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热点 > 人民币债市“内外兼修” 引外资“跑步”入场

人民币债市“内外兼修” 引外资“跑步”入场 [《金融世界》2020年07月号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国内债市而言,在积极修炼好“内功”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华财经上海7月31日电(记者杨溢仁)尽管国内债市近期呈现出深幅调整的格局,但这并未改变境外机构“跑步”入场的趋势。截至6月末,外资已连续19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国内债市而言,在积极修炼好“内功”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外资青睐境内债券

现阶段,中国债券市场作为“价值洼地”俨然成为了外资关注的焦点。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量为21960.11亿元(较上月多增829.39亿元),同比大幅抬升33.4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7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4081亿元,卖出债券3071亿元,净买入1010亿元。其中,通过结算代理模式达成2951亿元,净买入599亿元;借由“债券通”模式达成4202亿元,净买入411亿元。

不可否认,在各种债券投资项下汇率、利率风险管理便利措施推出,外资评级机构中国业务获批的大背景下,国内债券市场对于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大,即便身处新冠肺炎疫情发酵导致市场急剧波动的环境中,外资也没有停下增持的步伐。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余额达到108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6月末,共有近900家境外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约2.6万亿元,2017年以来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眼下,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占我国债券总量的比重为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为9%,尚有极大的增持空间。

避险属性日益凸显

可以看到,世界经济格局正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名义利率很早便进入了下行通道,金融危机后更有发达经济体维持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至今,疫情冲击更加大了市场对负利率进一步普及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依旧处于220BP左右的高位。在这种情况下,伴随中国金融、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考虑到国内复工复产进程的加速和长期向好基本面的持续存在,则全球大量资金加速流入中国市场顺理成章。

事实上,管理层近日再次公开表示,要“坚定不移推出更多扩大开放的举措,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国际合作”。

无疑,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投资的新胜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于今年的全球经济前景预期十分悲观。其在6月末发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9%,此前预期为-3%。分国家来看,中国是唯一被预测在2020年能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长率或为1.0%,此前预测为1.2%。

“年内来看,境内利率债的配置价值优势显著,而外资仍会是国内债市重要的边际增量资金。”华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周冠南称,“下半年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海外主要国家的宽松政策虽在节奏上有所放缓,可难以转向,全球低利率环境持续,人民币资产的利差优势或将受到进一步关注。就外资的配置偏好看,料主要集中于国债和政金债等利率品种。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人民币汇率难以出现趋势性贬值预期,外资持续流入料为大概率事件。”

不少境外机构预测,未来五年内,仍将有万亿美元资金流入人民币债券市场,全球资金寻找避险资产和更安全稳定的增长点已呈大势所趋。

开放仍需内外兼修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认为,中国以短期经济较彻底的“暂停”为代价,避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金融系统的长期影响。考虑到中国的复工节奏可能快于其他国家,且中国在整体防疫、复工的进程上领先的时间可能更长,则向后看,预计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增长差”从二季度开始将进一步拉大,经济基本面料支持中国维持相对其他国家较高的无风险利率,人民币汇率也将得到有效支撑。

部分业内人士更判断,随着中国基本面的好转,中国债券的收益率会不断上涨,为投资者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回报。结合金融开放的最新政策,未来“债券通”等渠道的债市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当然,在加速开放的同时,我国债市依然有必要不断加强并完善相关机制、体制的建设,行稳方能致远。

综合业内专家建议,首先,应补好短板。完善债券发行信息披露、债券违约处置等制度的安排,切实保护债权人利益;加强信用评级监管,提高国内信用评级公司公信力;有序推进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

其次,有必要在国债期货市场引入境外投资者,丰富国债期货的投资者类型,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转型。

境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金融衍生品对于保护投资者现货资产、平抑资产价格波动等具有积极作用。此外,用衍生品工具对冲持仓风险、稳定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配置理念。

眼下,建议按照由易到难的方式逐渐扩大国债期货市场开放——第一批放开QFII/RQFII 机构;接着放开CIBM结算代理人模式下的广大境外机构投资者;最后放开“债券通”的参与机构。

再者,中国债券市场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债券通”的“北向通”上线以来运营稳定,较好地实现了“引进来”的目的,后续要继续深化推进“南向通”,让中国投资者“走出去”,真正实现内地与境外债券市场的双向互联互通。

跨境互通势在必行

不仅如此,在人民币债券资产安全性进一步凸显的背景下,当前推动其作为担保品加大跨境应用,对我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经验,债券担保品的跨境使用往往是一国债券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的先行步骤。

“当在岸人民币债券可以用于跨境融资后,其流动性将大幅提升。”一名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高等级债券除了票息收益之外,作为现金等价物用于流动性管理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也是目前欧美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债券的主要用途之一。购买欧美国债即使没有多少直接收益,但转手就可以用于再融资,这令其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如果在岸人民币高等级债券也能加入国际担保品池,必然将开辟一片新天地。”

毋庸置疑,推动在岸人民币债券成为国际市场的合格担保品,有助于人民币的功能从贸易货币向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延伸,完善人民币跨境循环体系。而这需要政策与市场各方形成合力。

其一,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金融服务体系。分析国际主要担保品的应用轨迹不难发现,具有跨境调拨或应用的便利性是成为国际合格担保品的先决条件,因此一国债券担保品的跨境应用与本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化相辅相成。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良堆认为,未来需将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升到金融开放的高度,从国家和监管层面予以关注和支持。通过打造全球人民币担保品管理体系,建设面向全球投资者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助力构建以人民币业务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其二,是与国际行业组织、同业机构开展更加深度的合作,为境外投资者搭建监管沟通桥梁。

其三,是参考国际机构推动担保品跨境使用的模式——包括与所在市场托管行设立合资公司、开设分支机构、建立平台互认担保品、建立平台对接对方客户、与相关平台合作优势互补等。

总而言之,新时代,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加快健全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更高水平的债券市场势在必行。当前业界各方均对人民币债券跨境应用寄予厚望,希望监管层在推进监管合作时,可将担保品的跨境使用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抗疫特别国债发行顺利开闸 管理层护航稳定市场情绪
伴随积极因素的逐步涌现,面对债市后续行情的演绎,投资者无需过度悲观。


金融创新纾困民企融资 直击“痛点”仍需多方协力
未来在信用保护工具的定价、转让、做市等方面,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上交所推信用保护工具 助力纾困民企融资难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用保护工具将成为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增信的重要手段, 能够使各类业务参与主体受益。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立法新期待
实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对农村土地产权的丰富和细分。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