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兼听阁 > 用汇率市场化化解不良贷款

用汇率市场化化解不良贷款 [《金融世界》2012年10月号 ]

在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三化”改革中,应当优先考虑汇率市场化。

鲁政委/文

业内目前对银行坏账的担忧,其实并非局限于眼下,而更多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动态变化的担忧。未来银行的盈利能力会减弱,除整体经济下行因素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利率市场化开始提速。

今年两次降息对银行上半年的利润似乎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到下半年和明年,后果就会显现出来。一旦银行利润陡降,经济疲弱状况反复持续几年,在坏账率继续攀升背景下,银行拿什么吸收坏账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最终出现,回顾历史可能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饱受诟病的利率保护机制在2003年前后建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出现了长达6年的通货紧缩。为使中国经济摆脱通缩,解决就业问题,我国进行了长达6年的投资扩张刺激。

当时,大量的信贷投放造成了大量坏账。国外学者估计,2002年前后,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达到了25%〜45%,陷入技术性破产境地。

国家除对几大国有银行进行资产剥离、注资核销坏账外,为使银行系统具有持续“造血功能”,建立了延续至今的存贷利差保护机制。

至此,逻辑已经很清楚:宏观经济长期低迷,企业普遍不景气造成坏账的持续增加,为使银行有能力吸收坏账,建立了利差保护机制。

过去成功之因,恰为当下诟病之源。

1997年中国经济的困境,主要在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不是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天,我们又走到了似曾相识的路口。眼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已经偏高。目前,我国出口也已降至十年来的最低增速(剔除2009年),同2001年的情况基本类似。

实际有效汇率的持续高估,曾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被严重的通缩阴影笼罩,经济长年累月无法走出困境,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增加。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没有宏观经济长期低迷造成的坏账累积,是否还需要利差保护机制?根本不需要。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务必要避免使企业陷入长期不景气的境地而无法自拔。既然银行的利差保护已饱受诟病,那么,就需要一种不同于1997年的解决思路。

为避免将来再出现大量坏账无法吸收,同时还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显然首先要有避免坏账生成的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汇率更灵活,根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出现偏高的生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推进利率市场化才没有问题。这意味着,为保证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金融改革过程中,经济金融始终保持平稳,就必须考虑金融市场化的改革次序。

在“三化”(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中,应当优先考虑的是汇率市场化。

1980年以来,全球新兴经济体发生的危机,无论本质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索几乎全部是汇率的失调。

作者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美国何去何从
不确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导致美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萎缩和对追加新投资的观望。


发展离岸银行业务难在哪
当前发展离岸银行业务,关键是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市场准入。


如何促进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金
发展中国家的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游离于本国的养老基金缴费体系外。


QE3如何影响中国
目前,中国承受输入型通胀压力的空间较此前有所提高。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