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际观察 > 货币战争悬疑再起

货币战争悬疑再起 [《金融世界》2013年03月号 ]

发达经济体加速印钞或引发新货币战争,中国宜做好应对准备。

本刊记者  郭宇靖 任峰/文

倍政府上台之后,日本实施了新一轮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在欧美发达经济体普遍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情况下,日本又采取无限量宽松,不仅会刺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又有可能形成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专家认为,在全球开动印钞机的情况下,中国应注意调节通胀压力和出口增速放缓等影响,也可借此机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深化。

新一轮货币战风险上升 

日本安倍政府于近日宣布,正式加入全球“无限期”量化宽松政策阵营,这使日元在2013年初大幅贬值,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事件。

日本多位高官曾在不同场合暗示,日元的贬值之路仍将持续较长时间。专家认为,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将进一步贬值。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日本希望借量化宽松,一方面压低日元汇率,提振出口,另一方面通过保持较低的国债收益率,继续为已经庞大的财政赤字融资;此外,还希望通过提高通胀率来刺激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

与此同时,欧美为摆脱经济低迷的状况,也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美国方面,1月31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超低利率在失业率高于6.5%的情况下不变,每月购买400亿按揭债券和450亿长期国债的量化宽松政策不变。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王伟力认为,美国短期内宽松货币政策或意在为经济复苏“扶上马送一程”。尽管美国经济不断出现一些积极信号,如就业继续改善,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增长,以及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好转,但为抵财政紧缩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短期内宽松的货币政策或仍将延续,美联储为此设定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两个指标来引导这种预期。

不过,专家认为,日本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并不乐观。日本长期实施零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都没能把日本经济拖出通货紧缩的泥潭,这说明日本经济的问题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很难应对结构性问题。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日本经济停滞的痼疾在于其扭曲的经济结构和老龄化的人口结构,而非货币政策。日本政治家们为了寻求国内的政治支持,对于结构性改革往往知难而退,而将量化宽松奉为良药,结果造成了日本国内的资金泛滥,没有效益的财政政策造成政府债台高筑,而经济增速和通胀却没有任何上升迹象,可能提早引爆日本国债违约的定时炸弹。

刘利刚说,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日元大幅度贬值并不能拯救日本经济,且可能为新一轮“货币战争”推波助澜,对于同处于亚洲的中国和其他经济体来说,日本和日元的一举一动也将牵动人心。

由于各国央行创造的货币洪水并不能直接流入到实体经济,所以并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但事实上,超发的货币流入了债券、货币、股票、房地产、银行体系等,使得大宗商品、资产价格上涨,而债券和货币市场非常活跃、国际投机热钱到处泛滥,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金融动荡和通货膨胀因素。

中国经济形势受影响

从日本来看,种种现象表明其经济有病入膏肓之嫌。日本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确可能压低日元汇率,并会进一步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这会通过贸易与金融渠道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

首先是抑制中国出口增速。如果量化宽松政策显著压低了日元汇率,可能造成人民币有效汇率继续较快升值。

张明认为,从历史上看,人民币有效汇率与中国出口增速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将会显著地遏制出口增速。鉴于2013年全球增长前景依然低迷,若与人民币有效汇率快速升值的效应叠加,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出口增速不容乐观,宏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得不转变为消费与投资的“两轮驱动”。

其次,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可能加剧中国通胀压力。

张明认为,受各发达经济体集体量化宽松的叠加影响,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在2013年出现大幅振荡。尽管来自真实经济的需求未必会显著改善,但过剩的流动性一旦涌入能源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就可能首先造成期货市场的价格上升,进而通过倒逼机制影响现货价格。

张明认为,这种炒作会显著提高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性。一旦如此,则中国在2013年可能会面临进口成本的大幅波动。在某些月份,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显著增强,再加上国内市场的通胀压力,使得中国CPI同比增速可能在2013年下半年的某些月份上升至5%的高位。

第三,中国的资产泡沫可能会被进一步“吹大”。

刘利刚认为,尽管日元贬值可能无法解救日本出口,但可能引发周边经济体的恐慌性货币贬值,与日本产品同质性最强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将首当其冲。这对于受到升值压力的人民币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专家指出,如果允许人民币升值,那么中国的出口行业将面临困难,而如果过度干预汇率,可能会导致国内流动性的大幅宽松,引发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在中国经济重新开始上升周期的当口,欧美仍在高举量化宽松大旗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资产泡沫可能被进一步吹大。同时,通胀和资产泡沫问题也将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内地,韩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甚至新加坡,都可能被卷入。

把握人民币崛起机遇

针对全球开动印钞机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专家建议,除了注意热钱引发的货币战争外,中国还可以联合亚洲其他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履行紧缩货币供应,并助力推动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的“锚货币”,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首先,应重视热钱可能引发的“货币战”。

对于美国来说,QE4作为前几轮量化宽松的延续,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一起,将会使之前“热钱入境”的问题重演。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则认为,从2009年美国实行第一轮量化宽松开始,对中国造成了输入性通胀压力,2011年开始显现为高通胀、流动性过热。美国在制定政策时从来不管别人,使得2011年各国都在干预汇率。

左小蕾说,国际热钱总是无孔不入,虽然中国有资本管制,但很多资金管也管不住,因此,这十分值得警惕。

第二,亚洲国家可联合采取行动,施加压力。

刘利刚认为,为解决通胀和资产泡沫问题,亚洲经济体需要采取联合和理性的举措。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基于经济融合的政策对话,应该常态化和透明化。同时,东亚经济体也应该发出共同的声音,并利用G20这样的国际交流平台向发达经济体喊话,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对东南亚各国的要求——紧缩货币供应、进行严格的结构性调整。

第三,日元疲软为人民币提供了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动荡的日元为人民币提供了“区域化”的机会。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货币之一,日元的重要性已经开始明显下降,这正为人民币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人民币也应该考虑首先成为亚洲地区的“锚货币”,以此为基础推动人民币的“第三方使用”,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及市场交易中的份额,尽快使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内基础设施融资货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全球经济“三速复苏”
世界经济走向“三速复苏”,政策制定者开始探求合理的宏观政策组合,以促进经济增长。


欧洲“康复”进行时
欧洲经济逐步企稳,德国对于救助重债国的态度日趋强硬。


日本货币政策引发忧虑
日本货币政策引发竞争性贬值担忧,新兴经济体将承担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外溢成本。


日本央行步入“黑田时代”
黑田东彦就任日本央行行长,激进货币政策主张引发各方担忧。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