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金融人生 > 全球银行业“重心东移”

全球银行业“重心东移” [《金融世界》2011年04月号 ]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近两年里,在各国政府的金融救助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双重作用下,欧美银行业度过了“冰雪期”,从金融危机的重创中稳步复苏,逐步实现盈利。但在商业地产持续低迷,个人信贷以及坏账损失等各种不利因素下,欧美银行业未来前景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新的监管压力下,银行业恢复如前仍需时日。

  

欧美银行业前景依然堪忧

  始于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使银行业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欧美各大银行一度出现巨额亏损,许多银行大鳄徘徊在崩溃边缘。在各国政府的金融救助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双重作用下,欧美银行业度过“冰雪期”,逐渐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欧美各大银行一、二季度及中期业绩喜人,表明欧美银行业整体已从金融危机的重创中稳步复苏。

  陆续公布的美国银行业二季度财报显示,美国六大银行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8月31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银行业二季度获得216亿美元净利润,远高于去年同期亏损44亿美元的业绩,并创出近3年来的利润新高。

  欧洲各大银行公布的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欧洲主要银行的收益及净利润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业绩普遍超出预期。

  然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失业率高企以及金融危机所遗留的有毒资产和坏账规模,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消化,这决定了欧美银行业未来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目前,美国失业率在经过不到半年的下降后,8月份再次从9.5%攀升至9.6%的高位。最新公布的7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和旧房销售量环比分别大跌12.4%和27.2%,销售不畅状况仍未改善,房屋止赎率仍在高位,优级抵押贷款拖欠率达到8%左右,次级拖欠率依然处于17%左右的高位。因此,商业地产贷款和个人信贷的安全性依然是美国银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在欧洲,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同样导致银行业信贷资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最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英国个人贷款冲销额从第一季度的21.31亿英镑飙升至34.73亿英镑,创1993年开始发布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普华永道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截至2009年年底,德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账面价值同比增长50%至2130亿欧元。英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由前一年的1070亿欧元增至1550亿欧元。

  此外,全球银行还将面临巨额债券融资需求,流动性困难或将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重大风险隐患之一。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全球银行业在2012年前将有5万亿美元债务到期,其中欧洲银行为2.6万亿美元,美国的银行为1.3万亿美元。到期债务必须依赖发行新债获得资金,而与此同时,欧美各国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短期内只能依靠发行巨额债务缓解,政府和银行同台竞争债市资金的局面将很快到来,部分银行届时可能遇到筹资困难。庞大的融资压力也可能迫使全球银行业出现新一轮整合。

  众多问题叠加之下,欧美还将有更多的银行面临着生死考验。FDIC数据显示,二季度美国“问题银行”数量环比增加7%至829家,为18年高点。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18家银行倒闭,而去年全年则有140家银行倒闭。

  

机构规模收缩 全球化程度降低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坏账引起的大量资产减记。旗下业务被迫剥离或主动瘦身出售,导致欧美银行业机构规模呈不断收缩趋势。而今,虽然一些大型银行已连续多个季度实现超预期盈利,但由于有毒资产剥离远未结束,金融监管更趋严格等原因,欧美银行业规模收缩,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化程度降低趋势还将继续。

  危机以来,或迫于业务难以为继,或迫于急需资金维持核心业务,包括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银行等在内的欧美各大银行,都在出售旗下资产或剥离旗下的非核心资产。目前,一些银行的业务出售活动还在持续。

  8月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以165万英镑的价格向西班牙国际银行英国子公司出售旗下318家分支机构及相关资产和负债,预计交易将于2011年底完。美国银行今年二季度也已出售或同意出售众多非核心资产。

  大量有毒资产的核销也将继续导致银行业规模收缩和国际化程度降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0年,全球金融机构累计出现的“有毒资产”规模将达4万亿美元,而截至2009年底仅核销了一半左右。

  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往银行业的高杠杆运营规模广遭诟病,“大而不能倒”更是成为政府救市的最大难题。为此,作为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反思,要求银行去杠杆化、提高资本充足率、控制银行规模和自营交易等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共同方向。随着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逐步落实,以及巴塞尔协议对全球银行更高的资本要求,过去数十年以高债务、高杠杆为特点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将被迫改变,“去杠杆化”导致的银行规模缩小,金融全球化程度降低趋势可能还将持续数年。

  今后,欧美大型银行将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具有各自特色和优势业务中去,收缩规模、集中优势以提高竞争力,将成为欧美大型银行今后的共同选择。

  

东方经济体银行业欲平分天下

  此次金融危机沉痛打击了西方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益于快速而强劲的经济复苏,东方国家的银行业趁势得以高速发展。东方经济体中的银行业趁势收购了欧美银行业急于出手的海外业务,海外扩张脚步不断加快。而在此次“重心东移”过程中,中国银行业异军突起,备受瞩目。

  今年6月底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0年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显示,北美、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西方发达经济体银行占比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778家下跌到2000年的703家,再到2010年的588家;与此同时,除日本外的亚洲银行业却在全球舞台上迅速扩张,从1990年上榜的104家增加到2000年的150家,再到今年的221家。

  除西方银行业在1000家银行排名中占比不断缩水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银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参与到顶尖银行的竞争中。其中,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银行上榜数从1989年的43家增至2009年的130家,今年则继续攀高至146家;中东地区1990年仅有58家银行上榜,今年则扩大为90家。而包括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和南非在内的一些经济体的银行业也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这些国家和地区2010年有57家银行进入排名,较10年前的20家增长了一倍多。

  在这过程中,全球前1000家银行中,中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到2009年的52家,再激增至今年的84家,20年间增加了近10倍,银行总资本占到1000家银行总资本的9%,而税前利润则高达1000家银行的25%。2009年全球最赚钱的9家银行中,中国的银行占了3家,与美国持平,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更是高居最赚钱银行前两位。

  《银行家》杂志据此提出,“重心东移”或可概括至少过去20年来全球银行业的变化,而这一趋势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而今后,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业规模的继续收缩和海外业务的裁减,中国等东方经济体银行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全球银行业“重心东移”的趋势也将持续下去。

  东方经济体风险敞口不大,经济增长的杠杆化程度较低,同时没有高额债务拖累,加之经济的持续增长,全球银行业将继续由单极向多元发展,进而形成一种东西方平分天下的新平衡。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私募江湖
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也都是正常人,总在犯错和纠错中成长。


保险业的“福尔摩斯”
保险公估师的工作需要保持独立、公正,并让保险公司和被保险方都满意。


营销员分级管理箭在弦上
保险营销员分级管理或将推广,探讨完善具体细则至关重要。


黯然离场的央行行长们
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媒体的解读往往与官方解释不一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