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SPECIAL REPORT
 
PE时代

2011年04月15日 10:26  
作者:孙弢   责编:汪孜博  dufewangzibo77@163.com   月号:2010年11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2003年,当国内第一支本土并购基金“招兵买马”之时,很多专业人士甚至连PE两个字怎么拼写都不知道。
  当时,PE在中国发展虽已超过七八年之久,却还只是TPG、KKR、凯雷这些“专职”外资PE机构,以及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外资投行直投部门大展拳脚、一较高下的舞台。
  变革,从金融危机这道“分水岭”开始。
  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之下,相当一部分美元基金很难再募集到资金。而随着中国有限合伙人制度的修改、中国A股市场重启IPO、创业板的推出,平安系、中信系、深创投系等“国家队”、“民营队”PE机构开始显山露水。
  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共有105支人民币基金成功募集122.95亿美元,首次在募集总量上超过美元。
  中国PE行业格局由此发生“惊天大逆转”。“全民PE”的时代从此开启。
  
PE=P/E?
  最近,位于中关村创业园的一家网游公司蓝港在线的创始人王峰突然发现,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一夜之间变成了股权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包括IDG、北极光在内的六家行业巨头,挥舞手中的大笔资金集体“围剿”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网游企业。
  原因在于——蓝港在线正在积极筹划上市的有关事宜。
  如今,只要风传某个企业有上市的可能,各地股权投资机构都会闻风而至;即使之前对这家企业“一无所知”,机构们也会想方设法地动用各种关系,“突击”进入这家企业。
  有数据资料显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企业中,有11家在申报材料前一年内甚至一个月内都有机构和个人突击入股。
  “什么是PE,PE就是P/E,市盈率嘛!”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一言以蔽之。企业市盈率究竟是如何确定的?看看深圳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阚治东所说的这个例子会有所了解。“我们到安徽考察两个拟上市项目。两个项目本身都是拥有一定领先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一个已经成规模,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另一个则刚刚起步。成规模的那家谈判非常艰难,投资成本被不断推高,最后的投资价格达到10多倍市盈率。而那家刚起步的则好商量得多,最后的投资市盈率为4~5倍。”
  其实,这多出来的几倍市盈率与企业技术的科技含量、独创性、商业模式这些理性因素并无任何理性关联。
  这一特点在创业板开闸后暴露得更为突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其中,鼎汉技术以发行价37元、发行市盈率达到82.2倍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发行市盈率的“吉尼斯纪录保持者”。
  “这意味着按照这家公司去年的业绩计算,需要八十多年才能收回现在的投资成本,风险已经非常高了”。业内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
  “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整个行业近千家机构在市场上进行项目争夺,导致了近期整个投资估值高涨,目前创业板市场的市盈率是近80倍,比中小板40多倍的市盈率要高出很多。”在北京市金融局、朝阳区政府、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等联合举办的“2010年全球PE北京论坛”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公司董事长刘乐飞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
  “但从价值投资角度来看,创业板市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大概只有25%,低于整体市场40%的水平。可见这么高的估值,其实根本没有高增长的业绩来支撑,长期难以为继。”刘乐飞坦言。
  如何引导PE行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考虑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来营造一个合理的估值环境。”刘乐飞建议,目前资本市场供给不足,国内投资者没有更多的投资退出渠道。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市场主要的退出方式不是IPO,而是通过并购。国务院近期颁布了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未来,通过并购方式退出将成为PE机构又一个重要的退出渠道。”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过多的资金在追逐着过少的优质上市资源,是导致市盈率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应更多的来培育企业的成长,引导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柜台交易的高收益证券,有利于企业并购重组,培育更多的上市资源。
  
关系比品牌重要
  “看到好的项目,可以介绍给我们啊!”在以PE为主题的某论坛上,一位股权投资公司老总在与记者交换名片后,这样寒暄道。
  不夸张地说,“有没有好的项目让我们投?”这句话已经成为PE行业从业人员的通用问候语。
  “事实上,中国PE市场发展正进入一个怪圈,PE一拥而上投资于Pre-IPO,与以往常见的‘项目找钱’不同,现在Pre-IPO是钱抢项目。”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投资公司高管这样感慨说。
  “现在大家手里都不差钱,难找的是好项目,看到一个合适的一窝蜂都拥上去”。前述股权投资公司的总经理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PE,特别是专注于Pre-IPO机构在以几何级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概有1000家左右的机构活跃在这个市场上,从已经披露的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数量来看,这两年基本上都维持在一年七八十家这样一个速度上面。”刘乐飞透露。
  绝对的“买方市场”使得PE市场成为了比拼消息、关系的赛场。
  “现在做VC的是主要靠眼光,做PE那就主要靠‘关系’二字了。”一位从事股权投资十多年的业内资深人士这样总结到。
  在国内人民币基金里,谁有关系,谁就能拿到项目,“关系”比“品牌”要重要——这已经是PE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这种局面已经为PE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投资机构,不在企业的成长性上下工夫,而在企业能否上市上下工夫,这就背离投资公司的本源了。”东方富海投资公司总裁程厚博回忆说,“我曾经遇到不止一个拟上市企业,只能去看材料,不能给复印件,甚至有的企业只让看复印件,不让看原件,但就是这样的企业,还是有同行给他们投资了。”
  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PE寻租“潜规则”的出现。
  轰动一时的“李绍武事件”掀开了PE腐败的冰山一角——企业为了能上创业板,找上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为获得保荐机构的青睐,于是许多新股发行公司让保荐人“保代持股”,即券商保荐代表人承诺上报项目,与发行公司签订秘密协议,保荐人通过亲戚或朋友代理持有该公司比较可观的发行股份。
  一位证券投行高层透露说,尽管目前Pre-IPO项目的市盈率普遍高达15倍以上,但是券商却可以拿到估值5~6倍市盈率的项目。在这些交易里,券商“直投保荐”模式起了关键作用,企业为顺利完成IPO,让出部分利益给券商。而券商可通过上市退出来兑现收益,稳赚不赔。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PE行业这种“贵”而“乱”的现状,未来可能导致巨大的风险。
  “创业板推出后,国内外的创投机构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PE都在努力追抢IPO项目,把投资IPO项目成为炫耀自己的本钱。这是创投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台湾创业投资商会同业公会秘书长苏拾忠表示,“台湾之前也出现过这样的场面。不过,这种现象会随着创业板的开放而变得更加理性。”
  “但是,这个需要政府的统筹,只有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放开了,这种争抢IPO的现象才会消失。到那时,大家都会注重早期的项目,不过这个时间可能需要3~5年。”苏拾忠认为。
  “创业板作为投资VC、PE最好的退出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VC、PE的投资大军中,但是随着创业板制度的不断完善,创业板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对其认识也会逐步回归理性。”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认为,“创业板公司的估值在IPO前被高估,上市后可能会因市场的波动而让那些高市盈率进入企业的VC、PE们步入亏损陷阱。到那时,那些只追求IPO的创投机构未来会被市场所淘汰。”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