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热点 - SPOTLIGHT
 
去蒙古掘金

2011年07月28日 16:03  
作者:梁冬   责编:王虎云  huzifay@126.com   月号:2011年7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中蒙两国自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经贸合作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蒙经济之间的互补性很强,两国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蒙双边贸易正在经历一个由“轻”到“重”的贸易结构性变化,即从贸易额较小的生活用品和农牧产品向建材、煤炭、金属、石油等大宗货物转化,且过货量大幅增加。

  2010年6月,中国总理温家宝与蒙古国总理巴特包勒德举行会谈时提出,双方要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三位一体的合作,并早日启动中蒙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

 

合作前景广阔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蒙古国经济已进入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具备与中国进行更广泛经贸合作的基础条件。

  从经济上看,蒙古国在经历计划体制彻底开放的5年低谷后,经济秩序逐渐恢复;从投资环境看,蒙古国出台的包括《矿产资源法》等在内的一系列吸引国外投资的政策总体上趋于完善。为此,专家建议,中国企业应充分抓住这个有利机遇,使双边贸易不断提档升级。

  一是鼓励具有实力和跨国经营经验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蒙古国市场。目前,中国部分企业已与蒙古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在蒙古国有一定规模的中资企业已达3000多家。

  二是从实际出发,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共同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的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中国应利用这一优势,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经济合作区和综合保税区,在经济合作区内积极兴办一批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冻禽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满足蒙方市场需求。

  三是加快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体系。认真研究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借鉴其他地区积累的符合开放型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有益经验,不断完善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体系,重点研究和把握对外贸易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以中蒙相关区域为重点的符合实际的开放系列制度。

  四是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由于人民币在蒙古国日益受到欢迎,中国金融服务机构应在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抢占先机,完善边贸减半征收进口环节税的有关政策,疏通边境地区银行结算渠道,将金融服务推进到中蒙边境地区,积极开办毗邻国家货币兑换业务,为中国企业从事中蒙边境贸易提供服务保障。

  五是规范企业贸易行为,重视对蒙出口产品的质量。

  企业在蒙进行经济活动时,应选择信誉良好、具有一定实力的合作伙伴,遵守蒙古国的法律制度,尊重当地的传统与文化,文明经商。要贯彻“以质取胜”战略,大力提高商品的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利于长期、稳固地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不可忽视风险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李蓉认为,尽管中蒙经贸合作存在良好机遇,但也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风险。

  第一,蒙古国基础设施落后,运输不足制约资源开发。

  蒙古国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差,许多地方尚未形成水、电、路系统。基础设施落后,运输不足严重制约着资源开发与合作。

  第二,蒙古国法律、政策不确定,增加投资风险。

  蒙古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政治、经济环境欠佳,政府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对蒙贸易和投资不可忽视的风险。

  第三,中国某些企业诚信度差,双边贸易有待规范。

  中国部分企业实力不足、缺乏国际合作能力,在蒙古国市场无序竞争,相互杀价等不良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两国经贸合作产生了消极影响。少部分商品也存在质量问题,引起一些蒙古国消费者的不安,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