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产业 > 发展难题

发展难题 [《金融世界》2011年06月号 ]

 

  资金瓶颈制约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也暴露出了动漫产业自身的诸多顽疾。

  用北京中视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视互动”)董事长杨维的话来说,“融资问题、创作问题、市场问题,这些问题动漫企业要一关一关地去过,相信市场最终会产生出几家优秀的公司。”

  早些年,“机器猫”、“米老鼠”等日美动画铺天盖地席卷中国,近年来《功夫熊猫》又打遍中国无敌手。“我们有这么多的文化题材,为什么中国动漫企业就做不起来?”人居环境专家王如军发问。

  这一问题的答案又在哪里?

  

一拥而上

  2010年,中国以高达22万分钟的国产动画片片长和16部动画电影,成为全球第一大动画生产国。

  然而,以制作数量累积起来的“动画大国”却难掩尴尬,在上万家动漫企业所创作的数以万计的动漫形象中,能让国人耳熟能详的动漫品牌却寥寥无几。

  中国历来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思路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动漫产业基地的建设风潮。全国动漫企业遍地开花,动画片数量不断攀升。

  “全国动漫产业基地数量超过16个,有的动漫基地主要是一种形式,这当中不排除一些地区浪费资源。”王如军说。

  根据《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2005~2010年,取得《国产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的动画制作机构从35家增至200家,5年时间增长了近5倍。2010年国产动画片有385部,片长超过22万分钟,是2005年的5.16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韩国、日本的动画人也想来中国分一杯羹,国内的政策令他们很羡慕。

  在李季看来,现在的政策也有问题。作品的好坏应该是由市场来甄别,而如果政府拿钱扶持,很可能就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了。市场化的机制应该让创意不好的企业死亡,并允许高端人才的流动和行业的兼并。

  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季告诉记者,“现在每家企业都有一两个核心人才,但是都做不大、做不强。”

  目前,为扶持国内动漫产业,广电总局一方面严格限制地方电视台播放海外动画片,同时各地方政府对于当地企业在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按分钟数进行补贴。

  据记者了解,为获得更多补贴,一些动画片甚至免费向电视台送播,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央视播出的动画片,一分钟能有3000~4000元的补贴,省、市级电视台的补贴则逐级递减。

  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秘书长刘德良认为,国内动漫作品的数量太多,很多作品都是冲着政府的补贴去做的,市场化机制不充分,优秀的公司还是比较少的。

  

创作不力

  《2010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投资分析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2006~2010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由1.7亿元增长至超过18亿元,逾10倍的增长速度快于电影市场整体增速。动画电影票房在中国电影票房中的比例,由2006年的不到7%,增长至2010年的约17%。

  但是,中国动漫电影票房增长的背后,却是本土动漫企业失落的身影,因为绝大部分的票房是由海外动画电影创造的。

  目前,除《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收获至少1.28亿元的票房外,其他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要达到千万元都很难。

  事实上,动漫企业蜂拥而上搞制作未必是件好事。“动画企业数量多了,作品多了,并不代表行业繁荣。目前来看,好作品确实比较少。”杨维称,国产动画电影能公开上映的并不多。

  “国内动漫企业的制作周期要拉长,策划、剧本编写、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要更充实,创作速度要降下来,一年做两部52集的作品,这是很可怕的。”刘德良认为。

  杨维告诉记者,国产原创动画作品,初期准备一般是半年。但是我们的“麋鹿王2”筹备了一年多,还是不敢投入制作。

  “我们需要学习美国同行的研究精神。”王如军举例说,为制作《功夫熊猫》,他们去了四川的熊猫基地,研究熊猫的食谱甚至川菜,下了很多功夫。

  “不缺技术缺内容”是中国动画片的硬伤所在。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动漫企业缺乏创意和题材挖掘能力,缺乏国际化视野。

  刘德良的团队曾对2008~2010年的国产动画片内容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作品的题材都停留在历史传奇、人物故事上,毫无创新。

  “中国的动画电影没有做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啃老’严重。” 刘德良认为,《喜羊羊》之所以成功,因为它并没有啃老,而是结合现在的生活进行现代化创作。动漫作品只有从现在的人类精神世界思考的角度去创作才有意义和价值。

  李季则认为,国内的动漫产品还是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文化元素、文化观点和价值观。但是风靡世界的作品一定是国际化的视野,有国际通认的价值观。

  

渠道缺乏

  票房惨淡似乎已成为大多数国内动画制片商难以摆脱的梦魇,而低价播出费也让制片商一筹莫展。不难想象,没有有效的营销途径,动漫企业要想确立盈利模式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何其艰难。

  目前,“票房成功”对于多数国产动画电影而言,注定是“黑天鹅”事件。2010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为1.64亿元,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贡献了1.28亿元,其余几部电影战绩平平。被寄予厚望的《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上映后仅获得730万元的票房收入,与其5000万元的投资成本相去甚远。《铠甲战士》、《虹猫蓝兔火凤凰》也仅有几百万元的票房收入。

  作品不叫座,原因何在?除了作品质量的原因,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卖不好与发行渠道不成熟不无关系。

  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喻文益指出,在国产动画片市场,不是内容为王,而是渠道为王。内容方和渠道商在市场上的地位是不对称的,电视动画片仅限于电视台渠道播放,而动画电影又限于电影院线。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发行公司并不熟悉动画片的发行,他们更“擅于”商业电影的发行,商业电影可以炒绯闻、搞噱头,但是对于一个动画片的宣传,往往只能提概念,因为动画片没有绯闻。

  “在好的发行商出现之前,中国动画电影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创意和发行都不行,制作再好,意义也不大。”杨维认为。

  国内市场走不通,怎么办?于是,一些动漫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而中视互动也成为“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去”的践行者之一。

  “在中国要找到好的发行商很难。我们去海外,因为海外有成熟的发行人。”杨维称,“在中国,创意再好,制作再好,票房收入也没准,销售情况不可控。而国外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只要创意一流、制作一流,就会有好的回报。”

  法国、比利时、美国,杨维去欧美市场转了一圈,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去”有了深刻的体会。“我们发现海外的发行商是最关键的伙伴。”杨维称。

  在外界人士的眼里,中国动画电影的技术不如欧洲,故事性、娱乐性不及美国,走出国门必吃败仗。

  然而,杨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中国动画电影走国际化路线,其实比电影、电视剧更有优势,因为动画电影没有文化的局限,甚至没有语言的局限,一部没有对白的动画电影往往是全世界都能看懂的。

  中国动漫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未能取得成功,杨维认为,“首先,中国动画作品的创意不是国际化的创意;其次,制作太粗糙,国产片拿到国外都惨不忍睹;另外,国产动画片没有适当的包装,很难在琳琅满目的电影中胜出;最后,没能找个好的发行商。”

  “我们也在尝试怎么营销。现在国内很多动画公司还谈不上动画电影的营销,等到动画电影能够成功营销,市场就相对成熟了,投资人就放心了。”杨维说。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银行“渡难关”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光伏告急谁之过
盲目扩张,导致了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文化产业堪忧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藏着不少危机。


新能源汽车新思维
小城镇潜藏大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