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市场 - MARKET
 
碳金融能否后发先至

2011年07月28日 15:00  
作者:张泽伟 刘元旭 刘陆   责编:张泉  zhangquanlxk@yahoo.cn   月号:2011年7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日益紧迫,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在客观上催生了碳金融。当前,国际市场上围绕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发展十分迅猛。

  

市场广阔

  据世界银行估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相当于当前石油市场的交易总量。而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据欧洲气候交易所统计,在全球碳排放强制性市场中,欧洲的碳排放交易量从2005年的9400万吨到2009年的50.57亿吨,增长了50多倍,年均增长率达270%。其中,期货合约占欧洲碳排放交易量的70%以上。

  随着各国政府对全球变暖问题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尤其是欧盟国家的大力推动,全球碳交易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碳排放权逐渐演变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并初步形成了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基础产品、以欧元为主要交易货币、以各类金融机构为主要推动力量、以欧盟排放权交易制为核心交易平台的碳金融体系。在欧美发达国家,碳已经和石油、天然气、电等商品一样进行交易,并成为主要的商品。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孟昊说,一旦碳交易量超过石油或其他贵金属、商品期货,那么,碳交易采用哪国规则和哪国货币进行交易、清算则会变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将产生新的全球主要国际清算货币,也将决定全球碳交易、碳金融话语权的归属。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提供的碳减排交易量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据世界银行测算,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预计其中至少有30亿吨购自中国。因此,中国碳金融市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也为中国在新的全球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动权提供了可能。

 

刚刚起步

  中国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指标提供国。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的统计显示,自2004年开始,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至2010年10月,中国共批准了2685个项目,预计年减排量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有953个项目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球注册数的40%,预计年减排温室气体约2.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注册项目年减排量的61%。项目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是,除CDM外,中国碳排放交易和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以来,中国相继建立了9家环境交易所,其中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均在碳金融市场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但由于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各交易所的主要业务存在较大同一性,并且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业务的交流,也不能实现跨区域的碳交易和连续性碳交易,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洪波表示,由于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国内碳交易市场,在国际碳交易中缺乏定价权,国内核证减排量价格较低,企业利益因此受损。

  有数据显示,国内核证减排量一度徘徊于5~8欧元/吨之间,相比二级CDM交易市场20欧元/吨的价格,差距很大。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遥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信用供应国,却处在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林铁钢认为,目前,中国对内尚未实现完备的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对外在国际碳金融市场上的角色主要是CDM下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的卖方,这大大降低了中国未来碳定价能力。总体来看,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平台建设、业务范围、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欢也认为,中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处于起步阶段,排放权交易缺乏准入制度,各交易所专业化程度也比较低,业务比较单一,特别是交易量非常有限,而且盈利模式不确定,交易系统缺乏统一规范,存在重复交易等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行为。

  2009年,中国对外发布了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但对总目标的分解、实现、监督等均未形成制度性约束,现有的碳金融市场难以对总体减排目标发挥作用。

  林铁钢说,为了实现碳排放与金融的结合,建立较为完善的碳金融市场,参照国际做法和经验,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能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政府主导,银行支持低碳项目开发建设,使现有产品和CDM交易机制相结合,既包括低碳项目融资,也包括CDM项下碳交易代理服务,以及CDM项目开发咨询类服务等。

  第二阶段,由银行主动提供碳交互担保、碳资产融资、碳资产管理等服务,以此来激活国内的碳资产,尤其是CDM项下未签发的准CER。

  第三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碳金融市场,出现成熟的交易体制,让银行成为碳交易场内交易的经纪商和做市商,提供交易结算和资金存管服务,并在碳排放交易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衍生产品。

  第四阶段,在充分发展之后实现全球的碳市场融通。

  林铁刚认为,目前,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发展仍处于第一、二阶段,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现阶段的目标是实现碳金融的制度化、规模化、标准化。

  王遥认为,尽管中国的金融体系发达程度和美国、欧盟相去甚远,但碳金融市场在全球都是一个新兴市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多不超过10年。如果重视碳金融市场的培育,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国完全有可能赶超美国、欧盟,并可以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重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