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市场 > 地方债告急

地方债告急 [《金融世界》2013年05月号 ]

面对日益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如何管控风险,正变得日益紧迫。

本刊记者  罗三秀/文

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国际两大评级机构就相继调整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且无一例外地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

2013年4月9日,中国遭遇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政府信用评级下调。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国际公司公开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下调至“A+”,评级前景为稳定。

几天后,另一家评级巨头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决定,将中国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维持在Aa3,评级展望由“正面”下调至“稳定”。

然而,国际社会对地方债风险的关注并不限于评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投行高盛等机构也都纷纷警示中国地方债危机。

放眼国内,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等多家券商均已发布研究报告探究地方债的真实规模。

债务滚雪球

自从中国启动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便一直不缺少镁光灯的聚焦。

在此次下调中国长期本币债务评级时,惠誉给出的五个理由中,有两个关乎地方政府债务。其中一个理由是,中国地方政府负债在2012年再度增长;另一个理由是,中国地方政府存在很多巨大的额外或有债务,这些债务主要来自于与地方债务相关联的企业负债,且在债务发行时,地方政府部门和这些企业之间的界定非常模糊。

而穆迪下调中国政府债券评级展望的依据是,中国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控制力度差于预期,且信贷扩张过快。

那么,引发两家评级机构担忧、不断扩大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遗憾的是,除了2010年国家审计署公布过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后,官方并没有发布过最新的权威数据。

于是,国内外各方都在试图揭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神秘面纱。

惠誉的评估结果是,截至2012年底,地方债务规模为12.85万亿元,占GDP 25.1%,在2011年底23.4%的基础上增长了1.7个百分点。

相较于惠誉给出的评估值,国内机构和专家的预测结果也不保守。

就中国政府的债务规模,中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大概算了一笔账。他称,“中央政府的债务大体上是7〜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估计得高一点,超过20万亿,总计在30万亿左右。”

而华泰证券在综合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组成后发现,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到15.3万亿元,到2013年底,这一数值预计在16.3万亿元,约占GDP的29%。

招商证券则预测,2012年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15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38%。

失控还是可控?

如此庞大且滚雪求式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让人忧心忡忡。有些人觉得地方债已经失控,可能引爆债务危机,有些人则相信地方债仍然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

在接受一家境外媒体采访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张克表示,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失控,可能引发比美国住宅市场崩溃更大的金融危机。

张克称,从公共广场到道路修缮,许多地方政府投资于回报平平的项目,因此只能依靠滚转债务来偿还债权人,只有用发新债还旧债,但总有一天,这个循环会画不下去。

但也有不少人抱有谨慎乐观的看法。

按照项怀诚的估算,30万亿元的中国政府债务,并不是非常危险:第一,结合中国GDP总量50万亿元看,债务率本身不是特别高;第二,中国政府的债务基本上是内债。占整个债务总量的95%〜98%;第三,中国政府债务总体上还没有特别坏的、效率特别差的案例。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短期内,地方债不会有风险,利息支付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可以通过展期和借新还旧来解决。长期来看,就目前中国财政状况来看,还有能力消化(债务引发的)损失。”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则表示,虽然地方债风险确实存在,但并不存在导致经济硬着陆这样的系统性风险。

如何管控

在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后,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下调评级可能对地产企业海外发债融资有负面影响,如果政府为防止其他评级机构跟进评级调整的话,可能收紧信贷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如其所说,政府高层已经注意到了地方债务问题。国务院在4月17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已将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早前,监管部门也采取了针对性的行动以防范潜在的危机。自去年底以来,银监会连发三文,即463号文、8号文、10号文,组成了化解地方融资风险的监管框架。

与此同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曾公开表示,财政部正在部署关于政府债务规模的调查,将地方债分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分门别类。先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再通过研究制定一些制度,给人家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种种迹象显示,政府已经着手构建一个综合监管体系。这个体系将引导地方融资平台通过贷款、债券市场等渠道融资,从而缓解银行存量贷款风险。

在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中国政府债务真正的风险在于过程识别,关键是能否正确认识到债务风险,并及时采取对策。

“如果漠视债务风险的存在,那就很可能真的出问题;如果认识到了债务风险,那么中国政府有很多资源可以解决问题。”陈功强调。

如何从源头上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的肆意扩张,避免债务风险的进一步积聚?或许,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监管和问责是关键。

中诚信证券评估公司副总裁陈斌撰文称,尽管目前相信政府债务安全的边界是有保障的,但是自己对未来的担心包含两层忧虑:政府负债的限度在哪里;谁看管着政府借钱。换句话说,是政府负债的权限与责任,负债的程序与监督。

“政府负债的权力必须要关进笼子。而这个笼子的支柱就是纪律性和透明度。”陈斌指出,没有纪律约束和透明度的负债行为是夜路狂奔。狂奔在路上的,不仅有政府及其相关发行人,更有掏了真金白银的投资者。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探路金融新格局
我国金融发展出现的新趋势给监管体系带来挑战。


股权激励如何破题
虽已获政策放行,但在具体操作中,公募基金股权激励依然困难重重。


科技金融面临挑战
尽管科技金融发展迅速,但高科技企业融资仍然面临诸多困扰。


打通人民币经络
回流渠道畅通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