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市场 > 尚德违约的警示

尚德违约的警示 [《金融世界》2013年05月号 ]

无锡尚德破产重整,5.41亿美元可转债违约,为中国债券市场敲响违约警钟。

本刊记者  孙飞/文

2013年3月18日,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尚德电力”)宣布,公司已经收到3%可转债托管人的通知,即2013年3月15日到期的可转债仍有5.41亿美元的未支付金额,已经违约,并要求尽快付款。

“由于此次违约事件所涉债券的发行人尚德电力为境外注册实体,发行地在海外,债券投资者也主要来自海外,其中,5家海外机构和对冲基金公司合计持有债券总量就达32%,因此,该事件对国内债市的直接影响甚微。”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分析师陶丽博表示。

不再“兜底”

这一次,无锡市政府没有选择“兜底”尚德。

在尚德电力宣布5.41亿美元可转债违约的同一天,由8家中国的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已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尚德”)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

两天后,尚德电力正式公告称,无锡市中院依据《破产法》相关规定,于3月20日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

受此影响,尚德电力股价持续暴跌,截至2013年4月5日收盘,尚德电力股价报收0.415美元,总市值仅7520.11万美元,而在不远的2008年,尚德电力股价还一度接近90美元的高点。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份,尚德的负债总额达到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1.8%。

“除光伏行业景气下降的影响外,尚德电力违约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激进的对外投资活动导致的债务累积。”中债资信分析师林华表示,尚德电力自身的经营活动获现水平和货币资金很难对本次可转换票据偿还构成支撑。

事实上,作为曾经的“无锡名片”,尚德遭遇困境之际,包括无锡市政府在内的多方力量曾经试图施以援手。

多名知情人透露,无锡市政府设立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无锡国联集团当时已与尚德在商议合作之事,且去年下半年也曾有一些眉目。

2012年9月28日,时任无锡市市长朱克江还曾亲自带队,协调落实明确相关银行对无锡尚德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多家银行也在政府指导下,试图让尚德度过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有银行甚至拿出2亿元为其“续贷”,尚德也将这笔钱用于采购部分原材料并继续经营,这曾被看作尚德的转机时刻。

然而,转机并未能化作生机。有媒体报道称,尚德前任董事长施正荣不愿拿出大量资产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融资,进而导致谈判不欢而散。不过,该说法未得到施正荣的正面回应。

知情人士透露,施正荣并不愿意放弃自己对尚德的控制权,也不希望一些可疑关联交易的暴露,导致无锡市政府最终没有选择进行“兜底”。

关于破产重组的安排,无锡市委宣传部转达了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表示政府不干预,由法院裁定,对无锡尚德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破产重整,一切遵循依法办事的原则。

违约“可以有”

“由于尚德注册在海外,违约可转债的投资者也主要是海外人士,事实上,仍是一起海外债券的违约,但对我国的债券市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海通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

事实上,随着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债券市场出现违约的迹象日益明显。

截至2012年底,债市存量规模达25.6万亿元,国内新债发行量突破8万亿元。“对于这么大的债券市场来说,出现违约应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认为。

然而,至今为止,由于地方政府频频出手“兜底”,我国尚未出现一起债项真实违约事件。

2012年7月,赛维向华融信托借入的一笔5亿元信托贷款无法兑付。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在2012年7月12日召开的新余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江西赛维LDK公司向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偿还信托贷款的缺口资金纳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的议案。

同样著名的“政府兜底事件”,还有2012年的“海龙事件”。

短融“11海龙CP01”曾被认为可能发展成中国债券市场十几年来的首例实质性信用违约。但最终,该债券的兑付资金由恒丰银行提供,同时,潍坊市政府为这笔资金提供担保。

“海龙债券如期兑付,对债券持有人肯定是好事,但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则是个悲剧,因为丧失了一个让信用债真正市场化违约的机会。”中诚信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郇公弟表示。

债券违约显然是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然而,地方政府出手“兜底”的做法,虽然暂时堵住了违约的口子,但由此导致的资源配置失效问题不可避免,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也在逼近。

“因为地方政府和地方监管机构不愿意第一单违约事件出现在自己的辖区,承销商和评级机构也不愿意自己的项目成为第一单违约的项目。”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券商甚至为了达到发行标准,在承销过程中对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包装”,而他们的后盾就是政府对债券违约“零容忍”态度。

在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看来,很多企业甚至破产了,但是发出的债也由地方政府或银行担保公司兑付掉了,这就在客观上造成某种假象,似乎债券市场发了债都是好的,客观上引发“越垃圾的债越好卖、越垃圾的债越抢”的市场乱象。

在前述券商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看来,从投资机构的角度出发,“零违约”降低了投资机构对于债券产品的风险控制意识,同时,券商对债券产品的风险提示不足,这些原因均放大了目前债券市场的潜在系统性风险。

此外,“零违约”也使得债券评级行业“形同虚设”。

中债资信总裁蔡国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市场一直没有违约的出现,导致评级失去意义,级别也没有区分度,没有违约率数据来检验评级结果。”

然而,在尚德可转债违约事件过程中,无锡市政府不予“兜底”的态度加剧了市场对中国出现第一单真实违约的预期,市场人士纷纷猜测,不排除其他地区的地方政府借鉴无锡市政府的做法,对光伏企业债券不予“兜底”。

“我很希望单个债务市场能出现违约事件,之后才能引发整个债券交易、债券购买、债券评级、债券审批一个大系列里面的思考,到底我们应该用什么立场,什么样科学的方法,评估债券市场和发展债券市场以及在债券市场的技术层面怎么样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风险认识和防范。”毛振华说。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探路金融新格局
我国金融发展出现的新趋势给监管体系带来挑战。


股权激励如何破题
虽已获政策放行,但在具体操作中,公募基金股权激励依然困难重重。


科技金融面临挑战
尽管科技金融发展迅速,但高科技企业融资仍然面临诸多困扰。


打通人民币经络
回流渠道畅通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