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其它 > 【文史苑】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文史苑】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金融世界》2013年09月号 ]

阅读是积累知识和涵养文化功底最重要的途径,这是《滕王阁序》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 读王勃《滕王阁序》有感

夏海/文

王勃是唐初著名诗人,英年早逝,一生坎坷。《旧唐书》记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豪迈”,被誉为神童。17岁时,唐高宗的儿子沛王李贤征其为王府侍读。当时贵族间流行斗鸡活动,王勃为李贤戏作《檄英王鸡文》助兴,招致唐高宗大怒,认为有意挑拨皇子间关系,将他逐出王府。随后出游巴蜀等地,几年后补任虢州参军,又因擅杀官奴而获死罪,幸而遇赦除名。公元676年,南下探望任县令的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7岁。王勃生命年限不长,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崇高、声名久远。这说明人生的长度不是以生理的年限计算的,而是以精神的年限计算的,人生只有在追求无限的精神中才能得到永生。王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关键在于他开唐代文坛风气之先。初唐文坛沿袭齐梁六朝以来的文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提出了“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的改革主张,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山川边塞,创作题材大为扩充,风格逐渐清新刚健,这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发挥了开山鼻祖的作用。后人评价他们为“初唐四杰”,王勃则为“四杰”之冠。他们的作用是“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杜甫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勃本人积极躬行自己的创作主张,现存《王子安集》16卷,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诗中的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唐诗极品;文章是《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

滕王阁是唐高祖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现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高宗时,都督阎伯屿重修此阁,并于重九日欢宴群客。王勃省亲,途经南昌应邀出席,“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唐摭言》记载,阎公设宴的目的是为了夸耀其女婿的才学,即让女婿预先准备了序文,席间一挥而就,以为即兴之作。当阎公拿出纸笔让宾客撰写序文时,众人知其意,都表示推让,唯有王勃当仁不让、欣然提笔,惹得阎公拂袖而去。不过,阎公是个有心人,命人将王勃所写文章一句句报送过去,听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以为“亦是老生常谈”;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已是沉吟不言;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不禁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回宴席,极欢而罢。由此可见,阎公既有才学,也有雅量,不负王勃称其为“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七百余字,有七个段落,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段落,紧扣“滕王阁”,既叙其地势之宏伟,“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又叙物产丰富和人才荟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还叙宴会之盛,“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第二层次为第二、三段落,紧扣“秋日”,浓墨重笔描绘了滕王阁的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般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第三层次为第四、五、六段落,紧扣“饯”字,由对宴会和风景的描写引出对人生的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第四层次为最后一个段落,紧扣“别”字,表示“胜地不常,盛筵难再”,遇到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叙事内容丰富,写景诗情画意,抒情真实可感,因而后人评价:“篇篇结绿,语语连珠,胸无俭思,腕有余藻。”

品读《滕王阁序》,我们确实为那行云流水般的思想情感和深邃意境所震撼。好文章说到底在于有思想、有情感,文字表达倒是次要的。《滕王阁序》如果停留在前半部分的叙事写景,那就不可能摆脱这一类文章的俗套而流传千古。序文的厚重和深刻就在于后半部分抒写了作者失意失路的窘境和怀才不遇的感伤情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一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序文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意思是,北海虽然遥远,乘风扶摇可上万里高空;晨曦已经消逝,黄昏加倍努力并不算晚。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同时,我们为序文流芳百世而不衰其美的艺术成就所震撼。《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两马并列为骈,骈文要求句子两两相对,典型句式为“四六句”,即单句十字、上四下六,前后句严格对仗,其他也有四字、六字、七字的对句。魏晋时骈文形成一种独立文体,南北朝骈文创作达到高潮。骈文由于篇幅和每句字数有限,为了表达丰富的内容,就得注重炼字,寻求工整的对仗、华美的文字和典故的运用。骈文因为有对偶工整方面的要求,作者很容易把大量精力倾注在词句的安排上,从而滑向偏重形式、舍本逐末之路。齐梁以来的骈文,“绣绘雕琢”、内容空洞,为唐代及其以后所抛弃,特别是中唐时期批评骈文,倡导古文,推广奇行单句的秦汉文字,骈文从此走向衰落。但是,骈文的衰落并不表明一无是处,即使在今天的写作中偶尔运用骈文的写作技巧,某些段落或骈或散、骈散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骈文的衰落更不表明其中没有优秀作品,《滕王阁序》不仅表达了作者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和高远的志趣,而且表现了作者锤字炼句之功底以及善于用典和对偶之手法。全文大开大合、一气呵成,意境开阔、激情澎湃,对仗工整、色彩鲜明,音节铿锵、含意精警,不愧为六朝以下骈文之魁首和千古之杰作。

《滕王阁序》给了我们一幅流光溢彩的秋景图,观之令人如痴如醉。人是社会与自然的集合体,任何人只要能够感悟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好,那他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某种意义上说,王勃高远的志趣源于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用了相当篇幅描写滕王阁秀美的秋景。这种美是色彩变化之美。“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是一组色彩变化;“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也是一组色彩变化,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别。“耸翠”与“流丹”纯粹是颜色的变化,“绿竹”与“朱华”则是寓颜色变化于生命之中,这就给色彩变化注入了灵气。而且,“耸翠”与“流丹”仅仅是对建筑物外貌的观感,“绿竹”与“朱华”却有着历史的厚重感。这是因为“睢园绿竹”曾经是梁孝王宴请宾客的地方;“邺水朱华”是曹操父子与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这种美是远近观感之美。近景是“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鹤汀指仙鹤栖居的水边平地;凫渚指野鸭聚集的水中小洲,由此表明,滕王阁四周既有飞禽与花卉,又有湖泊与群山。中景是“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意思是,山峦起伏,平原空旷,尽收眼底;河流纵横,湖泊曲折,观而惊叹。远景是“云销雨霁,彩彻云衢”,这是在天空,雨过天晴,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于云层之间。这种美是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不仅写出了滕王阁的气势形貌,而且是上下相映成趣、城里城外合而为一的美好画面。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水天相接,浑然一体。人们似乎看到,红霞在天上飘动,白鹭在红霞中翱翔,蓝天上一红一白,无生命的红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多么鲜活灵动的画面啊!这种美是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衡阳,即湖南衡山之南面,此地有回雁峰,相传大雁不过此峰。“渔舟唱晚”是实写和近景,“雁阵惊寒”则是虚写和远景,虚实结合、相互映衬,使读者视通万里,凭雁声联想远方的景观。

《滕王阁序》给了我们一段怀才不遇的情感体验,读之令人扼腕叹息。怀才不遇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无论政治清明与否,每个时代都会有怀才不遇的人。怀才不遇的情况极其复杂,一言难尽,有的仅仅是个人的感受,有的则是社会的评价。个人感受,有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有时运和机遇,有的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确实没有能力和本事;社会评价,有的可能是客观因素所致,有的可能是主观因素所致,还有的可能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滕王阁序》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展示了才智之士处困境、受压抑的生存状态,为古人和后人的郁郁不得志者作不平之鸣,因而有了贯通千古的思想情感。但是,王勃这种情怀和心态,并非无病呻吟,而是他人生历程的观照。他本人就是一个抑郁致屈、不得其志的不幸人物,刚满16岁时,他出于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就上书条陈天下大事,批评唐王朝劳民伤财的扩张政策。其后因《檄英王鸡文》而得罪朝廷,被赶出王府,从此开始了羁留异乡、漫漫无际的宦游生涯。后来返回长安,仍不改其志,多次上书朝廷,陈述自己的用人主张,抨击当时的陈腐文风。然而,这一片报国之心带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甚至殃及其父,被调到远在南海的交趾县当县令。因此,面对滕王阁的良辰美景,王勃却不能赏心悦目,只好在序文中悲愤地写道:“嗟呼,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时他想到了冯唐和李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贤达,汉武帝求贤良时,被举荐出来,但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不能任职;李广,西汉名将,《史记》有他的传记,一生与匈奴打仗70余次,屡立战功,却因受人排挤,终身未能封侯。这时他想到了贾谊和梁鸿,“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贾谊,著有《过秦论》、《治安策》,很得汉文帝赏识,由于谗言,还是没有得到重用,抑郁致死,时年33岁;梁鸿,东汉名士,因作《五噫歌》而引起汉章帝猜疑,被迫改名易姓流窜于齐鲁和吴地。贾谊、梁鸿都有才华,而且品格高尚,尤其是“梁鸿余热不因人”,他们所处时代也算得上政治比较清明,但仍然因才华而见妒或因持正而遭谪。这时他还想到了孟尝和阮籍,“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尝,东汉人;阮籍,西晋人。意思是,孟尝具有高尚情操,满怀热情却没有机遇报效国家,阮籍狂放不拘礼节,怎能学他前途受阻就痛哭而返。这些感史叹时、伤古怀今的文字,催人泪下。从全文的联系看,王勃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由自身的遭遇而联想到古之名士,其情其志更是摧人肝胆。

《滕王阁序》给了我们一次乐观向上的放歌抒怀,思之令人激动不已。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生活历程,还是心路历程,既会有顺利、也会有曲折,既会有晴空万里、也会有阴雨连绵。人生的境界主要体现在如何应对曲折的时候和阴雨连绵的岁月。那些在困境中能够做到从容淡定、达观积极,就是境界崇高、人格伟岸的人。《滕王阁序》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失意之时不怨天尤人、失路之人不自暴自弃,始终保持赤诚的报国之心和高昂的奋斗之志。王勃虽然有时也会产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的消极情绪,有时也会有“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忧郁。帝阍是指皇帝的宫门,宣室是指皇帝议事的地方。意思是,心怀朝廷不得引见,何时能够得到皇上重用。但是,王勃并没有沉沦在痛楚的感情漩涡之中,他在序文中壮怀激烈地喊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王勃!面对艰难险阻,仍然秉持着救世济时的人生情怀,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之中也决不消沉放弃。为此,王勃连续用典,表明自己不甘颓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强行振作的心态,“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贪泉,典出《晋书·吴隐之传》。据记载,广州附近有一处泉水叫贪泉,相传喝了以后就会变得贪婪无厌,而晋人吴隐之到广州任刺史,喝过贪泉后赋诗说:“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伯夷、叔齐这样高洁的人,不会因为喝了贪泉而改变志节;涸辙,意思是车辙无水,典出《庄子·外物》,说一条鱼在无水的车道上等待救援的寓言。王勃则比喻处于穷困境遇,仍然感到快乐。为此,王勃深信目前的困境是暂时的,只要遇到知音和机遇,就能改变现状,“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前一句的意思是,汉代词赋家司马相如没有遇到杨得意时,只能拿着《大人之颂》而自我欣赏;遇到杨得意,被推荐给汉武帝,汉武帝不仅称赞《大人之颂》有凌云之气,并且授予司马相如官职,得到重用。后一句的意思是,琴师伯牙遇到钟子期,就是遇到知音。相传伯牙奏琴意指高山,钟子期赞扬道:“巍巍若泰山”;奏琴意指流水,钟子期赞扬道:“洋洋若江河”,钟子期过世,伯牙即摔掉乐器,不再奏琴。为此,王勃仍然顽强地表明高远的志向,“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他羡慕终军不到20岁就能建立功勋。终军,汉武帝时的谏议大夫,当时南越国请与汉朝和亲,终军主动要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于陛下。到南越后,说服南越王,举国归属于汉。他羡慕班超,投笔从戎,远赴西域,为国立功,受封定远侯。班超,东汉人,少时家贫,为人抄写书文度日,曾投笔叹息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他还羡慕宗悫,少年就立有大志,后来也是功成名就。宗悫,南朝刘宋时人,少年时候,叔父问其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真是豪气干云、志在必得。

千百年来,围绕《滕王阁序》有说不尽的话题,主要集中在王勃的写作年龄和写作状态。关于写作年龄,就有14岁、19岁、22岁和26岁四种说法;关于写作状态,有人认为是有备而来,有人认为是即席之作,这实质表明了《滕王阁序》影响至远和魅力至大,是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道风景线。清代余诚认为,《滕王阁序》无论是即席之作,还是雕琢而成,都是神奇之作,即“对众挥毫、珠玑络绎,固可想见旁若无人之概。而字句属对极工,词旨转折一气,结构浑成,竟似无缝天衣。纵使出自从容雕琢,亦不得不叹为神奇。况乃以仓促立就,尤属绝无仅有矣。”当然,品读《滕王阁序》,不是学术论证和考据,可不关注写作年龄和状态的争论,但一定要关注王勃具有的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功底。如果没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功底,王勃就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不朽之作。而阅读是积累知识和涵养文化功底最重要的途径,这是《滕王阁序》给我们最大的启示。阅读需要博览群书。只有广泛地读书,才能获取更多知识和打牢文化功底,诚如古人所说:“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需要日积月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个人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所谓的“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阅读需要熟能生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有的书特别是经典要反复读;有的知识特别是基本知识要多次学。只有反复阅读、温故知新,才能烂熟于心、运用自如。阅读需要学思结合。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因而宋代大儒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名作鉴赏】陈田贵书法艺术


【名作鉴赏】郑碎孟书画艺术


【文史苑】施仁义 治天下
《过秦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治国理政要施行仁政。


【名作鉴赏】马志刚绘画艺术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