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调查 > 国债期货重来

国债期货重来 [《金融世界》2013年08月号 ]

国债期货将为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极大便利,但相关交易风险不容忽视。

本刊记者 罗三秀/文

本书,一段沉甸甸的的历史。

2013年7月18日,当新书《梦想的力量——万国人的口述历史》和“中国证券业教父”管金生同时出现在上海的新书发布会时,那段尘封了18年之久的历史之门也随之打开。

18年前,管金生和国债期货双双陨落;18年后,二者再次邂逅,管金生已到晚年,国债期货重获新生。

7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国债期货获国务院批准,允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这意味着中国首个利率衍生品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然而,国债期货一路走来,经历了重重磨难和考验。

首战失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期货交易所呈燎原之势,期货交易盛行之时,国债期货诞生了。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首吃螃蟹,最早试行国债期货交易,向机构投资者推出了12个期货合约。可在此后大半年时间里,国债期货交易清淡。直到1993年7月,财政部发布公告,对一些国债品种进行保值贴补, 国债期货市场才逐渐活跃。

紧接着,上交所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利率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国债期货市场日渐火爆。

此时,除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外,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北京商品交易所也都在开展国债期货交易。

谁也没有察觉到,国债期货市场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更没有人料到,国债期货交易会因“327”国债风波而暂停。

财政部保值贴补政策的不确定,点燃了事件导火索。

“327”国债期货,是以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为标的的国债期货合约的代称。

作为“327”国债品种的多头主力,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经开”)认为,财政部的保值贴补率不会低,而且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会贴息。而上海万国证券等空头则判断,自1995年起,国内通货膨胀已经见顶回落,保值贴补率将下降,财政部也不会贴息。

于是,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形成对峙格局。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最终公布对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进行保值贴补,并参考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国债加息。当日,“327”国债期货交易盘中,万国证券遭到中经开等多头主力的狙击,加上辽宁国发(集团)公司中途倒戈,由空头改做多头,万国证券损失惨重。于是,在收盘前最后8分钟,万国证券违规操作,狂抛卖单打压价格。

当日夜里11点,上海证管办、上交所宣布“327”国债期货品种最后8分钟的交易无效。

两天后,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交易保证金比例,将交易场所从原来的十几个收缩到四大市场。

同年5月11日,因空方违规操作,国债期货“319合约”(以1992年发行的5年期国债为合约标的)的交易行情大幅震荡。上海证券交易所又酿出了“319”国债期货风波。

两次期货风波发生后,中国证监会于1995年5月17日发出《关于暂停中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被迫终止,中国首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当年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尽管国债期货的首次推出以失败告终,但业界对于重开国债期货的期待和呼声未曾停止。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告诉记者,早在十年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就曾进行国债期货的相关准备,大连商品交易所也做过课题报告。而中金所自2006年成立后,也一直在做国债期货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

另据记者了解,中金所不仅联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做过国债期货相关课题的研究,而且曾多次召集财政、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开研讨会。

在2012年2月的一次闭门研讨会上,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李剑阁总结了“327”国债期货交易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李剑阁现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327”国债期货事件调查组副组长,李剑阁亲历了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李剑阁认为,当时出现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与交易所经纪人缺乏风险意识和相关经验,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债现货市场规模过小,市场基础设施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监管部门缺乏监管手段有关系。

2011~2012年,李剑阁曾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呼吁重开国债期货,而贺强、黄泽民、贾康等学者也曾先后提交有关尽快推出国债期货的提案、建议。

随着国债期货推出条件的基本成熟,国债期货再次上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2012年3月,国务院《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稳妥推进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建设”。同年9月,《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适时推出国债期货”。

在各方努力下,中金所于2012年2月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联网测试。为控制风险,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合约保证金设为3%,同时设立了涨跌停板。

“仿真交易是新产品上市前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在于检验技术系统、完善合约规则、开展投资者教育。”南华期货北京经济研究中心高级总监张一伟告诉记者,仿真交易为国债期货正式上市交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运行态势良好。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成交持仓比稳定在0.5倍左右,接近境外国债期货市场的一般情况,说明仿真交易的参与者相对谨慎。另外,仿真交易先实行集中交割方式,后又实行连续滚动交割方式,整个交割流程较为顺畅。

重出江湖

时隔18年,国债期货归去来兮。……(全文7024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寿险费率改革风险何在
寿险费率改革蓄势待发,但隐含的市场风险不容忽视,改革宜谨慎推进。


基金业路在何方
找准行业定位,提升投研能力,改善管理架构,是基金行业的当务之急。


谁动了银行卡的奶酪
在当前竞合环境下,银行卡发展需要新的战略思维。


“钱荒”来袭
银行流动资金短缺是业务模式失衡风险的暴露。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