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号出刊
 
[新华08网站] [金融世界论坛]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杂志征订]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010-88051563
 
文章
日期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金融家 | 国际观察 | 风向标 | 兼听阁 | 热点 | 产业 | 公司 | 市场 | 其他
  金融世界 > 产业 - INDUSTRY
 
光伏陷被动

2011年05月05日 10:29  
作者:吕福明 田晓航 郑茜   责编:张泉  zhangquanlxk@yahoo.cn   月号:2011年4月号 来源: 金融世界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巨大的利润前景,吸引大量产业资本纷纷进入。但由于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再加上光伏生产技术以及科研成果转换机制的落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
  
“两头在外”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所需多晶硅材料,仍主要从美国、德国等海外地区进口。例如,力诺集团70%以上的原料来自进口。2010年,中国进口多晶硅约5万多吨,今年或增至6万吨。大量依赖进口,使中国光伏产业背负着沉重的成本负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2005年中国光伏产量只有100兆瓦(MW),2010年则达到了8000MW,是“十一五”初期的80倍。但据力诺集团光伏事业部人士李磊介绍,受国内市场限制,大量光伏组件被迫出口。
  光伏市场以前主要集中在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地区,近年来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光伏市场也迅速崛起。据统计,2010年,中国光伏产品总产量为8吉瓦(GW),占世界总产量的50%,居世界首位。当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约1.5万MW,其中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产品占到45%以上。2011年,国内光伏市场安装量有望达到500MW,但生产量却有望增至1.2万MW。
  2010年,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8亿元,出口增幅超过100%。公司项目经理潘善峰说,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较小,公司生产的光伏组件90%以上出口欧美市场。这家企业仅是中国上千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中的一家小型企业。在光伏产业领域,中国至今仍未能摆脱“世界工厂”的命运。
  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光伏产品的最终去向是大量替代化石能源,改变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实现减排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褚君浩认为,利用中国能源生产的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对中国来说很不合算。
  
技术差距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中国光伏产业大而不强的主要症结在于整体技术水平的落后及科技成果转化遇到的困难。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张辉认为,在某些方面,中国的光伏技术是领先全球的,比如电池和铸锭技术。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光伏产业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电池技术研究室主任王文静向记者介绍说,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缺失,主要体现在缺乏关键设备及依附于这些设备的工艺。由于关键设备落后,导致依附于这些设备的工艺水平也无法提高。比如,在光伏电池生产方面,丝网印刷技术的国内自主研发、模仿制造水平较低;再如,自动机械手设备、硅片的平面清洗装置等,都依赖于进口。
  此外,中国光伏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也存在障碍。
  褚君浩认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实验室研发技术成果超前,但中试过程困难较多。中试过程需要大面积的太阳能设备,但这部分设备国产化率低,进口价格较贵。他认为,国家在中试阶段经费投入不足。
  王文静也认为,中国光伏技术在实验室的研发水平并不低,然而在中试阶段,由于缺乏长期工业基础的积累,设备制造能力差,先进的技术成果难以产业化、市场化。
  另外,褚君浩还认为,事实上光伏行业的一些技术,国外也处于研发阶段,企业盲目引进其设备、技术,风险较大。
  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术,中国新兴的光伏产业仍然只能靠简单加工组装来赚取微薄的利润。
  
原料产能过剩?
  由于晶体硅的提炼技术限制,中国目前仍未能有效解决国内原料产量不足的问题。从媒体公布的相关数据看,国内多晶硅产能近年来上马较快,但受人员、技术及设备磨合等因素限制,实际产量远远低于企业所对外宣传的产能。
  受金融危机影响,硅材料由2008年时的每千克400美元,降至2010年年中的每千克50~60美元,最近又有所上扬。目前,来自美国、德国等海外市场的多晶硅原料价格每千克在75~80美元,这与国内现货价格相当。但国外2~3年的订单更便宜一些。虽然整体上原料较紧,但由于国内上马项目很多,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会有所缓解。多晶硅产能过剩,可能在最近两年真正到来。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产量已连续四年位于世界首位,产能扩张迅速。2011年1月24日,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
  2010年以前,中国90%以上的多晶硅材料需要依赖进口,而到2010年中国多晶硅自产量已达到50%。今后几年中国多晶硅或有较快增长,估计3年后能达到自给自足。分析认为,多晶硅有效产能过剩来临的速度,取决于欧美等市场政策的变化。
  目前,欧盟是中国光伏厂商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的六成产品供应欧盟市场,但随着欧盟市场逐渐饱和,加上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纷纷开始削减上网电价补贴,中国光伏厂商已经将开拓市场的视野瞄向了美国、加拿大等新兴市场。业内预计,在很快到来的产能过剩情况下,将来可能面临企业兼并重组问题,预计中国生产硅材料的企业会降至10家左右,而现在光伏企业有三四千家。
  
国内市场的蓝图
  近年来,受政府政策的推动,光伏产业已在中国取得较大发展。在政府的一些招标项目及边远地区,光伏应用市场显示出诱人的商机。业内预计,今年中国国内光伏组件安装市场有望实现翻番。目前,这些增长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华能、国电等五大发电集团。同时,国家对新疆、西藏等边疆省区的援助项目,也带动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壮大。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并进一步建设并网光伏发电站,在中国中西部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微电网示范区,通过多种手段推动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应用。今年5月份,由力诺集团在西藏日喀则投资2.5亿元建设的10MW光伏电站,将实现投产运营。力诺集团表示,这一项目预计能实现7%左右的稳定利润率,在项目运作上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去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1.5万MW,但国内安装量只有500MW,而同时中国光伏组件年产量超过7000MW。中国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商、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表示,未来十年,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市场,很可能是世界光伏产品最大的消费国。业内预计,2020年,国内安装量或可达到30~50GW。
  业内预计,未来5年,中国光伏产业将迎来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其光伏产业“世界工厂”的角色将逐步向“世界市场”转变。

 
 
2011年7月号
 本刊精选图片
 往期回顾
2011年6月号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