐房地产信托项目。

防范风险

李心愉表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谋变的大方向值得充分肯定和称赞,但其间所反映出的急于摘掉“保险”帽子、“一哄而上”转型独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倾向,以及过于热衷“资产池”产品的苗头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她认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升自身的资产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

她说,对于如何在大资管平台上更好地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展开竞争,各公司一直都在积极策划,各有奇招。例如,有的公司打算继续锤炼年金管理品牌,同时探索风格与保险资金类似的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有的公司准备依托权益投资的经验,结合新政放开的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来锁定权益类投资的风险;有的公司则钟情于风险低收益高的信托产品等等,不过几乎所有的公司无一例外地都对开发类资产池的结构化产品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她认为,当前,一方面,保费增速逐步放缓,而投资新政又放开了很多投资渠道,这给予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池来组合结构性产品,盘活效益不高的存量资产以更大动力和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天然具备庞大资金池特征的保险资金,则使得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结构性产品的流动性安排方面可以更加灵活自如。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自然会催生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发类资产池结构性产品的强烈愿望。这原本无可非议,并且是应该得到鼓励的创新之举。但如果只看到资产池结构化产品的优点,却忽视其存在的风险,一哄而上大规模推行的话,风险是很大的。

她说,这几年,银行业和信托业通过资产池模式发行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实现了资产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然而,伴随着资产规模的高速增长,风险也在悄悄聚集。进入2012年以来,信托兑付风险事件连续曝光,所谓的“刚性兑付”频频受到考验,而银行业的兑付风波也时有发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尽管保险资金天然是一个庞大的资金池,但实现资产和负债的长期匹配与动态管理,一直都是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且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业资产和负债的结构要更加复杂,匹配难度更大。

这似乎又回到了本文此前提到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保监会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已就此展开具体工作。

陈文辉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通报暨培训会议上表示,2013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已经提出设立保监会层面的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委员会,由资金部牵头,目前有产险部、寿险部、财会部,稽查局等部门参加。该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和推动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工作,制定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审议涉及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监管重大议题等。

他同时透露,2013年,保监会将把资产负债匹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委员会为载体,切实推进具体工作,相信也能够带来资产管理产品的创新。

在过去几年中,本刊记者持续关注保险资金管理问题。

对于保险资管公司来说,进入“大资管”时代,保险业资管公司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渠道打开后,资管公司一方面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对复杂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兼顾保险资金本身稳健性的特征,还要严把内控。

在以往的采访中,多数险企曾表示,挑战重重。

华泰保险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首席投资官杨平最近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届年会”上对这一问题有过公开表示。

“真正的资产管理时代来临的时候,确实是应该从需求端推动,而不是从供给端来推动。”他说,“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产品同质化,非常同质化。”

“要知道我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自己擅长的东西,避免自己短的东西。”他说,“比方说,我也跟保险公司一些资产管理的高管交流,其实很多人说得很热闹,保监会放开了我们就去做,走到办公室之后一想:我们去做什么?我们要提供股票和债券的话,我们比得上基金管理公司吗?人家有这么多年的经验,比不上。”

杨平所述的保险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代表了大多数险企面临的困难。

在这个问题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郑伟给险企的建议是,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尽早明确资金运用模式,再根据目标模式,规划资产管理能力建设。

“是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设计企业的最佳规模边界,还是自行投资;是通过外包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还是自己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这些都需要做好成本和收益的比较。”郑伟表示。

另一方面,提高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保险资产负债管理不仅是在之后的保险投资上,而是要把之前的保险产品的设计考虑进来,使二者有机结合。”郑伟说,“要深入研究保单选择权的估值、保单持有人的行为对负债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对资产负债的影响。”

关于险资未来的投资选择,朱南军说,险资应该将风险控制放在首要地位,不能再单纯追求投资收益率而不顾风险。在资产配置时,一定要考虑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包括期限、收益和承担风险水平的匹配。

他表示,“保险公司属于稳健类性质的金融机构,如果忽视风险控制,一味强调高投资收益率,对于稳健类金融机构而言,是舍本求末,迟早要出问题。”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平安证券恶果自尝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发,平安证券荐而不保,收到“史上最严”罚单。


巨灾保险为何难产
政府难聚合力,居民观念待变,巨灾保险“议而不决”,迟迟难以推出。


异化的农信社
合作金融属性缺失,农信社市场化改革道阻且长。


债市东窗事发
多起涉债案件接连曝光,债券市场长期潜藏的“灰色利益链”浮出水面。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