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SPECIAL REPORT
 
“中国式”评级何去何从?

2011年04月14日 18:14  
作者:孙弢   责编:吕星  lvxing-lucky@126.com   月号:2010年10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有人说,全球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一场信用危机,是银行信用危机与评级机构信用危机共同“耦合”的结果。

  对于很多圈外人士而言,信用评级是一个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行业。这不仅仅是因其素来奉行低调行事的准则,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家评级机构而言,其各自的核心评级标准、权重设置从来都是秘而不宣的“高度机密”。

  其实,在业内人士看来,评级机构无非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一类,其所提供的服务从本质上而言与券商、基金、PE似乎并无分别。

  在我国,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有资格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的四家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上海新世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联合资信评级公司,被戏称为中国评级业的“四大家族”。

  虽在本土市场已是小有名气,但多年来他们却一直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创新乏力、照搬他国评级模式、惨淡经营等诸多窘境。

  较之在国际上呼风唤雨的评级业“三巨头”——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尚未找到明确“站位”的中国评级业“四大家族”至今仍踌躇、徘徊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门之外。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