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际观察 > 俄罗斯:大国再造

俄罗斯:大国再造 [《金融世界》2012年08月号 ]

20年来,俄罗斯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即以能源拉动经济强势增长,振兴国防科技工业。

云天/文

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全球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曾两次雄踞世界民族之林:一次是成为欧洲事务仲裁者的沙皇时期;一次是崛起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时期。

那么,最近20年,俄罗斯又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休克疗法

1991年一个萧瑟冬日的晚上,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上的红旗悄然落下。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走进了历史的尘封,给世界带来无数个问号。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一方面得到了前苏联大部分军队、战略核力量,以及众多高科技人才和能源基地;另一方面也从前苏联继承了数量庞大的债务,以及大量僵化落后的国营企业。

叶利钦是俄罗斯第一任总统。他任命盖达尔为代总理、丘拜斯为俄罗斯联邦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席。作为私有化改革的先锋,盖达尔和丘拜斯制订和实施了一场狂风骤雨般的市场化改革。

俄罗斯的私有化冲破重重阻力,借助债券这一主要手段稳步推进。

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张当时的债券。这张债券上印着1万卢布,按照当时丘拜斯的说法,每张债券值2辆小汽车,相当于1万多美元。

尽管当时它可以在任何公司买进售出,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使用这张债券。于是,嗅觉灵敏的投机家开始了他们的“黄金时代”:有人花1000美元换来的债券,成功买下一家机器厂;有人用5万美元倒换债券,把克里姆林宫附近一栋4000平方米的古建筑据为己有。

类似的财富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据统计,俄罗斯仅用了4年时间,就把约2/3的国民财富转移到私人手里。

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困境的俄罗斯,就以这样的方式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这场疾风骤雨似的改革,加上与之配套的其他政策,诸如价格放开、财政货币政策双紧缩等等,在当时有个时髦的称谓:休克疗法。

然而,在内外交困之下,由“休克疗法”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很快显现出来。

由于长期推行货币紧缩政策,俄罗斯国内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债务支撑。1997年10月,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国内政局的动荡,俄罗斯发生了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使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还让风雨飘摇的俄罗斯社会陷入持续动荡之中。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几乎减少了一半,总量只有美国的1/10。

20年后,一位名叫符拉基米尔·马乌的经济学家说,1992年初实行的“休克疗法”,是类似于法国大革命那样的“革命进程”,既是革命,就必须付出代价。

俄罗斯这段特殊的历史表明,开放与市场化是当今世界新兴国家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它必然要破除固有经济体制的藩篱,不付出代价的改革只是一种空想。

能源强国

2000年5月7日,普京第一次入主克里姆林宫,那是一个经济混乱、社会迷茫,甚至连国家都没有准确定位的艰难时刻。

1999年12月,普京曾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写道:“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

普京的强国目标首先定位于俄罗斯庞大的资源实力。

俄罗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源超级大国”。其石油储量世界排名第八,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按2001年美元币值估算,俄罗斯潜在资源总值300万亿美元,探明资源占世界21%,总值30万亿美元,而美国仅10万亿美元。

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发展能源经济是非常好的切入点。

在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2003年,面对国际油价的起伏不定,俄罗斯政府试图导入新机制,设立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当每桶石油超过27美元时,超出部分按比例提交稳定基金,收归国库。

随着原油价格的高涨,设立仅仅三年的稳定基金,就把苏联时代的1200亿美元外债全部还清。

此外,普京还将一些战略性行业逐渐收归国有,并积极支持资本运作。一批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逐渐成长起来。

借助外部世界的巨大需求、能源价格的上涨,俄罗斯国库渐渐充盈起来。2006年,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达到243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位。

在俄罗斯经济渐渐回暖之后,政府将国家财政的一部分用来兑现当年对选民的承诺。2006年,俄罗斯政府启动了关于社会保障等国家相关重点项目的建设,辐射领域包括教育、卫生,以及住房政策等方面。

这一切得益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惠及民生的具体措施。根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金砖国家”中,到2050年人均收入能达到欧洲水平的国家仅俄罗斯一家;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在2030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六位。

依靠能源经济、传统高科技、战略核力量、军品出售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优势,俄罗斯开始在世界上寻找久违的大国感觉。

转型启幕

2008年9月16日,莫斯科还没有入冬,人们感受到的却是刺骨的寒冷。

就在这一天,一场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席卷俄罗斯;就在这一年,国际油价从147美元/桶最高点跌至40美元/桶的最低点,俄罗斯能源收入大幅萎缩。

8年来一直高速发展的俄罗斯经济首次停滞,并在第四季度出现负增长,成为“金砖国家”中受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经济体。

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宣誓就任俄罗斯新一届总统。他上任之后,提名普京担任政府总理。

普京认为,从国家战略出发,必须援救重要企业。

首先出台的是500亿美元的企业救助计划。俄罗斯大企业的掌门人纷纷向政府靠拢。随后,共有295家相继得到政府的救援,援助范围几乎涵盖俄罗斯整个工业体系。

此外,援救还在民生领域广泛展开。

为避免居民存款损失,俄罗斯政府为国内银行98.5%的居民储蓄进行担保。如果居民存款因为卢布贬值而有所损失,银行提供保险理赔,全额赔付上限为70万卢布。为避免失业,俄罗斯政府专门拨出100亿〜500亿卢布给劳动就业局促进就业,并推出了取消居民居住地登记制度,加大劳动力流动;减少外国劳动力配额,优先照顾国内就业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2月,俄罗斯《面向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出台,一场以创新拉动经济多元化为目标的经济转型大幕正式拉开。

根据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提高能源利用率、核能、信息技术、电信、医学技术是未来几年优先发展的领域。

俄罗斯还把目光投向了中国。2012年3月,普京在他为竞选总统而造势的文章《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写道:“我们应当与中国建立更为积极的、新的合作关系,让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更为匹配,运用我们的智慧充分地发挥中国的潜能,以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的崛起。”

2011年12月16日,俄罗斯正式获准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

2012年3月,普京第三次竞选成功。对于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普京来说,俄罗斯已经改变。

在俄罗斯更大范围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之后,将如何顺利完成一个大国的再造?时间将告诉我们答案。

(本文内容由CCTV财经频道提供)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QE3登场
QE3意在加快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可能开启全球新一轮货币政策宽松大幕。


欧洲的多事之秋
欧债危机形势喜忧参半,全球经济仍需应对考验。


新兴经济体“失色”
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但在挑战面前还需加强合作。


不可思议的印度
经济改革使印度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其服务业和制造业迅速崛起。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