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金融人生 > “亚洲之轴”会不会褪色?

“亚洲之轴”会不会褪色? [《金融世界》2011年04月号 ]

 

  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猜测在乐观与悲观交织的预言中显得有些阴晴不定。悲观的声音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使中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乐观的声音是,亚洲经济重心还在继续向中国大陆沿海转移。
  又一个新的关口: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究竟走向何方?

 

亚洲经济重心转移
  例如二十年前,广东财政收入仍以百亿计。1998年,广东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此后,2003年超过中国香港地区,2007年超过中国台湾地区。至2008年,广东经济总量已超过沙特、阿根廷和南非,相当于G20各国中第16位的水平。
  2009年,广东GDP接近4万亿元,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三大经济圈,都在迈向万亿经济。在GDP的赛道上,广东下一个目标是超越韩国。加上港澳,以区域而言,大珠三角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巨无霸”。
  而在广东往北的长三角、环渤海区域,类似的情况也正在出现。
  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随着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亚洲的经济重心在不断向其最发达的沿海地区移动。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制造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周边国家与地区经济的发展。过去三十年,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因素的出现,已经对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和东南亚的最大进口国,中国和印度贸易的高速成长也引起了世界高度关注。
  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在世界经济的版图留下了深刻印记,有人称之为亚洲的崛起,而我们则注意到,在世界经济的地理布局上形成了一条明显的财富聚集线:北起堪察加半岛,穿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经上海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再经珠三角往雷州半岛,过海南岛、直抵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这条亚洲的“财富之轴”两侧聚集了亚洲主要的经济能量。以此轴为分野,它的“远东”和“远西”分别为美元、欧元区,两边经济能量基本对称。

 

“亚洲之轴”褪色了么?
  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刊载出一篇名为《中国告别“世界工厂”?》的特稿。稿件的核心大意是,随着薪资上涨推升制造商成本,以及汇率波动可能将制造商的微薄利润化为乌有,中国正在丧失其作为制造业出口基地的最大优势——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文章并非立论无据。随着政府对收入差距问题的密切关注,中国各大制造业中心的工人薪资调整正在呈现不断深化态势。与此同时,一些国外商业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有所下降。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亚洲其他7个国家。中国沿海地区的平均劳动成本是每小时1.08美元,内陆省份则为0.55~0.80美元。排名第7的印度是每小时0.51美元,劳动力成本最低的是孟加拉国,价格仅为上海和苏州的1/5。
  但是,“中国制造”真的在丧失优势么?“亚洲之轴”会不会褪色?作为“亚洲之轴”的一部分——广东,情况并非如此。尽管相关研究表明:名义上的人力成本在不断攀升,但广东经济并没有出现不好的迹象。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共在广东省投资新设和增资项目83个,其中26家是当年新设企业,合同外资金额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53.25%。
  对现实更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从历史的情况看,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仍有巨大空间。以富士康为例,公司普工的基本薪金900元左右,这个工资水准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比实际上不但没再增加而是在减少,即使最近增加到2000元,也仅仅相当于20年前的三、四倍。但20年来的物价上涨又何止三、四倍。二、从世界的水平看,中国制造业工人提供的劳动依旧是非常低廉的。来自珠三角一些城市工会的调查表明,新一代中国工人并没有失去老一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其创造的价值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所难以取代的。三、中国的吸引力主要是在于市场,而不是在于成本。庞大的中国市场让世界几乎所有的产业巨头都心生觊觎,频频运筹布局。在不少国外厂商看来,正在进行的薪资调整将为中国消费力提供重要支持,让庞大的潜在市场成为现实的市场。
  此外,其他支撑“中国制造”竞争力趋于持续增强论点的因素还有,“中国制造”日益完备的产业链,中国在服务型政府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产生的降本效应等等。
  进入6月以来,中国各地轰轰烈烈的薪资运动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声音。一些问卷调查似乎在表明企业家更趋向于从中国的一些制造业中心撤离。但理性逻辑和现实情况可能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世界工厂”新嬗变
  “中国制造”究竟会怎么样?“亚洲之轴”会不会褪色?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它有GDP视角,也有非GDP视角。事实上,今天,非GDP的视角更能代表中国制造发展的主流与方向,相关的关键词是: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扩大内需等。这一切,在广东的发展图景中都已有十分可观的展现。
  首先是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换代加速,产业结构开始向高端演进。数据显示,2009年,珠三角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7.5%、11.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方面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0.1个和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各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深圳、佛山、珠海、东莞降幅均超过2个百分点。
  其次,以“三来一补”起家的广东经济,外贸依存度出现急速下降,2007年广东外贸依存为155%,2008年为133%,2009年进一步降至106%。“这一数据变化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金融危机冲击作用。他更多说明广东经济已从外向型经济‘一枝独秀’走向‘内外源并举’,是一种结构性变化。”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王珺说。
  再次,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珠三角不少地区,外商投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热情高涨,已成当前投资的新特点。2009年,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8万亿元,增长1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2%。
  广东正在描绘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智造”的新转变。2009年,广东GDP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了9.5%的高速。广东打破了“经济结构调整必然伴随增速放缓”的惯例,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超常规转型”。
    不少经济学专家认为,在中国沿海一些经济活跃程度最高的区域,目前已初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中国经济、“中国制造”发展的峰值远未到来。

 

“亚洲之轴”将大放光芒
  目前,亚洲经济重心的转移还在继续。中国沿海发达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变和优化将造就一个全新的“世界工厂”。在“亚洲之轴”的轴心地区,正在向更高层次的经济体脱胎换骨。粤港澳大珠三角地区,也正随着这一轮经济结构转变而转变。
  其一是内部加速整合。珠三角规划纲要的推出,粤、港、澳之间系列协议的签订,都表明这一区域的深层次变化。其二是大批世界级企业正在涌现。华为、中兴等企业都已经开始布点全球、影响世界,其经济活动超越了广东和中国,变成了“全球24小时现象”。其三是科学发展格局初步呈现。广东三大经济圈经济能量强势膨胀,粤东、粤西海岸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大珠三角经济体正按“主体功能区”的格局发生新嬗变,在珠三角的一些边远山区,正在以全新的战略加入珠三角能量版图。例如,湛江、茂名分别提出远洋门户战略、石油话语权战略,要建铁矿石、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肇庆瞄准大珠三角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打造“东方日内瓦”,力求成为粤港澳大城市的后花园;韶关凭借生态优势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资源,提出要建与大珠三角“城市极”相对应的“生态极”、“文化极”,其“双极战略”的主要市场能量就是来自大珠三角区域。
  而武广高铁的开通,更是让这一区域的时空格局产生巨大变化,令其发展呈现宏伟气象。从广州至粤北,过去四个小时路程,高铁把它压缩成半个小时。在不远的未来,粤港澳对广西、云南、贵州等大西南区域的辐射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技术的创新、时空的压缩、内部的整合、腹地的扩大,正在使这个“亚洲之轴”轴心区域的中心地位得到急剧加强。“亚洲之轴”,将大放光芒。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私募江湖
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也都是正常人,总在犯错和纠错中成长。


保险业的“福尔摩斯”
保险公估师的工作需要保持独立、公正,并让保险公司和被保险方都满意。


营销员分级管理箭在弦上
保险营销员分级管理或将推广,探讨完善具体细则至关重要。


黯然离场的央行行长们
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媒体的解读往往与官方解释不一致。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