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民生求变

民生求变 [《金融世界》2011年12月号 ]

    厉以宁曾讲过这样一个“新龟兔赛跑”故事 :兔子输了不服气,要求比赛第二次,兔子吸取教训,没有睡觉,结果赢了。乌龟要求赛第三次,说前面都是你指定路线,这次我要指定路线,结果,兔子跑时发现要过一条河,乌龟游过去,赢了。最后赛第四次,乌龟说,我们能不能创造双赢的办法啊?在路上你背我,在河里我驮你,结果,他们一起到达目的地。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很喜欢这个故事,“它给我的启示是,民生银行如果不进行制度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只能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董文标希望民生银行换一种颠覆性“活法”,在历经事业部制改革的非议与沉静之后,激情的民生银行又一次选择“先行”。

一次管理体制的变革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民生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在变革和调整的快节奏之上。以其公司银行业务为例,从“双大战略”,到事业部制专业化道路,再到如今综合化“金融管家”服务,短短十年间,民生银行不断调整战略,经历数次转型。
    “民生一直在不停地改变、不停地调整。”对此,民生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林云山并不讳言。从2001年起,民生银行开始实行服务“大行业、大客户”的“双大战略”,并首次提出“贷款安全港”概念。
    由于团队和技术基础都相对薄弱,又没有国资背景,民生银行当时提出“大行业、大客户”如此超前的服务理念引发业内极大关注。经过几年快速发展,2006年,民生银行公司业务在整个资产中的占比已超过80%。此时,一个新问题接踵而至:一旦公司业务战略方向出现问题,便会动摇全行发展根基。
    通过对未来金融市场及监管环境变化与走向的研究,民生银行得出了一个及基本判断: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将是未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竞争加剧,以及直接融资飞速发展,客户服务能力可能是决定银行生死的关键。 
    “受体制和业务流程所限,一些利润丰厚的项目,我们看到了,抓住了,最后却不得不拱手让出,成为外资银行的‘盘中餐’”。在外资银行工作多年的民生银行贸易金融总裁林治洪,对于灵活的体制、高效的运作模式提高银行竞争力的意义感受深刻。
    民生银行认为,以分工为基础的“部门银行”体制所带来的行政化色彩、条块分割、运作低效,以及管理粗放与现代商业银行市场化、专业化、扁平化、“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模式相悖。
    2007年,在经历了十年快速发展之后,董文标提出了“通过改变公司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转型战略,并将其写入新一届董事会五年规划。这场事业部制改革,是对银行传统业务流程和治理架构的一次全面梳理与颠覆。素来以“超常规”战略取胜的民生银行又一次成为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改革第一阶段始于2006年进行的分行集中经营改革。当年7月,民生银行公司业务营销平台从全国200多家支行上收到分行,并在分行成立包括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交通、机械等行业的金融事业部,使分行成为公司业务基本单元,支行此后不再经营批发业务,而专注零售业务。
    2007年9月,民生银行再次将重点行业公司业务经营权从分行上收至总行,将公司银行部更名为公司银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同时组建地产、能源、交通、冶金四大行业金融事业部,贸易金融、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三大产品事业部,以及一个总行直属金融部——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的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
    “敢于对公司业务模块动刀子,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如果某些利益和关系协调不好,很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对业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由于事业部与分行的利益分割矛盾太大,必须快刀斩乱麻。”林云山坦言。
    出路只有一条:统一的改革方案、统一的改革标准、统一的改革流程,要自上而下、不容讨论地贯彻。2007年11月,民生银行公司银行改革实施小组坐镇广州、深圳,对这两个分行进行改革试点。只用了四天时间,广州、深圳分行便完成既定改革目标,并确立事业部分部形态。新成立八大事业部的运营于2008年1月开始正式步入轨道。
    选择在国内银行业务发展大好之时,对最赚钱的公司业务部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其代价有可能是严重拖累业务发展,真的有必要吗?面对这种质疑,事实给出答案。“依靠灵活高效的垂直销售体系,成立只有两年的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复合增长率达到70%,对全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超过30%。”林治洪透露,下一步,贸易金融业务“以体制和制度优势,提高贸易金融业务核心竞争力,力争用三年时间,将民生银行打造成为中国本土一流贸易融资银行。”
    正如原民生银行独立董事张克所言……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中行的“下一步”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收缩后,中行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中国太平:“海归”返乡
中国太平释放出业务重心回归内地的信号。


泰康怎么了
这几年泰康发展较快,急于做大保费规模,但疏于内部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


自保公司来了
受限于国内企业的规模和财力,国内自保公司队伍扩大尚需时日。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