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让脱贫更“保险”

让脱贫更“保险” [《金融世界》2020年12月号 ]

保险业正通过农业保险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同时创新开展“保险+期货”“保险+贷款”等方式,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新华财经北京12月7日电(记者王虎云  闫鹏)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这场战役进入尾声,如何化解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成为当前社会关心的重要课题。保险业正通过农业保险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同时创新开展“保险+期货”“保险+贷款”等方式,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专家认为,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设计,仍未能很好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也难以满足农业发展多层次风险管理需求,需在“后扶贫时代”进一步发挥保险业的保障功能,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同时,政府应在保险公司与农户对接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

农业保险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保险业在服务“三农”、贫困人群、低收入群体等方面发挥着保险业特有的作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6-2019年,保险业累计为9840万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稳定脱贫户提供风险保障9121亿元,累计为3031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30.38亿元。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处长陈元浩介绍,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备案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993个,农业保险为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金额846.6亿元,覆盖贫困户1647万户次。

作为分担风险的专业工具,保险对于防止返贫具有天然优势。保险机构在多个贫困地区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快速发展。

比如,人保财险在西藏开办“藏系牛养殖保险”,在新疆开办“棉花种植保险”,在四川承保烟草种植保险,在甘肃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三大类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中华保险近年来在多个省市落地“保险+期货”项目,比如以陕西延川县为项目试点地区的苹果价格保险、以黑龙江省级贫困县巴彦县为试点的玉米收入保险。

大地保险开发出“保险+期货”大豆价格保险产品。对于参保农户来说,只需算价格账,理赔核算简单。

“保险+期货”不是一种单独的产品形态,而是保险公司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价格风险的一种方式。“保险+期货”以价格为保险标的,提前锁定了种植作物的保底收益,确保农户在面临市场价格下跌风险时,可以获得相当的收入补偿。同时,为解决保险公司不敢大规模承担价格保险提供途径,期货公司通过对冲交易分散风险,也担当起再保险角色。

银保监会财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以来,赔付水平不断提高,在稳定农业生产、转移农产品价格风险、保障农民收益和助推产业扶贫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目前,参与试点的农产品品种包括大豆、玉米、鸡蛋、棉花、白糖、天然橡胶、苹果、红枣等13个品种,开展试点项目的保险公司共13家,试点地区涉及26个省份。

还有一些保险公司还推出扶贫专属产品。比如,平安产险通过“扶贫保”为凉山油橄榄企业提供了扶贫贴息贷款,帮助扶贫企业发展凉山橄榄油产业;中国太保在云南省推出“防贫保”产品,为临贫、易贫家庭提供防贫救助保障;中国人保推出“防贫保”专属产品,保障贫困人口由于突发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返贫风险。

保险公司助力产业扶贫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认为,保险扶贫应当发挥保险自身功能,包括保险保障功能、保险增信功能、保险风险管理功能,以及保险投资等。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保险保障功能。”朱俊生说,不管是健康险,大病保险,商业健康险,还是农业保险,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从贫困成因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概占40%,因灾也占一定比例。这些其实与保险功能的发挥非常一致。”

朱俊生指出,保险机构还可以通过增信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如果保险公司通过贷款保证保险,能够解决合作社或者一些大户的融资问题,通过支持他们来支持农村和产业的发展。许多贫困农户将会受益。”

我国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存在融资难、规模效应形成难等问题,贫困户还存在返贫风险。扶贫“输血不如造血”,保险在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保险助力产业扶贫的实践中,除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之外,一些保险公司还通过“保险+贷款”、保险资金支农融资等方式,帮助龙头企业降低融资门槛,解决特色产业发展难题,帮助当地有效打牢稳定脱贫的坚实基础。

比如,中国人寿设立规模5亿元的中国人寿扶贫基金,以金融投资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此外,中国人寿在定点帮扶单位广西天等县等地创新开展“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金融扶贫模式——国寿“扶贫贷”,为贫困地区具有带贫益贫效果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国人保通过保险资金支农融资模式,助力定点扶贫县发展产业,继而向全国拓展。同时,通过办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信用增级方式,有效分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产业投放,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为支持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中旗的燕麦产业,平安产险为当地龙头企业提供“免息免担保”的流动贷款。截至2020年5月,平安产险已支持其建立了燕麦香米、燕麦片、燕麦杯的加工生产线,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此外,平安产险还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区块链溯源+种植保险+溯源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新模式,为每一包燕麦建立唯一的溯源码。在助产销方面,平安产险专项设计了——平安云农场小游戏,以在线田间认领方式,让消费者以更直接的方式买到高品质的农产品。

保险业巩固脱贫成效仍有待发挥

虽然保险行业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目前来看,保险产品及服务在脱贫攻坚领域的运用程度仍不够,保险业在巩固脱贫成效中的风险分担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冯兴元看来,我国在农业保险领域金融抑制仍然较为严重,比如民营保险公司跨区域覆盖业务受限较大,已影响到大数法则在保险经营中的运用。同时,有些过于强调政策性农业保险,未平衡考虑合作保险、商业保险和相互保险的协同作用。此外,农业保险在管理运作和理赔方面也存在不规范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政策未能有效满足小农户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日益分化的不同需求特点,同时农业保险产品单一,缺乏个性化设计,也较难满足农业发展多层次风险管理需求,并且农业保险产品保障范围狭窄,很多险种处于空白,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赵迪说。

与此同时,农业保险在向社会推广时也存在认同问题。“当前,扶贫对象普遍保险意识淡,存在保险购买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保险公司也面临着农业保险经营风险高、相关机构网点铺设少等难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山表示,从政府角度来看,也存在对保险扶贫定位尚不够准确,保险费率、保险责任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以及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等激励机制还需配套设计等问题。

专家认为,农业保险未来发展应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起普惠性的防返贫保险体系。

“现实中,小规模经营的传统农户保险意识不强,但是并不意味着小农户与农业保险没有联结的必要,要想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就必须引导小农户参与保险,否则‘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困境就永远无法破解。” 赵迪说。

赵迪认为,在防返贫保险模式中,政府应在保险公司与农户对接过程中扮演纽带和桥梁作用,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差异,构建立体化风险保障体系,为小农户提供集咨询、贷款、保险等为一体的“服务包”式金融服务。

“农业保险发展应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起良好的竞争秩序,通过开放保险市场、引入更多竞争、扩大保险区域跨度和引入更多综合险的方式减少保险费,提升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缴费份额,控制补贴比例,尽量恢复农业保险的市场特性。”冯兴元表示,同时应注意借力金融科技,大力发展农村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并发挥好政策性保险的辅助性支持作用。

编辑:赵鲁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金融思维扎根精准扶贫 制度创新注入致富动能——柳州银行金融扶贫创新调查
柳州银行以金融产业链思维进行组织创新,构建“点线面体”的模式,将金融机构组织优势、融资优势、人才优势融为一体,为金融扶贫注入“新动...


甘肃:政策性金融“打头阵”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把服务甘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普惠金融的可得性,从而形成政策...


货币政策为脱贫致富引入金融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通过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动全金融系统力量...


从“输血”到“造血”银行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独特优势,立足职能定位,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全面做好金融扶贫这...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