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兼听阁 - NON-MAINSTREAM OPINION
 
银行发展样板再审视

2011年05月30日 15:16  
作者:鲁政委   责编:吕星  lvxing-lucky@126.com   月号:2011年5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一连串的事件和纠纷,令银行再度成为近期舆论的“风暴眼”:齐鲁银行贷款事件、汉口银行担保纠纷……

  直观看来,两家银行牵涉其中的事件似乎差异甚大:齐鲁银行与内部风险控制有关;汉口银行则和历史遗留债权债务的转承接有关。

  但是,如果透过风险控制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表面现象,细细梳理,就不难发现,其本质折射出的是对银行发展标准样板误读下的“大跃进”!因为两者之间其实可以用一条完全相同的线索串起来:上市!为了上市,就要跨越式地把规模尽快做大;为了上市,要从速了断历史遗漏问题……

  改制上市,似乎已经是我国上市银行发展的标准样板和必由之路。我国已经上市的商业银行,的确在经营效益、公司治理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是,是否上市就是所有银行“成功”的彼岸和唯一归宿?从公司金融和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说,公开上市并非所有银行成功的标准样板。从全球的经验来看,上市的通常也只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

  其实,上述情况只不过是当前我国银行“不讲外部和自身条件,均比照一个模子一哄而起”并最终发作通病的一个缩影而已。其他类似通病,虽然暂未发作,但如果不加提醒,未来仍可能出现问题。

  笔者看来,这些尚未发作通病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就是所谓的“转型”。面对利率市场化、利差将被压缩的压力,上上下下、大大小小、能力各异的银行都称要“转型”:要大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实现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以至于形成为了所谓“非利息收入同银行的优秀程度和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越优秀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发展水平越高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的主流观点。

  实际上,至少中外银行发展的经验都并不完全支持上述认识。从我国来看,五家上市国有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直到2009年才首次超过了2003年时的水平;八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其2005年之前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记录,到现在还没有被打破;三家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其2003年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远远高于现在。

  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这几年我国上市银行显然实际上比2003~2005年要更“优秀”!那时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相对较高,与其说是存贷款之外的业务出色,还不如说是存贷款收益率太低。

  在目前我国宏观融资结构和分业监管格局不变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真的达到接近国际主流银行的程度,那么,我们倒是真的应该反思:是否数据虚增或者存贷款收益出现了问题?

  其实,面对利率市场化,也并非所有银行都要一律转向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一些银行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转向“脱媒”潜力更弱、使银行依然能够继续维持较强定价权的信贷主体,比如零售客户(包括中小企业)。

  从美国的数据来看,真正能够实现非利息收入占比很高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中型银行,而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社区银行,仍然是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前者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45%,后者仅略高于25%,小银行要比大中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低20个百分点左右。

作者系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