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际观察 > 不可思议的印度

不可思议的印度 [《金融世界》2012年10月号 ]

经济改革使印度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其服务业和制造业迅速崛起。

云天/文

印度的很多景点,都写着这样一句宣传词:不可思议的印度。

从古老到现代,从神话到世俗,世界关注印度,不仅因为它的古老和神秘,也因为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更因为,人们不了解这个“不可思议”的国度。

在这个国家,近一半人只会拼写自己的名字,软件出口却名列世界第二;这个国家常被抱怨节奏缓慢、做事拖沓,近20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却仅次于中国。古老、现代,发达、落后,富裕、贫穷,谦逊、高傲——这些矛盾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国度。

“四化”改革

在印度,黄金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普通投资者每人每年要买大约200克黄金。印度民间的黄金持有量十分巨大,大到可以还清印度政府欠下的所有债务,并且依然有剩余。

热爱黄金的印度,在20多年前,却有过一次惨痛的黄金外流的经历。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这场发生在中东的局部战争只打了一个多月,却使得远在南亚的印度濒临经济崩溃,原因就是油价飙升。当时,印度的外汇储备一度接近于零,不够支付一个月的进口所需。为了获得紧急援助,印度被迫将卢比贬值,并将一批黄金作为抵押,运往伦敦。至此,从印度独立起推行的计划主导型经济模式,宣告全面失败。

变革,总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开始。1991年6月,国大党拉奥政府上台,一系列印度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改革随之而来。这次改革,常常被人和发端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相提并论。改革的操盘手,就是当时的财政部长、后来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

辛格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可以简称为“四化”——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改革的核心是大幅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审批许可制,开放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大幅降低关税、鼓励企业向国外融资,逐步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如今看来,这些政策都是调控经济的常规手段,但在一个长期奉行封闭式发展、抵制进口的保守国度,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实行改革前,印度经济一直增长缓慢,独立后30多年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一直在3.5%左右徘徊。改革后,1991〜2011年,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速保持在7%以上。

得益于印度经济改革,孟买证券交易所——这个亚洲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如今已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2010年,其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

印度经济改革,如同一台推土机,一步步推倒了印度与世界之间的壁垒。

服务业领先

工业革命以来,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一般都是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再沿着附加值链条向上攀升,最后大规模进入服务业市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走的就是这条路。

印度却反其道而行之。目前,印度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丹麦或挪威的发达程度,才会出现这个比例。而印度201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71美元,在世界各国中列133位;贫困人口总数超过4亿5千万。

印度服务业,究竟是怎样从贫穷落后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呢?

几乎所有研究印度近20年发展历程的著作,都会提到印孚瑟斯公司。1981年,7名年轻的软件工程师创办了这家企业。当时,印度的软件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7个年轻人看到了机会,却足足等了一年半,才拿到营业执照。

接下来的10年,印孚瑟斯一直在为获得各种各样的许可证而奔忙。直到1991年,在印度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政府免除了软件进出口税收,并允许外商投资,印孚瑟斯才真正迎来了强劲的发展期。

“如果我们观察过去30年印度公司和经济的发展历程,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断自由化的过程。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许可,自由化之后在各个领域发展机会都大大增加。”印度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布拉尔表示。

印孚瑟斯创业之初,印度国内根本没有IT市场,只能在国外寻找客户。它是一家天生的全球化公司。

通过与纽约数基公司等几家大客户建立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叶,印孚瑟斯迅速发展,但还远远称不上是全球IT业响亮的名字。直到1998年,一个让全世界惶惶不安的难题,给了印孚瑟斯和整个印度软件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世纪之交,人们沉浸在跨越千年的期待和喜悦中,但计算机“千年虫”问题,却像悬挂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寝食难安。印度对此却早有准备,早在9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已联合企业,投入近10亿美元,动员数百名专家研究“千年虫”课题。1998年,印度政府宣布,印度开发的软件能确保计算机不受“千年虫”侵害。消息传出,世界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正是凭借这场危机,印度软件业赢得了国际信任。接下来的几年,许多跨国公司不仅将软件业务外包给了印度人,还把打电话、请律师、做报表等许多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解决的事,统统外包给了印度人。

2003年,印度服务业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度。这一年,来自外包、软件等服务业的税收,超过了印度政府为进口石油所需要支付的费用。对比1991年时的窘境,印度人没有大规模建设工厂,没有大范围消耗原料,主要靠头脑和技能,就使经济起死回生。这算得上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景观。

制造业崛起

在比较印度和中国各自的优势时,人们一般都认为,中国靠制造业起家,是世界工厂;印度靠服务业发展,是世界办公室。不过,印度的制造业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崛起,未来十年,印度可能将成为全球制造业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印度的企业家们公认,印度最大企业集团塔塔是印度企业精神的象征。

这家有着140多年历史的家族式企业,眼下在全球拥有90多家上市公司,涵盖衣、食、住、行等几乎所有产品门类。这十年以来,塔塔的战略是不停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收购和兼并。从茶叶到汽车,从钢铁到电缆,塔塔扩张的脚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保持一致。

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塔塔等企业掀起的并购热潮,意味着印度正在寻找软件业制胜后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口。这一次,印度依然选择了从产业链高端入手——通过资本运作和全球并购,掌握市场、资源和原材料,再进一步发展本国的制造业。

2008年,塔塔用20亿美元收购了福特公司旗下的豪华车品牌捷豹和路虎。同一年,他们决定在印度打造全世界最便宜的汽车NANO。如今,塔塔已进入全球商用汽车制造商前十强,而这只是印度汽车业的一个缩影。已有多达14家的印度汽车制造商,获得过国际质量管理三大奖之一——戴明奖,是除日本之外获得这个奖项最多的国家。

纺织业也是印度发展迅速的制造行业。在印度,纺织业为3500多万人提供直接就业机会,是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就业领域。

印度总理辛格曾经指出,印度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给普通劳动者提供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所以印度必须发展制造业。

印度是20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用不到总人口2%的高科技人才,支撑起一个12亿人口大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

1991年开始的印度经济改革,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大幅增长,但也存在着腐败增加、贫富差距加大等种种问题。

或许,这就像印度的公路和铁路,虽然一直被人抱怨建设缓慢、步履蹒跚、甚至事故频出,但在这条看上去坑洼不平的改革之路上,印度仍在奋力向前。

(本文内容由CCTV财经频道提供)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悬崖”边的美国
“财政悬崖”成美国经济最大风险,两党谈判前景尚不明朗。


欧洲“引擎”降温
德国经济滑入下行轨道,欧洲经济复苏需跨越三道障碍。


日本经济的内忧外患
日本经济增长内外动力不足,恐难逃衰退厄运。


南非:彩虹新生
巩固南非的发展成果任重道远,经济变革迫在眉睫。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