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中金:“贵族”的没落

中金:“贵族”的没落 [《金融世界》2013年11月号 ]

随着“大项目”日渐枯竭,中金公司由盛而衰。经营惯性之下,业务转型殊非易事。

本刊记者 孙飞/文

上市能否挽回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的颓势?

据媒体报道,中金公司相关高层在纽约办公室的一次会议中,探讨了公司上市的可能性,报道称,中金公司可能会选择在香港IPO。

中金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上述消息表示“不予评价”。

“目前,券商行业融资融券等资本性中介业务发展迅速,这些业务对券商资本金要求较高。证券公司对资本的渴望目前极其强烈,中金显然也是如此。”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向本刊记者表示,“但IPO并不代表一定能转型成功,中金是否能够放下身段去与中小券商竞争还是未知数。”

自去年以来,中金公司一直被“裁员”、“降薪”等不利传闻所困扰。

与巅峰时期相比,中金公司近来业绩下滑速度惊人。

以其王牌业务证券承销为例,中金的行业排名在几年之间已经从第一下降到中游位置。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在2007年,中金公司还是中国最大的承销商,当年承销金额1453.24亿元。2008年至2010年间,中金公司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2011年,中金公司业绩开始大幅下滑,位列行业第8,全年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不到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的三分之一。2012年,中金公司在证券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排名上也仅列第9位。

主营业务证券承销下降迅速,其他业务如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也成绩平平,2012年,中金公司的净利润仅为2.796亿元,在中国的投行中排名29,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净利润达31亿元。在全国114家券商中,中金总资产仅220亿元,排名第20位。

从总资产、净资本等数据来看,中金与其他一流券商差距正在拉大。

盛极而衰

中金的故事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1987年9月,国内第一家券商——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正式成立。此后,伴随着沪深交易所的建立,投资银行业务也逐渐兴起。

“中国的投资银行业,不能算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基本上是政府做的,是行政的产物。”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日后回忆道。

王东明举例称,在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后,三家全国性证券公司——华夏证券、国泰证券、南方证券成立。当时,这三家证券公司均由银行设立,分别是工商银行组建华夏证券,建设银行组建国泰证券,农业银行组建南方证券。

“实际上,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在国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我国把它合成了一种概念。”王东明表示。

当时,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希望去海外上市,但国内还没有一家投资银行可以担当此任。由此,一些金融领域的专家、官员希望建立中国真正的国际化的投资银行,成立合资投资银行这一方案成为不错的选择。

1993年,时任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林重庚向高层递交了一份报告,阐述在中国成立一家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迫切性。

不久,这些呼吁得到了高层的反馈,要求中国建设银行负责向央行提交相关的可行性报告。随后,人民银行出台了对应的政策《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管理办法》。

当时,恰逢摩根斯坦利急于打入中国市场。几经接洽,建行与摩根斯坦利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1994年10月25日,中金公司五位股东代表: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岐山,时任摩根士丹利总裁约翰·麦克,时任中国经济技术投资和担保公司总裁蒋乐民,时任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副总裁郑国枰,时任名力集团董事总经理查懋声齐聚钓鱼台,举行了签字仪式。

“真是意想不到的顺利。”林重庚事后回忆。

虽然中国证监会有规定,合资投行外方不能超过33%,但中金公司成了一个特例:摩根士丹利占股比例达到了34.3%,整个外方比例超过50%。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挂牌成立,王岐山出任中金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林重庚任第一任CEO,杨彬、汤世生和方风雷任副总裁。

当年8月11日,中金公司召开了第一次董事会,确定了中金公司发展目标:“发展成为一个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世界级投资银行。”

中国电信的海外上市成为中金公司第一单主承销业务。1997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现中国移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42.2亿美元

此后,中金公司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完成的海外IPO项目还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联通、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

从成立开始,中金公司就可以说“流淌着高贵的血液”,并且以“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战略重组和海外融资等提供多种服务”为使命。“这就有利于中金公司拿到这些大项目,所以,那时同行都很羡慕它。”一位国内投行高管表示。

然而,尽管公司业绩十分出色,但围绕中金的实际管理权,前两大股东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之间的关系起伏并不是秘密。

“摩根斯坦利希望中金成为它在中国投行业务的载体,是自己的子公司,而非一个独立运作的本土投行,但这在中方看来是不可能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尽管从组织架构、薪酬体系、业务流程等方面,中金基本都是学习大摩的体系。”

中金公司的前5位总裁均由摩根士丹利委任:林重庚、杨彬、Austin Koenen、ElaineLa Roche,和Peter Clark,平均任期不足两年。事实上,副总裁方风雷成为了中金的实际管理人。

而有趣的是,方风雷起初被外方误以为是“不修边幅的司机”,但方风雷却成为了公司业务的关键推动者。“中金的海归银行家们在惊愕和沮丧之中甘唯方风雷是从。他们当中很多人曾一度看不起方风雷,认为他就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乡巴佬。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明白,其实他是精通中国商业作风的大师……”《华尔街日报》前中国社长麦健陆在《十亿消费者》一书里写到。

尽管方风雷最终在2000年离开中金,摩根斯坦利还是选择了“投降”,逐渐退出了中金公司的管理层,成为了纯粹的财务投资人,并在2010年11月,将34.3%中金公司股权转让给TPG和KKR两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以及新加坡大东方保险有限公司和中金公司现有股东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最终选择了退出。

2002年10月,现任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正式上任,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金公司主导权开始完全由中方掌握的标志。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中金公司开始回归国内证券市场。1999年,中金公司获得A股承销资格,随后的2000年,中金公司以一单融资额78.5亿元人民币的宝钢IPO,高调进入国内A股市场,并雄踞国内A股承销第一的位置长达3年。

随后,中金在中石化、招商银行、中国联通的A股IPO上,保持着争夺大盘股IPO拿单的不败纪录。

然而,中信证券等竞争对手实力的不断增强,还是给了中金不小的压力。

2003年,在融资额高达百亿的长江电力IPO项目中,中金公司败于中信证券,这被认为是一个转折点。

2004年,尽管中金公司先后承销了招商银行的65亿可转债项目和中国联通45亿元的配股项目,以135.13亿元的承销金额居所有券商之首,但当年最大的武钢90亿增发项目还是被中信证券拿走。在海外,2004年平安保险香港上市的主承销商名单里,中银国际也取代了中金公司一贯的位置。

然而,中金仍然保持着贵族般的高傲气质,“仍然在走纯投行战略。”一位接近中金的人士表示。

《经济观察报》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在A股和中资企业海外IPO中,中金公司总承销金额分别达6460亿元和924亿美元,占比为36%和40%,排名第一;并在前十大A股IPO和前十大中资公司海外IPO中分别主承销了九家。

然而,随着2010年创业板的推出,中金在新兴一级市场的弱势开始显现,在中国IPO市场迎来融资高峰——在2011年新发277家的背景下,中金IPO业务反而大幅缩水。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金的股票主承销金额不但被中信证券甩开一大截,而且第一次被国信证券、平安证券超过。2012年,中金公司在证券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中位数以上排名中继续下滑至第9位。

“一些本土券商扎根民企,在创业板推出后赚地盆满钵满,比如平安证券。中信证券也从2006年开始就设立了企业发展融资部,几年内发掘了中小项目,中金在这方面步伐迟缓,现在也已经过了中小企业IPO的最好时机。”前述接近中金的人士表示。

“中金的传统优势——投行业务已经不在,如果仅从数字、排名上来看,中金可以说已经不再是一流券商。”前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多重困境……(全文6964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纳斯达克败诉
SEC为新兴佳“平反”,或助力中概股在美重拾信心。


揭秘泛鑫“跑路事件”
泛鑫保代跨越式发展背后,暗藏高额佣金、期交趸做等违规漏洞。


阿里小贷“证券化”
阿里金融试图通过小贷资产证券化,突破资金瓶颈束缚。


私人银行升级战
国内私人银行服务的专业性亟待提升。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