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贵阳12月7日电(记者汪磊)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贵州省银行金融机构紧盯挂牌督战县、深度贫困县,聚焦脱贫攻坚薄弱环节,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和产品,多维度、全方位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三季度末,贵州贫困县人民币贷款余额17209.5亿元,新增贷款2010.5亿元。其中,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637.3亿元,新增268.3亿元,余额和新增额均位居全国第一。个人及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92.7亿元,同比增长78.2%,金融对贵州深度贫困县、产业扶贫等重点领域的保障有力有序。
强化担当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自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以下简称“农行贵州省分行”)通过“信贷+非信贷”方式,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打出一系列金融扶贫“组合拳”,用心用情用力精耕扶贫“责任田”。
产业兴、拔穷根。依靠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农行贵州省分行的坚定选择。农行贵州省分行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创新推出“产业扶贫贷产品包”“惠农e贷产品包”等产品,借力农村产权改革,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走好产业扶贫“特色路”。
打硬仗更需要硬措施,农行贵州省分行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在服务好水利、电网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医疗扶贫,创建“易地扶贫搬迁模式”,推进旅游扶贫,提供融智服务,多角度发力打好基础设施项目扶贫“攻坚战”。
此外,农行贵州省分行还聚合同业资源,多渠道打通扶贫道路。运用“信贷+”的方式,推进“银担合作+扶贫”“银团合力+扶贫”“银保共投+扶贫”“行司联动+扶贫”等多种模式,引入多方力量助力金融扶贫形式“多元化”。
据了解,近两年农行贵州省分行被农总行评为“三农”和金融扶贫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机构”,创新的“易地扶贫搬迁扶贫模式”等5个案例入选农总行和国务院扶贫办金融扶贫典型案例。针对产业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创新设计的“惠农e贷产品包”“乡村旅游e贷”“农村安全饮水贷”等信贷扶贫产品,先后荣获2019年度、2020年度“贵州省创新金融产品”一、二等奖。
脱贫统揽凸显金融扶贫实践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坚持以服务脱贫攻坚为统揽,紧扣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围绕脱贫攻坚“五个一批”部署,聚焦解决基础设施“补短板”、产业扶贫、“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在服务贵州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今年以来,农发行贵州省分行持续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累计投放扶贫贷款289.93亿元,同比增幅67.21%;扶贫贷款余额1518.44亿元,位列系统31个省行第一位。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坚决助力贵州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硬仗”,持续加大对挂牌督战9个未摘帽贫困县和重点督导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县的信贷支持,扶贫贷款投放实现全覆盖。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向9个未摘帽贫困县发放扶贫贷款37.42亿元,同比增幅176.37%。
此外,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大力度助力农村产业革命。今年,农发行贵州省分行投放产业扶贫贷款87.31亿元,同比增长198.90%。有力支持了贵州茶叶、竹业、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刺梨、辣椒、水果、油茶、石斛、生态畜牧业等十二大特色产业发展,惠及贫困群众15.6万人(次)。发放9.9亿元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贷款用于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放2.8亿元支持深度贫困县威宁“三白”蔬菜产业易地扶贫基地(一期)项目。
针对贵州贫困地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积极开展信贷支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专项行动。今年以来,累放贷款32.38亿元,同比增长77.72%,截至9月末,“三保障”专项贷款余额63.93亿元。其中,向贵州紫云县发放健康扶贫中长期贷款1.68亿元,用于紫云县健康扶贫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全面改善紫云县域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面貌,惠及整个县内4万多人。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还在“万企帮万村”与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发挥金融桥梁作用。一是“万企帮万村”方面,组织对接优质企业优质扶贫项目。截至9月末,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共支持“万企帮万村”参与企业36家,已支持贷款余额8.87亿元,涵盖疫情防控、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二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围绕招商引资、贷款合作、扶贫捐赠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截至9月末共引进扶贫捐赠资金4497.36万元,为贵州赫章县、望谟县等未摘帽贫困县和总行定点扶贫县锦屏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援;积极助推东西部扶贫协作信贷支持项目,实现审批落地项目8个,审批金额30.23亿元,贷款余额16.76亿元。
守正创新探索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贵州银行金融机构聚焦贵州脱贫攻坚重点领域,阻断和防止返贫,在实行优惠政策、优化办贷质效等多个维度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服务贵州脱贫攻坚有力有效。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扶贫模式探索,涌现了一批值得推广借鉴的金融扶贫模式。
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安顺市普定县韭黄村白旗韭黄产业发展受到影响,退伍军人杨守亮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迫切希望解决韭黄产销问题,但始终苦于缺乏资金支持。
一筹莫展之际,农行贵州省分行针对当地担任村支书、村主任及村支两委委员的退役军人,创新推出“兵支书e贷”,支持他们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创业就业。3月26日,杨守亮一次性获得农行50万元的信用贷款,及时帮助其解决了资金难题。截至9月末,农行已向贵州220名“兵支书”发放贷款4675万元,帮助他们围绕地区特色产业,带领贫困群众办企业、找销路,通过努力打通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就业、脱贫增收。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则通过推动土地资源转化为扶贫项目融资增信。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大力支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城乡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的有效提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要素对扶贫项目融资推进的积极作用。
此外,推动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有机结合、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公益性+经营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路径,推广“公司+政策性银行+基地+合作社+农户”“土地+”“互联网+”及供应链金融等各种业务模式,实现了全行业务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基金、信用保证基金、市场价格保险等,扩大风险防范保障路径。
贵州还探索了公益帮扶,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难题。将农民工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与省人社厅联合在13个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贵州省驻外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创业帮扶、就业信息、金融知识、维权帮助。在“黔农云”APP专设农民工就业板块,传递招工信息,创新发布载体,发布就业信息2200余条。累计支持农民工在外创业贷款76万笔,余额299亿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91万笔,余额788亿元;其中2020年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76万户,贷款金额13.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