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兼听阁 > 股改困局

股改困局 [《金融世界》2012年05月号 ]

我们可以用种种人为设计的办法压低发行价,但按下葫芦浮起瓢,买新炒新必然再起,结果只会更糟糕。

华生/文

目前提出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主要还是围绕治理“三高”展开。探索券商的配售权试点、引入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存量发行、增加网下机构投资人配售比例、取消网下认购者的锁定期、加大造假处罚力度等都被列入了征求意见内容。

可以预见,这些措施如果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询价过程,但这些枝节性措施,同前两次修补一样,并不会从根本上消除新股“三高”发行和上市炒作此消彼长的现象。道理很简单:我们可以用种种人为设计的办法压低发行价,但按下葫芦浮起瓢,买新炒新必然再起,结果只会更糟糕。

至于增加发行人和券商卖方选择权,如配售权的措施,是境外市场上“股票很难卖出去”的买方市场的“国际惯例”,套到“不愁新股卖不出去”的国内卖方市场上来用,只会进一步加大卖方融资者的权力和寻租空间。

存量发行更不应是发行人的选择权,如实行,也应是在发行价扭曲偏高的情况下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如可借鉴境外原始股东“献售股票、募集归公”的做法:要求发行人在高价发行时,捐献出售部分股票作存量发行,筹集的资金在股价低于发行价时用于在二级市场回购股票并注销,如在3年内未使用或未用完的部分,转为上市公司的公共营运资金。

同时,由于网下认购中签率高,可以大大缩短其锁定期,而不宜取消,比如从现行3个月改为1周,从而提前增加股票供应量和增加上市新股的炒作风险。

当前,局限在新股发行定价改革问题上做文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因此,解决发行“三高”的另一条思路被提了出来,就是下放审批权,加快企业上市速度、加大上市企业的批量。更激进的主张是实行注册制,监管部门只负责严格打假执法,让市场自己去平衡供求关系。

应该说,这条思路确实可以解决“三高”问题,但是,二级市场会付出极高的代价。这种上市扩容的“大跃进”,必然造成市场特别是占上市数量绝大多数、又主要由散户持有的中小盘股的大幅下挫。这种政策突然改变造成的系统性制度风险,显然超出了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也超出了政府的承受能力。

更重要的是,企业自由上市、由市场去判断选择的注册制,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要素市场与简单商品市场不同,由于不能钱货两清,所以交易包含了信用审查过程。

企业上市是向公众出售部分股权及未来的收益权,监管部门和交易所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就必须设定标准和门槛,并对发行人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

1999年,香港新开创业板,曾尝试过这种所谓让市场选择的来者不拒,但很快就问题成堆,不得不退了回来。时至今日,香港创业板仍未恢复元气,我们显然不能再去走这样的弯路。

还有人说,只要严格退市制度和对造假者严刑峻法,很多企业自己就不会来上市了。这个判断显然过于一厢情愿。须知,绝大多数企业业绩滑坡多因市场变化、竞争激烈或经营不善所致,并非造假,从而不属于严刑峻法的范围。即便退市,发起人股东也并无实际损失,吃亏的只是公众股东。

这样,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就陷入了今天的困境:退回去没有出路;用快速扩容来解决新股发行“三高”又会引起市场恐慌性下挫和广泛的民怨;用领导喊话提振股市信心、释放利好和控制扩容不会解决问题。

股市改革何去何从,现在确实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抉择关头 。

作者系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用汇率市场化化解不良贷款
在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化”改革中,应当优先考虑汇率市场化。


A股该不该救
A股历史上能够在10倍市盈率买到股票只有4次,目前这次与前3次有所不同。


经济形势更像1998年
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见底,而是经济在底部持续的时间比市场预期要长。


期货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期货在港交所推出,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形成更加权威、更加市场化的国际价格,同时,又大大减小了丧失人民币定价权的风险。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