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其它 - OTHER
 
【月度焦点】通胀新语

2011年08月29日 19:03  
作者:汪孜博   责编:汪孜博  dufewangzibo77@163.com   月号:2011年8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CPI、PPI连创阶段性新高,对比历史不难发现,当前的物价涨幅虽然不是历史高位,但随着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两难”问题逐渐增多,通胀的成因远比过去复杂,对于通胀的认识、治理也更加困难,传统宏观政策疗效减弱。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党组书记、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

  最近在观测货币政策效果时,发现两个产业因素变化对货币政策影响很大,第一个变化是在第三产业中,金融和房地产增加值占比在2009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比,并且未来还可能继续上升;第二个变化是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即将超过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这两个变化对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体现在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方面,等量货币可能对应更高的通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陈云文选》中提到了60年代治理通胀的有效措施之一:1962年货币流通量达到130亿元,而社会流通量只要70亿元,另外60亿元怎么办?就是搞了几种高价商品,一下子收回60亿元,市场物价就稳定了。这里的“几种高价商品”,就包括我当年吃一个就永远记住的伊拉克蜜枣。那时的伊拉克蜜枣,进口的,每市斤要卖5块人民币——那可是上世纪60年代的5块钱!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没有“伊拉克蜜枣”?如果有,要怎样选才算对?在当下的结构里,究竟怎样才能实现所谓的“货币回笼”?

  

IMF总裁顾问朱民:

  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挑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经进入经济可能过热的区间;其次,这也与前几年的宽松宏观政策有关;第三,食品价格上涨对推高通胀作用较大。目前,流入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性投资组合增多,不过,整个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的比例仍然较小,约为19%。在全球金融资产重新配置背景下,这种趋势可能会推升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产生市场泡沫。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

  由于今年对农业生产有足够的重视,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另外,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长势来看,秋粮很有可能会有好的收成,食品价格上涨势头会得到一定的控制。

  

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遵义:

  管理通货膨胀,一要尽量稳定农产品与房地产市场长期的供需;二要防止短期物价上涨引起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可以通过提供保值储蓄等可靠的防止通货膨胀的金融工具,让老百姓不必通过购买商品或有形资产来避险。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明显增加,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以此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稳定,这需要把短期抑制通胀政策与中长期实现消费主导、保持可持续增长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新阶段,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投资的持续膨胀,导致一系列结构性失衡,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相当多的体制性束缚。约束政府的投资冲动,要下决心改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此来消除通胀的体制性因素。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

  任何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让货币流通量回归正常水平的做法对中国而言,要考虑经济结构调整因素。中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城乡差别还是二元结构状态,如果照搬发达国家经验,可能造成所谓的正常水平就是紧缩。紧缩过头有可能引起资金链断裂以及产品供应链断裂,导致企业停工、工人下岗等后果,也可能造成个体工商户数量收缩、农民收入下降。稳定通胀预期虽然是治理通胀的有效手段,但如果忽略企业盈利前景预期,将会导致企业投资信心下降。当企业不看好发展前景,财政收缩与失业等问题并存,滞涨就会发生。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应当根据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出现两个转向,一是从总量控制转向结构性控制,二是由从紧转向维稳。

  

中银国际研究员孙鹏:

  银行业短负债长资产的久期结构导致其流动性较为脆弱,个体银行对存款流失的耐受程度不高,因此,即便系统整体没有流动性风险,但结构性的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系统资金成本大大上升。随着数量型紧缩的减弱,若通胀保持在较高水平,央行可能采用加息手段,目前储蓄存款流失加快更增加了加息的必要性。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