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产业 > 高油价或卷土重来

高油价或卷土重来 [《金融世界》2011年04月号 ]

 

  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剩余石油产能降到300万桶左右,引起市场对国际原油供应紧张的恐慌,国际油价上涨至每桶100美元以上。2009年上游油气投资的锐减以及2012年前后世界经济的强劲反弹,将再一次引发国际原油供应紧张,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10美元甚至120美元,高油价可能卷土重来。

  

高油价时代重现

  PFC能源咨询公司的资料显示,2008年与2000年相比,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增长了1.5倍以上,但是由于同期勘探开发支出增加了2.5倍,且石油公司将上游投资增加主要用于开发而非勘探,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油气储量增量下降了60%多,给未来全球油气长期稳定供应埋下了隐患。

  此外,与10多年前相比,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的新储量发现规模都显著下降,剩余可采储量集中在欧佩克和俄罗斯—中亚少数国家,使投资与优质资源的结合受阻,并导致投资增长与供应能力增长极不匹配。

  这首先是由于投资不足;其次,它们需要制造供需紧平衡将油价控制在于己有利的范围内;第三,这些国家或政局动荡或对外合作政策收紧影响国外资本与优质资源的结合。数据显示,全球最大50家石油公司的上游投资从2000年的约1500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超过3600亿美元,年均增长11%,2008年高峰时接近5000亿美元,而同期的石油产量仅增长1.8%。

  我们分析,石油储量增长的乏力以及上游投资效率的低下,很可能将使2012年重现的高油价成为一个持续的“时代”。

  

非OECD国家成消费主力

  未来世界石油供需格局将呈现显著的双“刚性”特征:一方面是石油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非OECD(经合组织)国家,而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石油消费将随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并使未来的全球石油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特点。

  另一方面,石油供应增长将更加依赖欧佩克产油国,而在这种新的供应格局下,投资增长与供应能力增长将出现严重的不匹配,使得未来全球石油供应也呈现刚性特征。

  来自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资料显示,目前OECD国家石油需求已经进入高峰期,2006年以来其石油需求连续三年出现同比负增长,未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非OECD国家。非OECD国家石油消费在上世纪90年代后迅速增长,并将在2030年前继续保持持续旺盛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中东地区。

  由于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新兴市场经济体石油消费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并且主要石油消费增长国均为补贴石油消费的国家,这都使得非OECD国家石油需求增长具有较强的刚性特点。此外,OECD国家石油消费下降难以抵消非OECD国家消费增长,世界石油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投机促国际油价螺旋上升

  供应方面,非欧佩克(OPEC)产油国的常规石油产量已经达到高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OPEC国家石油储量一直处于“赤字”状态,每年生产比勘探新增储量多40~50亿桶。以储量衰减率判断,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正在经历下降期或高峰期。IEA(国际能源机构)预测,非欧佩克的常规石油日产量将从2008年的3930万桶下降到2030年的3530万桶。

  PEC能源咨询公司则预计,非OPEC的石油供应与世界石油消费之间的差额将不断扩大,未来全球石油增长将更加依赖OPEC产油国,到2030年,OPEC在石油市场的份额将从目前的44%上升到52%。

  目前,金融投机和美元走势已经成为国际油市的新基本面因素,其对油价的影响将长期化,而供需的两个“刚性”为投机资本运作提供了条件,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国际油价将螺旋上升,中期内呈高位波动走势。

  而油价的螺旋上升、金融危机后全球减排政策的推进,将加速非常规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进程,推动世界能源加快转型,导致世界石油需求先于供应达到高峰。能源转型的过渡期可能发生在今后的10~15年内。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银行“渡难关”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光伏告急谁之过
盲目扩张,导致了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文化产业堪忧
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藏着不少危机。


新能源汽车新思维
小城镇潜藏大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