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兼听阁 - NON-MAINSTREAM OPINION
 
如何减少“输入性通胀”

2011年04月15日 17:08  
作者:郑学勤   责编:吕星  lvxing-lucky@126.com   月号:2011年1、2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原油在国际市场上重返每桶100美元的高位。联合国农产品座标指数打破了2008年食品危机时的最高纪录。“输入性通胀”的严重性正在逐步超过货币流动性过剩。

  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高速发展被飞涨的石油价格拦腰截断。日本由于无法承受石油价格的高速增长,不得不限制石油的使用,将石油消费同GDP的比率降低了一半。

  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联储逐步积累起了一套对付由于石油涨价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的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2004年10月21日,伯南克在题为《石油与经济》的讲演中阐述了这个政策。

  按照伯南克的解释,进口能源和粮食涨价之所以会减缓经济发展,是因为它在短期内降低了社会的整体消费需求。按照许多经济学家的看法,这就等于是给全体居民加了一重税,只不过收税的是国外能源或粮食生产商。

  进口商品涨价对通胀的影响可以分为两轮:第一轮是所谓的“直接影响”,也就是居民直接感受到的涨价对生活水准的影响;第二轮是所谓的“间接影响”,也就是涨价对整个社会通胀率的影响。

  国内目前的CPI包括了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因素,所以是“直接影响”的反映。这样的价格波动很可能是短期的,同自然灾害、流通渠道不畅或者交易中过度投机行为相关。国外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注重的是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率”,它反映的是更广泛和更长远的“间接影响”。

  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价格增长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影响对美国通胀率所起到的作用都非常大。当时美联储通过大幅度提高利率来控制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胀效应。结果,由于利率增长太快,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失业率快速上升,带来了1973年和1981年的经济萧条。

  之后,美联储改变了政策,将重点放在了管理通胀预期上,严格控制通胀率,因此大大减小了油价上涨对通胀的第二轮影响。这样做的一个关键,按照伯南克的观察,是美联储设立了既定的通胀目标,公众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抱有信心,相信通胀率会保持在低位,在油价上涨与整体通胀率的相互作用中,良性循环取代了恶性循环。上涨的能源价格仍然会转移到产品的最终价格里,但是,公众稳定的通胀预期避免了价格转移过程中,整体通胀率被恶性放大的间接影响。

  目前,国内有经济学家建议用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方法来减少输入性通胀的影响。这种提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证上都需要进一步论证。美国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除非是在不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里,否则,汇率同通胀率之间的相关性是很低的。

  从理论上来讲,在金本位不存在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升值就意味着美元的贬值,美元的贬值就意味着国际商品的涨价。同时,在实际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对同样数量的商品有更多的金钱需求,因此也会推高商品的价格。

  从实证的角度上来讲,要证明人民币升值能够减少输入性通胀的压力,那么,第一,需要在国际上找到通过汇率变动来应付国际商品价格变动的成功先例;第二,需要对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各个时期的各种主要进口商品的美元和人民币价格走向,以汇率为坐标,用图像进行分析。

作者系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