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SPECIAL REPORT
 
日本、墨西哥、泰国等国遭“热钱”重创的历史警示

2011年05月05日 14:15  
作者:王培伟 侯雪静 有之炘   责编:汪孜博  dufewangzibo77@163.com   月号:2011年4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热钱”曾是造成一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和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广场协议”后的遭遇、1994年墨西哥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融危机等,“热钱”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

  综合比较和分析这些国家的遭遇可以看出,过快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导致的国际资金有效监管缺失、本币在短时间内大幅升值或贬值是国际热钱得以兴风作浪、有机可乘的两大主要原因。

  

金融市场开放过快

  日本经济是遭受“热钱”打击而陷入停滞的典型案例,也是最早的“热钱受害国”之一。日本采取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是重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由于储蓄率高、内需相对不足、以本土企业为主,以及出口产品竞争力强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日本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高额顺差,日元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日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在美国的施压下,日本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从1983年10月起逐步推进日元结算的国际化进程。1984年以后,日本废除了外汇期货交易的实需原则,允许日本企业到境外融资,允许非居民购买境内股票,扩大欧洲日元债券的发行规模,并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这些措施虽然提高了日本企业境内外的融资能力和水平,却加剧了热钱的涌入,促使日元汇率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

  1994年12月,墨西哥爆发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狂泻的金融危机,凶猛的“热钱”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正是未能对国际资本进行有效监管所致。当时墨西哥政府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多次放宽外资进入的限制,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涌入墨西哥。此后,随着美元利率的上升和墨西哥政局的动荡,游资开始撤离墨西哥。由于缺乏有效管制措施,未能有效制止“热钱”疯狂出逃,最终导致墨西哥外汇储备大幅减少,加剧了危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发国泰国,同样是因为金融市场的过度自由导致了国际“热钱”的大规模涌入。20世纪90年代早期,为了把曼谷建成可与香港相匹敌的国际金融中心,泰国采取了密集度过高、步伐过快的金融业改革开放措施:1989年实行利率浮动,1990年允许外汇自由兑换,1992年开始全面取消资本管制,国际“热钱”由此在泰国进出无阻。

  

本币短时间内大幅波动

  汇率是国际“热钱”狙击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炒作导致一国货币短时间内大幅升值或贬值,并从中获得套利机会是“热钱”的一贯手法。

  “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签署后的17个月内,日元对美元汇率从240日元兑1美元大幅上升至153日元兑1美元。货币升值刺激境外资金大规模流入日本,“热钱”推动日本的房价及股市持续大幅上涨。为清理经济中的泡沫成分,日本央行从1989年5月开始先后5次提高贴现利率,“热钱”开始从股市和楼市出逃。从1990年起,日本股市暴跌70%,房地产连续14年下跌,跌幅达到90%,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十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中,时任墨西哥总统塞迪略在就任后不久,宣布比索贬值15%。随后,政府又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比索迅速贬值,导致资金大规模撤离,当年外逃资金高达234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际“热钱”。这场危机给墨西哥经济造成了700亿美元的损失。1995年,墨西哥国民生产总值下降6.9%,大批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泰国,经常项目赤字急剧扩大,泰铢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潜伏在泰国境内的大量国际“热钱”开始把他们手中的所存有的泰铢大部分抛出兑换成美元,泰铢价格急剧下滑。在整个金融危机过程中,泰铢贬值达60%。国际热钱的狙击炒作是泰铢暴跌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也正是泰铢价格的暴跌最终导致更多国际资本撤离泰国,并形成恶性循环。

  1991~1996年,泰国等亚洲主要资本输入国年平均资本流入390亿美元,其中1996年达到770亿美元,1997年上半年仍有310亿美元,而到下半年已经变成资本流出540亿美元。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