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SPECIAL REPORT
 
监管如何:漏洞仍在,效果不彰

2011年05月05日 14:19  
作者:王培伟 侯雪静 有之炘   责编:汪孜博  dufewangzibo77@163.com   月号:2011年4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由于国际“热钱”主要通过FDI、虚假贸易,以及地下钱庄等渠道进入我国。各个部门已经着手针对“热钱”涌入的不同渠道制定政策、加强监管,但目前监管效果还不理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监管力度不够,政策投放精准度有待提高,政策效果显现尚需时间。

  二是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已投放政策没有形成“监管网”,监管存在漏洞和盲区,让“热钱”有机可乘。

  三是很多监管措施已经陈旧,不能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国内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未有可替代的新政策推出。

  

贸易活动监测存“漏洞”

  实际上,无论进出口价格,还是贸易信贷,都有“空子”可钻,一些监测系统无法达到理想监管效果。如高报出口价格,一条裤子本身价值5美元,贸易商报5美元至10美元间的价格都很正常,海关没理由禁止超过5美元的裤子出口。

  目前,进出口企业有两份合同已经成为业内惯例,一个报关合同,一个私下合同。私下合同是真的,报关合同是假的,而报关合同价格与私下合同价格落差很大。

  如果价格、货款支付方式出现异常,银行负有监管的职责。但这些企业不会有离谱的价格,所以依据贸易条款较难判断异常情况。

  一位报关员介绍,海关有价格核查系统。通常,一单进出口物品价格比指导价上下浮动超过5%,海关就要进行进一步的审查。但事实是,并非所有进出口物品都有指导价。

  国际贸易规定的国际商品交易应该在贸易双方的官方统计数据上体现出一致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漏洞,让“热钱”有机可乘。

  

严防外资并购成为“热钱”流入新渠道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依然呈大幅上升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4%。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被认为是我国进一步放开外资并购的信号。

  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副研究员闵森认为,以并购形式进入我国的外资将会进一步扩大是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方向,安审制度及其配套细则作为先行审批制度,是为我国进一步开放外资并购做准备。

  安审制度作为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筛选”工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资并购的进一步放开,不仅需要安审制度先行,与之配套的诸如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外商投资目录等相关的政策法规都要做出修订。

  

房地产市场监控缺陷待弥补

  在房地产方面,中国商务部2010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10月,累计实际使用外资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商务部一位人士透露:“今年近1/3的FDI都进入了房地产领域。”

  目前,商务部已经开始会同住建部、外汇局等部门着手对此类项目备案材料进行严查。各地不得审批涉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投资性公司,对以并购、股权出资等方式新设及增资的房地产项目的审批监管和统计数据都将进一步加强审核,商务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该类方式实际使用外资数据适时开展监督检查。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