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港资券商的困境

港资券商的困境 [《金融世界》2012年04月号 ]

纵横股市40年,张华峰在香港证券界几乎无人不知,他不仅是全国政协委员,也曾任香港证券学会会长、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理事、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的董事。

本刊记者  罗三秀/文

纵横股市40年,张华峰在香港证券界几乎无人不知,他不仅是全国政协委员,也曾任香港证券学会会长、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理事、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的董事。目前,张华峰是香港本土主要券商之一恒丰证券有限公司的掌门人。

本刊记者就香港证券市场发展相关问题,对张华峰进行了专访。

两大诉求

《金融世界》:今年两会,您的重点提案内容是什么?

张华峰: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政策出台至今,金融领域还没有什么突破。现在,时机比以前更成熟,在CEPA的优惠政策下,关于两地金融合作,我提了两个意见:

首先,希望降低香港证券业进入内地发展业务的门槛,允许香港证券公司到内地开设办事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人民币流通量越来越大,市场开放是必然趋势。

同时,希望内地重新考虑“资金自由行”的政策,放宽内地民间资金投资香港金融市场。一方面,内地资金到香港投资,可以缓解过多资金涌入楼市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投资香港市场,内地企业可以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

之前,港股直通车被叫停,政府也是考虑到那时香港股票价格比较高,怕资金进去后被套牢,而现在港股价格处于合理水平。

《金融世界》:如果允许香港的证券公司来内地设立办事处,对他们的业务发展有哪些帮助?

张华峰:办事处虽然不能从事业务经营,但我们可以通过办事处介绍香港的股票业务,如果个人想投资香港股市,可以去香港开户,在网上进行股票交易。但如果没有办事处,我们就没法去内地吸引客户。

本土券商处境艰难

《金融世界》:香港本土券商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张华峰: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香港上市公司由回归前的619家增加到目前的1506家,总市值也由4万亿元上升到目前的19万亿元。但是,香港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香港本地中小券商的业务却由香港回归前占市场交易额的40.47%降至现在的9.72%。

香港中小型券商的发展空间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到金融从业人员的生计。

《金融世界》:为什么香港证券公司的业务会不断萎缩?

张华峰:来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激增,推动了香港股市现在的繁荣。但是,香港股市的繁荣所带来的金融效益,并未使中小券商分享。内地到香港上市的大公司的股票,几乎都是外资大行总包销,我们也可以做分销商,与总包销商和财务顾问合作,但是,外资大行不会让我们介入,所以好的项目、大的项目都被他们“通吃”了。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客户申请认购IPO新股,就需要抽签,认购额有限;而包销商有私人配售额度,我们的客户就被大量吸引到外资行了。

另外,特区政府取消了划一最低佣金制度,实行自由竞价。本来没有问题,但是因为没有公平竞争法,银行不惜免收佣金去吸收客户,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意。

还有一个原因,香港目前的股票市场上,投机性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五花八门,这些衍生产品的每日成交额,占了整体交易额的40%,都是小的投机商在做。

这些衍生品没有印花税,而且有杠杆效应,交易成本低,吸引了大量小投资户,这就影响了中小券商的股票经纪业务。

《金融世界》:衍生品市场这么活跃,中小券商为什么没有从中受益呢?

张华峰:衍生工具的发行要求发行商有较高的评级,比如,权证发行商只要具备AAA评级,便可以无现货发行权证,但中小券商达不到这个评级要求,发行不了。

另外,尽管衍生品交易活跃,但与股票不一样,衍生工具有赌必有输,我们不想为了挣点佣金而把客户“送羊入虎口”。    

佣金是我们现在唯一的收入,中小券商的问题很严重,已经到了不能生存的阶段。

现在,特区政府想争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了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我们则希望金融政策能做一些调整,让香港本地中小证券公司得到同等的发展机会。

欢迎内地券商来港

《金融世界》: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券商去香港开设子公司,这是否也让香港本土券商面临很大的压力?

张华峰:业务上有竞争是难免的,但我们觉得,如果哪天外资大行真的全部走了,内地大的公司还能撑得住。让内地证券公司来香港开业的方向是对的,不要让整个金融市场都依靠外资投行。

我希望大的内地证券公司可以收购、合并香港的证券经纪商,壮大我们中资公司的实力。

香港有人才,有管理经验,对国际信息的掌握较快,而内地有资金,有庞大的投资者,两地券商能合作是最好的。越来越多的内地券商可能有兴趣参与香港的股票市场。

《金融世界》:中国证监会正在逐步扩大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业务试点范围,也准备适时推出跨境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您对这些业务有何看法或建议?

张华峰:推ETF产品也是一个两地互动的合作形式,但是ETF产品有不灵活的地方,标的股票相对固定,如果投资者对标的股票不感兴趣,ETF就可能不受欢迎。

目前,在香港的几家内地券商有RQFII资格。不过,RQFII业务暂时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很多大的国内上市公司也有在香港股市挂牌,本地投资者可以直接买卖。

另外,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监管环境有点担忧,比如内幕交易问题、账面处理风险、公司管理层的素质等等。所以通过RQFII的方式去买内地股票,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当然,今后,如果香港本地券商也能为客户提供RQFII服务,我们也会积极地去推动这一业务。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中行的“下一步”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收缩后,中行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中国太平:“海归”返乡
中国太平释放出业务重心回归内地的信号。


泰康怎么了
这几年泰康发展较快,急于做大保费规模,但疏于内部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


自保公司来了
受限于国内企业的规模和财力,国内自保公司队伍扩大尚需时日。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