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观点 > LPR换锚促进贷款利率市场化

LPR换锚促进贷款利率市场化 [《金融世界》2020年01月号 ]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推行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PR)形成机制改革,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取得了一项重要进展。

景乃权 刘超/文

央行大力推动新LPR落地

LPR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从8月20日开始每月20日将按照新的报价机制发布LPR,作为各银行新发放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同时作为浮动利率贷款合同的定价基准;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商业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也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为和旧LPR(贷款基础利率)区分开,市场将此次改革后的LPR机制称为新LPR。

为推动新LPR尽快落地,央行特地设定了3个考核时点和“358”目标:截至2019年9月末,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中,应用LPR作为定价基准的比例不少于30%;截至12月末,上述占比要不少于50%;截至2020年3月末,上述占比不少于80%。新LPR俨然成为央行促进贷款利率市场化的一张主打牌。

LPR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

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以来,我国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管制已基本完全放开,但仍保留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个别银行甚至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造成了阻碍。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1月、5月和9月先后三次降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全面下调1.5个百分点,净释放长期资金2万亿元,充分保障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然而从实际贷款利率来看,2019年9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2%,相比2018年12月末仅下降2个基点(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和司尔亚司中国经济数据库)。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宽信用”的引导下未见明显降低。那么新LPR能否成为央行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良药?

商业银行利率定价原理

银行存款业务吸收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各式人等的大大小小的闲散资金,聚成大宗资金再贷放给社会上需求资金扩大生产的企业,银行成为中介人。银行追求的利润就是一种中介利润,对存款付低利息,对贷款收高利息。存款利率是银行资金的成本率,贷款利率是银行资金的收益率,收益率扣除成本率后的净额是银行的毛利润率,这是银行的账面成本计算法。然而银行在实际经营中以银行利率(Bank Rate,BR)作为它的成本率。BR也称为“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手头贴进的财政库券、商业票据等送到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请求再贴现的“价格”。

银行把BR作为它的成本,以此为根据对它的各项资产和负债标上了“价格”——利率,从而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一套利率结构。BR是中心,左端(贷款利率)和右端(存款利率)之差是银行的差额利率即毛利润率。

举例来说,银行吸收存款,按BR减3厘(即年率3%)付给存款利息。银行做贷款,按BR加3厘收取贷款利息。

以上加和减只是最大幅度,对资信好、实力雄厚的客户,存息可以只减2.5厘或2厘,对大客户可以只减1厘甚至更少。同样,对贷款客户视其资信和偿债能力,有无担保品,贷息率可以只加2.5厘或更少。票据贴现、拆放同业和代理行的本币存款,由于流动性和安全性更好,其利率在BR基础上的加和减幅度较存贷款更低,簇拥在BR左右。

综上所述,银行以BR为中心,考虑利润、资金流动性、风险性三者的薄厚、高低和大小如何适当搭配,再按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对利率看涨看落的心理因素等综合对各资产和负

债业务进行定价,这就是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原理。

LPR换锚促进贷款利率市场化

我国长期处在“利率双轨制”下,中央银行人为设定了一套存贷款基准利率指导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导致利率不够市场化。此举实则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保护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众多,竞争激烈。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已经达到4597家,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4家城市商业银行、782家农村信用社和上千家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银行业已经接近完全竞争。如果完全放任各商业银行对存贷利率自主定价,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依据其体量、资本和网点优势主动压缩息差,降低贷款利率和提高存款利率,许多中小银行很有可能丧失大量客户,最终破产和退出市场。由于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本质,相对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短期更难放任市场化。这也是我国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循序渐进的一贯做法,此次LPR形成机制改革同样如此。

可见,此前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限制了商业银行对贷款利率定价的自主性,在旧LPR运行期间各LPR报价行也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新LPR定价锚定利率则由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俗称“麻辣粉”的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Facility,MLF)利率。MLF主要为1年期,采用市场化招标定价,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因此新报价机制的市场化、灵活性特征更加明显。新LPR还在报价、期限结构和公布规则等方面也进行了较大调整,包括扩充报价行的数量和类型以提高报价行的代表性,增设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信贷定价提供参考,由日报改为月报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等。LPR换锚还有助于改善当前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窘境。我国央行采取二元化利率调控模式,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也一分为二,通过直接调控“存贷款基准利率→旧LPR利率→贷款利率”和间接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货币市场利率→贷款利率”两条渠道传导,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有效影响银行实际贷款利率。此次LPR改革直接将银行贷款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挂钩,有助于增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推动实际利率水平降低的有效性。

贷款利率换锚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9年8月20日新LPR实行伊始,一年期报价利率即刻降低6个基点,9月20日一年期LPR继续降低5个基点;继11月5日央行MLF中标利率下降5个基点后,11月20日一年期LPR应市场预期再次下调5个基点,5年期LPR也出现首次下调,呈现出小幅多频的持续下调态势。。目前MLF利率仍处历史高位,下调空间充足,不排除今后人民银行通过降低MLF利率继续带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的可能。

对银行业来说,短期来看银行贷款利率有下降趋势,影响银行资产端的收益;另一方面存款基准利率在未来较长时期仍将保留,以稳住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因此LPR换锚短期可能压缩商业银行息差,对银行业盈利造成一定压力。长期来看LPR改革旨在贯彻十九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精神,促使银行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自身综合竞争

力,有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LPR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一项重要进展,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严峻、金融数据持续低迷的局面下具有积极意义,其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效果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体现。

但长期来看,LPR换锚促进贷款利率市场化只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小步,真正效率高的市场所反映的价格只有一个。我国应借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等国际先进经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转向利率,培育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完善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最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 景乃权系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刘超系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金融科技练就新银行人的“三头六臂”
银行从以物理网点进行服务的1.0时代,进入提供自助服务的2.0时代,经历了通过移动入口即时服务的3.0时代,到如今金融科技重构业务的4.0时代...


科学把握保障农业安全的内涵与取向
对我国而言,农业安全需要包括产业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多个维度。其中,产业安全是基础,生态安全是红线,社会安全是底线。在...


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对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思考
2018年发生的中美经贸摩擦引发世界关注。经贸摩擦从来不是孤立的事件,其背后折射了国际政治经济的复杂变化。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实力...


建美好生活展新篇 行三大战略助振兴
新 时代、新形势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正进行新一轮的战略布局。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