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评级公司的传言

评级公司的传言 [《金融世界》2013年03月号 ]

一则“中国证券业协会拟成立一家评级公司”的传言,引发了广泛的质疑与争论。

本刊记者  孙飞/文

2013年1月中旬,《财经》、《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称,中国证券业协会拟成立一家评级公司,其业务范围将定位于证监会下辖上市公司相关业务评级。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位接近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评级机构高管”表示,“新的评级公司将由证券业协会发起,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下称“中证指数”)作为出资人,采用交易所付费模式。”

消息一出,在评级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对此,记者联系了中国证券业协会,但对方回复称,“经与相关部门核实,媒体关于‘中证协筹建资信评级公司一事’的报道不实。”

而中证指数方面却给出了肯定回复,中证指数市场部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确实有这回事”,但跟中证协“应该没有关系”。

“不排除评级公司建立好之后,证监会授权中国证券业协会进行管理。”一位证券业内人士表示。

确有其事

“我们公司一直有做评级方面业务的想法,而且有这个想法也已经好几年了。”前述中证指数李姓工作人员表示,“但至今仍停留在论证阶段,没有付诸实践。”

资料显示,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初始注册资本6000万元,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出资成立,是一家从事指数编制、运营和服务的专业性公司,旗下中证系列指数在交易所市场发挥着重要影响。

“如果这个评级公司背后的投资人是沪深交易所,并不出乎意料,因为沪深交易所一直就有干涉市场的传统和习惯。”一位中管金融机构高管向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中证指数成立评级公司的想法与监管部门近来的动向相一致。

“近年来,证监会已设立了数家公司,横跨资本市场各个方面,再设立一个证券市场评级公司也并不奇怪。”一位证券业内人士评价道。

2012年9月,中证资本市场运行统计监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负责收集和整理证券期货市场、其他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运行等相关的数据信息;2013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为私募产品提供备案和产品监测的中证资本市场发展监测中心有限公司正在筹备设立。

此外,设立评级公司也成为沪深交易所“处置”闲散资金的渠道。

一位熟悉新评级公司成立事宜的业内人士称,“两大证交所多年来‘旱涝保收’、利润丰厚,手上拥有大量闲置资金。”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2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上证A股市场2012年全年累计成交金额16.4万亿元。若全年收费都按照0.0696‰双向收取这一数值保守计算,上交所仅此一项收取的经手费就高达22亿元。

除A股外,B股、基金、权证以及国债等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种,成交时都需要缴纳经手费。此外,交易所还有两大重要收入来源:一是跟上市公司相关的上市初费和上市月费;二是跟会员相关的费用。

事实上,一些媒体早就对交易所的巨额财富收入如何分配提出过质疑。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沪深交易所是施行会员制的非营利性机构。理论上来说,沪深交易所的财产归属于全体会员。

但对于各会员来说,在目前的体制下,沪深交易所官方行政色彩仍十分浓厚,高管仍往往由证监会直接任命,交易所会员又怎敢对交易所指手划脚?此外,《证券法》也明确规定,交易所在其存续期间,不得将其财产积累分配给会员。

“在现行体制下,存在着交易所办评级公司的可能性。一方面,国内评级市场乱象丛生,监管部门对于债券市场风险情况日益关注;另外一方面,从交易所自身来说,能量很大,也有足够的资本,在证监会系统中属于‘实力派’。”另一位债券业内人士分析称。

对此,记者分别向沪深交易所进行求证,但二者均为给与回复。

“裁判”还是“运动员”?

消息传出,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目前,在交易所债券市场,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共有6家,包括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公司、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新评级公司的出现,对现存评级公司利益肯定会有影响,毕竟交易所债券评级市场蛋糕不大。”一位评级公司高管表示。

“但(其他)评级公司真正在意的,是这家公司的官方背景,监管机构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其他公司与其竞争的起点并不公平。”前述评级公司高管表示。

业内人士担心,借助交易所的会员资源,如果与市场评级机构进行竞争,新评级公司必然处在绝对优势地位。

俄罗斯Rusrating评级公司总裁Richard Hainsworth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主导评级公司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收入和信用评级的质量。评级公司需要收入,当政府或监管机构卷入的时候,他们能够影响机构获得评级业务,产生收入。

对此,国内一些市场人士反应更为激烈。

中诚信创始人毛振华即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略显激动地表示:“直接隶属于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协会纷纷打起兴办评级公司的主意。依托权力,却说是世界金融史上创新模式,实质上只是办了一新国企,安排几个干部。”

在此之前,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0年8月设立了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首家采用投资人付费业务模式,为投资人提供债券再评级、双评级等服务。

“看起来,监管机构都在争夺评级监管权,此举恐将加剧评级行业的混乱局面,不利于债券市场的统一。”一位债券业内人士称,“再这么下去,难道发改委也要成立一家自己的评级公司吗?”

除官方背景评级机构出现外,一些国有企业也纷纷进入评级市场。

2008年5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入主原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同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东方金诚,成为我国第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评级机构。

2013年1月底,《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83.333%股权目前已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转让成交,购买方为国家开发银行,目前尚未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的证实。如若属实,又一个重量级“国家队”背景的评级公司又将产生。

不过,对于国资背景的评级机构,市场人士的抵触并不如对于官方背景评级机构的强烈。

以东方金诚为例,国资背景并未对其市场竞争力带来太大影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据我所知,中诚信、联合资信、大公国际瓜分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上海新世纪、鹏元、东方金诚等机构共享剩下不到5%的市场份额。”

“最终决定评级公司生死存亡的还是市场。外资评级机构也曾经给中国的企业评级,由于其评级体系是建立在以美元为本币的债券市场之上,这些国外评级机构给中国的主权评级是AA,中石油这样的央企则更低,这样的低级别在中国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所淘汰。”前述中管金融机构高管说道。

日益扩大的评级机构“国家队”将会给评级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毛振华在微博中表示,“在系统风险下,政府和监管机构往往不是风险的揭示者,而是掩饰者,当然,也是试图化解者。”

前述中管金融机构高管则对国有资本进入评级行业则持开放态度:“国有资本进入就会使市场化倒退的观点是不全面的,相反,国有资本的进入更有利于信息披露。国家队、外国队、民营队一起来评级,我认为效果是最好的。”

他还认为,对于不涉及到国家核心机密的东西,最好是这“三大队伍”都可以来做,这样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多一个观点、多一个看法,对市场还是有好处的,信息渠道多总是比少要好,而公众是有判断力的。”

交易所付费模式

媒体报道的新公司的“交易所付费”模式,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讨论。记者向一位评级公司副总了解情况,该人士认为,这一创新值得鼓励。

不过“交易所付费”的具体模式尚不明朗。对于新公司可能采取的收费模式等问题,前述中证指数李姓工作人员表示,不便回应。

目前,现行评级公司的收费模式主要有发行人付费和投资人付费两种,其中又以发行人付费模式为主。

金融危机以来,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与被评对象的利益冲突问题饱受诟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认为,这种模式扭曲了原有的委托代理关系,由发行人代替投资人委托评级机构评级,使得评级机构和发行人利益互相关联,大大降低了信用评级自身的公平性和独立性。

与此同时,由于监管不明确、国内债券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等原因,评级业乱象也愈演愈烈,存在个别评级机构级别明码标价等现象,买卖评级明目张胆,引发业内强烈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付费的收费模式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希望以此切断评级公司和受评对象的利益关联,确保评级公司的独立性。

中债资信即在这种背景下成立。前述中管金融机构高管表示,“中债资信试图对市场化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起到制衡与监督作用,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

在发行人付费、投资人付费模式中,评级均被理解为是一个具有商业属性的产品,发行人或投资人均以一定价值购买这种产品。

而交易所付费模式则更加凸显信用评级的公共产品属性。

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白钦先等学者认为,信用评级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评级已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

传统意义上来看,大评级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信用评级这样的商业化服务产品逐渐做大做强的过程。

“在2008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上逐渐产生了一个对评级再定义的思潮。”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斌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创新都是可以进行尝试的,包括交易所付费模式。毕竟,信用评级行业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国家敢说自己的理念是最完美的。”陈斌认为。

即便是身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最近也“摊上大事儿了”。

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2013年2月5日宣布,美国司法部已正式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其在金融危机前给予债务抵押债券等结构性金融产品过高评级,导致投资者损失数十亿美元。这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追究主要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责任。

“看来美国的经验也并不靠谱。欧洲更是因为这次债务危机损失惨重,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原有的评级模式进行修正,并希望组建欧洲自己的评级公司。中国为什么不可以进行创新呢?”一位不愿具名的评级业内人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交易所付费模式等创新模式的出现,体现出中国资本市场对评级行业越来越重视,有利于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前述不愿具名的评级业内人士同时指出,“交易所拥有大量的资金,也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非营利性机构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评级的公共产品属性。”

他认为,目前,交易所的资金实力远超过交易商协会。“目前,交易商协会的运营来源基本是靠会员的会费,每个会员每年2万元会费,交易商协会希望实现公营评级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交易所则不同,其每年的收入上百亿,只要它愿意,完全可以实现公营评级机构的目标。”

然而,创新的信用评级公司的实现仍面临诸多困难。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认为,从发展历程来看,信用评级是提供有偿信息服务的商业行为,从各国经验来看,还没有一个真正公营的评级公司建立。

前述评级业内人士也认为,“所谓交易所付费模式的评级公司,具体的制度设计仍然需要仔细斟酌,毕竟没有他国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交易所付费模式听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概念。”前述中管金融机构高管表示,“但最重要的是要把它的初衷弄清楚,因为交易所的收费是双向收取,既向发行人收费,也向投资人收费。所以要弄清楚,交易所评级公司的评级究竟是代表谁的利益?从以往股市的经验来看,交易所多半是代表发行人利益的,所以,我还是持观望态度。”

此外,新评级公司业务模式的选择也需谨慎。

“目前来看,新评级公司更可能采用如同中债资信的再评级模式。”前述评级公司高管表示,在交易商协会‘试验’中债资信时,中债资信的再评级模式并未与已经存在的评级公司形成竞争关系,市场阻力相对较小。

但再评级、双评级模式又难以对现有评级公司“虚高”的评级结果形成制衡作用。以银行间市场为例,尽管交易商协会一再努力推进再评级、双评级模式,但由于再评级、双评级在中国的债券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影响依旧有限。

并且,“‘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一旦信用风险发生,对市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标普遭遇“秋后算账”

本刊记者  杨琪/文

2月5日,美国司法部对标普及其母公司麦克劳-希尔提起诉讼,指出标普错误评估了债务抵押债券的真实信用风险,导致投资者损失数十亿美元。一旦罪名成立,标普将面临巨额罚款。

美国司法部当天发表声明称,标普公司发布的信用评级并非客观、独立和不受任何利益冲突影响,标普对提高收入、利润以及市场份额的期望,使其更加维护投资银行而非投资者的利益,这种行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美国司法部指出,标普的行为构成了邮件、网络以及金融机构欺诈,将追究其民事责任。

根据声明,美国政府已经确认由标普在2007年给予评级的债务抵押债券,导致政府担保的金融机构蒙受了超过50亿美元的损失。

在美国司法部正式提起诉讼的前一日,标普已发表声明称,接到司法部通知并否认对其的指控。

标普在声明中表示,由司法部提起的诉讼“完全不具备事实和法律依据”。另外,司法部所提及的债务抵押债券,其他评级机构当时也给出了相同的评级。

此外,标普称其已在其他评级机构之前对债务抵押债券所包含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了评级,并提出“需要更多抵押品”等要求以确保这些债务抵押债券的“AAA”评级,并非如司法部所指控的因商业利益给出评级。

标普称,对未能在金融危机前预见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状况急剧恶化而深表歉意,但标普同时指出当时初级市场的参与者都没有预料到房市会崩盘,包括银行、评级机构,甚至监管机构。

《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司法部曾与标普进行和解谈判,但由于司法部要求标普支付超过10亿美元罚款并承认指控,双方未能达成协议。该罚款数额相当于麦克劳公司一整年的利润。

债务抵押债券等金融产品是由投资银行通过捆绑债券等信贷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并由银行支付佣金请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因此,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问题。

此前,投资者及美国监管机构已广泛质疑评级机构对金融资产给予最高评级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资产往往由高风险的住房贷款组成,并最终导致违约率飙升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前,华尔街各大投行大量发行债务抵押债券等结构性金融产品,三大评级机构也都想从当时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中分一杯羹,由于竞争激烈,评级机构的员工有可能被鼓励给予投行的金融产品更高级别的评级,以争取更多业务。

美国司法部称,在调查中发现标普员工在标普的评级级别比其他竞争对手保守后,在邮件里讨论修改评级标准以保住市场份额。

一位分析师在邮件中说,“因为评级标准问题可能失去一笔业务或者几笔业务,但重要的是这将影响未来的业务”,“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这次的评级,但我们应予以重视以便为今后的业务做准备。”

司法部的声明指出,2004〜2007年间,标普非常担心失去市场份额,于是限制、调整并延后对其评级标准和分析模型的更新,导致评级准确性下降。声明称,2007年,标普至少针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债务抵押债券给出了过高的评级。

尽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评级机构备受争议,但这是第一起由联邦政府对评级机构发起的法律诉讼。此次行动表明美国司法部门已经开始“秋后算账”,其他评级机构也难逃法律责任。

美国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尔德表示,司法部调查仍然在继续,并将使此类行为得到惩罚,此次行动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根据司法部声明,诉讼发起前进行的调查开始于2009年10月,并与总统成立的金融欺诈执法工作组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部的行动并不包括任何刑事诉讼,也有批评人士认为,政府至今还未因与金融危机有关的非法行为而将任何华尔街金融机构高管送进监狱,但通常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较低,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几率也相对较大。

此前,美国伊利诺伊州、康涅狄格州的州政府以及投资者已对主要评级机构提起了诉讼,但评级机构辩称,其评级意见应该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有关言论自由权的保护,有分析人士指出,这项条款并不适用于评级机构的行为。

目前,穆迪公司发言人拒绝回应媒体,而惠誉发言人表示:“没有理由相信惠誉会成为此类行动的目标。”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北京银行谋变
作为一家规模堪比全国性银行的城商行,北京银行仍面临诸多挑战。


探路“投资人付费”
承载着“规范评级市场”的重托,中债资信投资人付费模式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


汇丰人寿的失误
汇丰人寿关闭个险渠道的背后,是其对此前战略失误的调整。


一箭双雕的好生意
中华保险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得以缓解,东方资产的综合金融服务架构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