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中国太平:“海归”返乡

中国太平:“海归”返乡 [《金融世界》2012年10月号 ]

中国太平释放出业务重心回归内地的信号。

本刊记者  梁敉静/文

北京市西城区广宁伯街,公众耳熟能详的保险公司中,多数总部都坐落在这里。为了更加靠近监管层,即使注册地不在金融街,许多保险公司也要将主要管理部门搬至附近。

作为刚刚升级为副部级单位的四大险企之一,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太平”)却只在广宁伯街附近拥有一个办事处,而且处理事务的权限十分有限,其主要管理部门仍在香港铜锣湾。

“中国太平一直走国际路线,这可能是它与其他几家险企最大的不同。以前,海外业务是中国太平的重点,但这几年,其保险业务在国内市场上也逐渐铺开,占有相当重要的席位。”某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返乡”信号

近期,坊间不断有传闻称,中国太平将“返乡”,其业务重点将回归内地。

前不久,中国太平董事长王滨公开表示,中国太平将适时回归A股。他并称,太平控股计划建立机制以增强长期融资能力,将考虑各种可能性,包括发行新股,增持非全资附属公司的权益,或进行其他战略投资。

究竟中国太平将会整体回归,抑或只是旗下太平控股回归A股,他并未透露。

然而,其公开言论似乎使推测中国太平即将“返乡”的业内人士更加笃定。

其实,从近期中国太平高层以及投资动态中,也能够找到其“返乡”的线索。

2012年3月,国寿、人保、太平、中国信保四大险企正式升格为副部级央企后,中组部负责人宣布了中国太平的新任领导班子。原交通银行副行长王滨空降太平,成为新任董事长。

9月,王滨在北京办事处调研时指出,集团列入中央管理以后,与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系更加紧密,北京办事处的作用更为重要。

而在中国太平旗下太平控股近期发布的各类报告中,“返乡”的信号更明显。

记者在太平控股2011年年报中发现,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太平控股的财产保险业务,在内地的经营溢利净额为152.61百万港元,相较于2010年的56.99百万港元,增加了1.7倍;而在香港的经营溢利净额为345.63百万港元,相较于2010年的362.47百万港元,减少了4.6%。

而太平控股2012年8月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根据其中期报告,截至2012年6月30日,其财产保险的内地业务上半年除税前经营溢利为171.14百万港元,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28.6倍;而香港业务却由2011年的240百万港元变为232.01百万港元,减少了3.3%。

通过对太平控股近几年来的年报和中期报告分析,记者发现,太平人寿与太平财险在内地所占市场份额有所增长,支公司及市场推广中心数目、客户数目,以及分销网络数目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体现了中国太平对内地市场的重视逐渐增强。但几家国内大型险企内部人士并不认为这会对自己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以及业务量造成威胁。

由于中国太平具有“海归”背景以及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多数受访人士看好其未来发展,并对其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未来中国太平若将重心业务“回迁”,将更加期待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稳步前行

“中国太平这几年稳步发展,由于走国际道路,其管理较为规范,从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可用两个词概括:稳步增长、表现不错。”某保险学者称。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太平近几年来表现发展虽稳,但发展节奏较为缓慢,在渠道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

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太平发展质量较高,近期在渠道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成果,公司在2012年以来的表现更为积极,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2年太平控股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在整体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仍取得不错业绩。

截至2012年6月30日,太平人寿及太平财险的保险市场占有率均获提升。其中,太平人寿总保费保持良性正增长,表现优于同业主要公司,代理队伍数目与2011年相比,止跌回升。

太平控股在其中期业绩报告中阐述称,2012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较为严峻,保险业务发展也遇到较多困难,尤以人寿保险为甚。

其中,寿险保费增速放缓,客户新购保单意欲下降,同时营销业务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金融市场持续波动,为2012年上半年经营带来不少挑战。

太平控股称,公司仍继续专注长期业务策略,并相信可借此克服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在投资方面,中国太平积极申请各类牌照,寻找投资机会。

保监会13项新政推出后,各保险公司争相申请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牌照,8月,太平人寿获得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的正式牌照,跻身少数获得双牌照的险企行列。

9月,业内传闻,中国太平集团7月底在上海投资设立太平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拟投资约20亿元在上海周浦设立太平养老社区。据了解,新设立的太平养老产业投资公司为中国太平集团旗下的太平人寿全资控股,注册资本5.8亿元。

不久前,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签订的协议涉及多个合作领域,除了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业务等传统项目,还包括客户资源共享、电子商务合作、产品联合创新、信息系统开发、海外业务合作、投融资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这是继与交通银行、东风汽车启动全面战略合作后,中国太平签署的第三项重大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王滨履新之初,就提出“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目标。当时,他说:“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跨国综合金融保险集团,三年内实现保费、利润和总资产等方面再造一个新太平的目标。”

业内认为,大客户与“总对总”战略合作,已成为中国太平实现三年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2012年年内,中国太平或会开拓几项大项目。

金控架构

截至目前,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拥有1家上市公司、19家子公司、84家分公司和其他各级营业机构1200余家。

其中,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而寿险业务是中国太平集团业务和盈利的主要贡献者。

太平集团财产险业务遍及内地和港澳地区,在欧洲、大洋洲、东亚和东南亚等地设有子公司。其中,境内产险是集团产险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和保费增长的重要来源,境外产险以国际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为集团价值增长提供稳定的利源。

太平保险集团还拥有再保险业务、养老保险业务,分别由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以及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

集团资产管理业务、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业务、证券经纪业务、非金融投资业务以及金融保障服务分别由各子公司负责。

2010年9月20日,中国太平控股的民安保险100%股权作为转让标的被挂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价格约为15.4亿元。后由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牵头的6家企业获得民安保险全部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太平悉数出售民安股份,是其集团整合的重要一步。

如今,经过三年整合,中国太平集团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框架已初步形成。

现任集团总经理宋曙光自2002年起就在太平集团高层任职,他公开表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通过推进共享服务、统一的投资管理平台、统一垂直的内部稽核和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初步搭建起以客户为中心的集团化综合服务架构。”

“目前,全集团形成了寿险、产险、团险和企业年金、再保险、证券经纪、投资与资产管理等业务条线的专业化运作模式,一个跨地区、跨国综合经营的金融保险集团模式基本成型,正在向着‘一个客户,一个太平’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向迈进。”他说。

不久前,中国太平控股发布新任董事长上任以来首份半年报。该份半年报披露信息称,中国太平集团向中国太平控股提供6亿港元贷款,贷款为期三年,所得款项将用于中国太平控股的业务发展及营运资本,包括在内地设立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根据该份报告,这一电子商务公司名为太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中国注册成立,并为中国太平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将为太平人寿及太平财险提供电子分销渠道的管理服务。

有媒体认为,太平集团欲仿效平安集团走综合金融控股之路,但平安的集团文化、较强执行力及管理无法复制。也有人认为,太平集团金控版图已初具规模,实力不可小觑。

太平人寿、太平财险目前是中国太平在中国内地主要保费来源,有人认为,产寿险发展不均衡是中国太平进行集团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几年来,太平人寿发展迅速。根据太平控股中期报告,太平人寿的毛承保保费由去年(2011年)同期之210.0223 亿港元增加12.6%至236.5693亿港元。

尽管期内经营环境非常严峻,整个中国人寿保险业的毛保费增长率远低于过去几年,太平人寿的保费增幅优于市场同业平均增幅,并在主要中资寿险公司中取得领先优势,使得市场占有率较2011年12月31日上升0.1个百分点至3.4%。

太平财险近几个月以来,名次不断上升,在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环境严峻的情况下,仍能取得保费的持续增长,其市场占有率也有所提高。截至2012年6月30日,太平财险在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市场份额排名首次跨入前十名。

近期太平控股及太平集团向太平财险的注资,也将有助于太平财险的发展。

近几年来,国内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太平集团能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返乡”后取得更好的成绩,还需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不可复制”的工行
通过“信息化银行”建设,工商银行深度整合、挖掘内部信息资源,形成更加先进的金融交易和服务业态。


邮储银行的“连锁作坊”
邮储银行正积极构建资产业务,拥有布局最广泛的城乡基层经营网点是其手中的一张“王牌”。


新华转型进行时
新华保险坚持走纯寿险之路,从“规模增长”转型至“价值增长”。


华泰“慢跑”
华泰保险的发展坚持“稳”字当头,但“小富即安”的心理也会限制其获取发展机会的能力。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