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大调查 - INVESTIGATION
 
险资何去何从

2011年07月28日 15:43  
作者:梁敉静   责编:王虎云  huzifay@126.com   月号:2011年7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尽管最近索罗斯对中国经济“唱空”的言论引起很大争论,但是他在投资市场的一句话却被奉为财富金言:“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

  当前,在中国仍然面临通胀压力,央行持续收缩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险企手中6000亿元的资金急寻出路,与此同时,市场和监管层也将聚光灯打向了这一资本“舞台剧”的主角。

  保险资金的一举一动,一向被认为是判断资金取向和大盘阶段行情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险资去往何处,获利多少,亏损多少,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资产总额缩水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末,保险资金资产总额为5.34万亿元,较3月末减少704.74亿元。

  与此同时,继3月份保险资金单月增持银行存款达到最高值1657.99亿元后,4月份银行存款一改连续几个月持续增加的趋势,减少989.07亿元。  

  2011年以来,保险资金持续增加投资金额。然而从保监会公布的4月份的数据来看,保险资产总额的缩水远高于投资资金的增长。

  “其实保险资金同其他资金一样,既然是投资,就会有盈利也有亏损。”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告诉本刊记者。

  那么,投资亏损主要出现在哪些方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朱南军回答说,险资的投资亏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加息和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导致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价格下跌;第二,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走低,导致权益类投资亏损。

  市场分析,由于投连险收益拖累了资产总额,保费收入进入慢速增长通道,难以完全抵消赔付支出的增加和权益市场的浮亏,这成为资产总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4月中旬,A股上行至3000点高位后遭挫,险资猝不及防。随着股指回落,险资大胆加仓,提高投资力度。然而,5月资本市场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出现大幅下滑。

  “以为那是最低点,谁想到还会再下行?那谁知道现在这个还会不会更低呢?”王稳说。

  他认为,短期投资的亏损与盈利并不能说明问题,要从长期来看。“也许一两年后,股市回暖,这些投资就能见成效,但也要看情况,如果现在的问题不能改善,大量资本继续流出,也就无从得知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险企放弃加息利好,大举减少银行存款,持续增加投资金额?

  朱南军对本刊记者说,险企有这样的动向,主要是因为当前资本市场持续走低,与年初比较,现在处于相对低点。险资增加投资金额主要基于策略性考虑。

  早前,一些保险公司市场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这是因为险企判断大盘已经没法再跌了,所以小步加仓入场。”

  众多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虽然大多数保险巨头并没有加仓的大动作,一季度小幅加仓动作比较明显。

  早在三四月,就有传闻称,2010年底以来一直保持较低仓位的中国平安,突然集中加仓,包括股票和基金。5月,更传出保险资金“逢低捡货”的消息,以中国人寿为主,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险企出现大幅度申购基金的举动,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则持币观望。

  当时有市场人士表示,短期市场正处于下探寻底状态,通胀形势掣肘保险资金攻势,待6月好转,通胀形势明朗,市场资金才会逐步活跃。

  然而,进入6月,行情仍然低迷。对于通胀和加息的担忧,使得机构们纷纷放出寻找市场底部的信号。

  “先知先觉”的险资也前瞻性地嗅到了这一信号。

  虽然险资4月的“搬家”及加仓操作引起的争论不断,市场评价也莫衷一是,但市场人士透露,从5月开始,平安、人寿、泰康、太平洋等保险巨头就已经暗中调低仓位,在市场迷雾之中,隔岸观望。

 

险资去了哪里

  彼得•林奇曾说过:“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和通胀压力下,险资的心态日益谨慎。

  在分析了几家大型保险公司投连险账户的近期操作后,市场分析人员发现,险资对大盘后市并不乐观,并将其态度总结为“谨慎持有,甚至继续空仓”。

  与此同时,各保险机构开始进行结构性调整,分析人士称,基于对后市看法谨慎,消费及公用事业等的防御组合成了险资重点关注的对象。

  由于第二季度以来,各路投连险账户不约而同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周期性、消费类中被低估的个股,以及业绩明确的高成长性公司,分析人士认为,业绩成长确定的商业、医药、白酒、港口、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估值回归合理的新兴产业龙头个股成为险资的优先选择。

  以泰康人寿为例,其分析人员称,对于未来的股票市场走向,从估值来看,A股市场整体估值合理偏低;政策面整体呈中性;资金面上,场外资金入场意愿较差,预计未来流动性趋紧的概率较大。整体来看,预计市场将维持弱势振荡格局。

  记者在泰康人寿的投资报告中看到:“预计在国际经济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更加注重转变增长方式和促进民生,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在目前通胀形势尚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偏紧是主要含义。”

  基于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泰康人寿的投资报告指出:“操作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主要增持市场上被忽略的成长性股票以及确定性的高成长股票,重点关注银行、地产以及消费类行业的建仓机会。”

  尽管各险企的分析师似乎已经竭尽所能,分析了未来各种可能性,以期得出最有利于盈利的结论,但基于目前险资整体发展状况,险资的投资不会“一路畅通”。

  中央财经大学一位学者认为,股票投资收益不稳定,而且中国股票市场还很不成熟,使得保险公司投资股票时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风险。

  据悉,中国目前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

  但是,中央财经大学的这位学者表示,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涨,保险公司的银行存款面临着贬值的风险,这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

  记者了解到,由于保险资金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各个国家,债券投资历来都是最主要的投资渠道。

  虽然这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保险机构的债券投资量不断增长,然而,有学者指出,债券市场仍存在发展滞后、规模太小的问题。债券品种少,且多为中短期债券,缺乏长期品种,另外,债券收益率也比较低,因此,目前的债券市场远远不能满足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要求。

  据了解,保险机构的债券投资量2011年2月底达到近2万亿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约5.5倍,然而,与债券持有量最大的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很大差距。

  此外,记者了解到,虽然中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的比例与美国相近,然而,与美国保险资金主要用来投资公司债券的情况不同,政府类债券在中国保险机构投资债券中占比过半,而中国企业类债券的信用评级绝大多数为AA及以上级别,市场缺乏高收益品种。

  多位受访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险资目前的投资结构直接制约了投资收益率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来,险资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步伐也在加快。

  自从2010年9月初,保监会颁布《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后,险资在不动产领域的动作频频见诸报端。目前来看,保障房和办公楼备受险资青睐。

  其中,险资在投资保障房方面的进度更受公众关注。

  3月9日,中国太保集团宣布,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正式通过了保监会的备案。

  这是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出台后,国内保险机构的第一单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

  继这单40亿元的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之后,5月,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蔡基谱透露,中国太保资产管理公司将募集50亿元,准备投入北京市的保障房建设,并已获保监会备案通过。

  5月12日,上海城投控股发布公告透露,该公司与中国平安携手推出7年期“平安-城投控股保障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募集不超过30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

  随后,又有消息传出,由中国太保牵头、联合中国人寿等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筹资规模达700亿~800亿元的北京保障房建设项目已获保监会备案通过。

  据悉,其他保险机构也在积极寻找投资项目,跃跃欲试。

  虽然险资对保障房投资的热情高涨,但业内人士对其风险隐患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忧虑,正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军所说:“保障房赚钱很困难,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的最终收益是什么样,未来多少年是否能够拿到收益,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实际上,险资在办公楼方面的投资比保障房更早。2010年9月中旬,平安信托买下成都中汇广场,被业内视为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险资投资商业地产的第一单。但随后,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称,中汇广场是平安自用的办公楼,且使用平安资本金购买,并强调平安仍无投资商业地产的案例。

  2011年以来,北京的金融街和CBD地区、上海的陆家嘴、深圳的福田区,成为各保险机构最热门的购楼区域。

  值得玩味的是,相关市场人士透露,许多险企利用了“自用性不动产”和“投资性不动产”在行业内的微妙区别,来应对监管部门在投资不动产限额方面的规定。

  平安物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邹益民在今年年初时,曾对媒体表示:“保险资金在房地产的投资越来越多这是对的,要不就不需要出台房地产投资的办法了,这是因为保险资金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收入的资产比对。”

  目前,保险资金正在全力挺进房地产,而同时,针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限制正在全面放开,险企手中的资金越来越炙手可热。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虽然符合其长期投资策略的要求,且可期望有较高的回报率,但当中的风险也不可小视。

  著名不动产投资专家约翰•格拉斯科克,专门研究了保险资金在不动产投资方面的风险管理问题。他指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四类:市场风险、关联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流动性风险可能是不动产投资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基于此,不动产投资更适合投资期限长、资金量稳定的寿险类公司,而不适合投资期限短、短期获利需求大的财险类公司。

  此外,由于中国的许多保险公司在不动产投资方面的管理能力还非常薄弱,管理风险是不动产投资面临的关键风险。业内认为,险企应加强不动产投资的专业人员配备,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

  有学者认为,中国投机性购房的比例较大,且受宏观调控和政策影响较大,因此,不动产投资还应警惕贬值风险,以防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更大程度上波及保险市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6月2日发布消息称,保监会正式通过了泰康-重庆轨道交通债权投资计划备案申请。泰康资产将募集30亿元保险资金,分5年投资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资金利率低于银行基准利率。

  重庆市金融办主任乔广奇称,这仅是险资入渝助力重庆大项目建设的开始,接下来还会有险资投资其他的基础设施项目。

  据了解,保险资金在重庆具有初步投资意向的项目总金额已达800多亿元,而重庆抛出的计划是在5年内吸引2000亿保险资金到重庆落地。

  尽管如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系的学者认为,中国险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风险隐患,主要原因在于期限过长。从投资风险来看,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收益较稳定、波动较少,比较符合保险资金安全稳健的宗旨。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期限一般较长,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仍然是潜在的隐患。

  

  

收益率低下之根源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达5万亿,但是,在2011年第一季度,险资交出的投资收益率答卷并不尽如人意。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末,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5.0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1~3月资金运用收益515亿元,平均收益率1.07%。

  这是2008年以来开年首季度收益率的新低。

  5月,随着CPI创下5.5%的新高,投连险各账户单月平均收益仅为-2.67%,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投资回报新低。

  虽然许多受访专家认为,上述数据受到通胀高企、股市低迷的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但他们也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保险资金投资的收益率都存在偏低问题,并且投资行为短期化,结构不合理,资金运用渠道狭窄。

  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14日发布的《2011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在行业资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保险业迫切需要提升资金运用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兼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表示,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保险资金运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投资业务在保险业发展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

  郭金龙认为,近年来,中国保险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他表示,中国的保险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4%左右,甚至低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而美国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保险业投资在各类投资机构中仅次于商业银行、联邦放款机构,位居第三。

  中央财经大学一位学者表示,当前中国险资投资收益率低下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不高,保险业务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能在资产负债匹配的高度上制定保险资金运用的策略,使资金运用与保险公司的资产战略配置要求相脱节;与保险资金运用相配套的人才储备不足,诸如精算师、高级会计师和国际律师等高精尖端人力资本相对缺乏,制约了中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发展效率。

  一些学者指出,中国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短期化是其收益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金龙说:“从中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投资行为短期化问题是投资界的一个通病,不单单是保险一个行业的问题,基金行业也有这个问题,原因在于整个投资业绩评价机制的短期化。”朱南军说。

  他认为,不能孤立评价保险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作为金融企业,必须将投资收益率与负债成本联系起来考虑。类似于银行业的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息差’。也许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高了,但是,负债成本也随之上升,保险公司最后并没有多少利润,实际上沦为给银行等销售渠道的打工者。”

  据统计,中国寿险公司中长期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程度已超过50%;且期限越长,不匹配程度越高,有的甚至高达80%。中国寿险业资产与负债的平均期限相差10~15年,远大于日本(8年)和韩国(6年)等国家寿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差距。

  郭金龙说,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永远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内容。保险资金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目前,国内保险资金运用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投资结构、资金运用收益率、保险监管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果不能得到改善,中国保险业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的潜在风险。

  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就是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

  另一位受访学者则强调,保险资金是风险厌恶型资金,追求的不是高风险高收益,而是长期稳定回报,是建立在资产负债匹配上的回报。

  一些受访专家表示,险资投资渠道的狭窄也是造成其收益率低下的因素。

  郭金龙指出,近年来,中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逐渐拓宽,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需完善。

  他说,由于中国保险业发展时间不长,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金融市场本身尚不完善,特别是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投资品种较少,与目前保险业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相比,中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仍显狭窄。

  关于险资未来的投资选择,朱南军说,险资应该将风险控制放在首要地位,在资产配置时,一定要考虑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包括期限、收益和承担风险水平的匹配。“保险公司属于稳健类性质的金融机构,如果忽视风险控制,一味强调高投资收益率,对于稳健类金融机构而言是舍本求末,迟早要出问题。”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