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农险创新成果丰硕 未来仍需增加产品创新供给

农险创新成果丰硕 未来仍需增加产品创新供给 [《金融世界》2020年07月号 ]

在政策支持鼓励下,保险公司纷纷推进农业保险创新,但目前在产品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仍需多措并举,提升保障能力。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记者王虎云 张斯文)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如何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成为保险业今年关注的一大焦点。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支持鼓励下,保险公司纷纷推进农业保险创新,但目前在产品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仍需多措并举,提升保障能力。

多项政策支持农险创新

今年以来,已有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推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等成为创新重点。

2月5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要求,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2月中下旬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做好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明确,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扩大品种覆盖面和加大保障力度。

3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力度的通知》,支持保险机构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加快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价格保险、产值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探索开展“农业保险+”等农业保险模式。

4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要优化“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涉农保险产品创新。

7月10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提出完善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政策,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

专家认为,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机制,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加强保险增信功能,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开发特色农产品保险,构建多元化的风险保障机制,有助于增强农业保险的吸引力,从而更好服务“三农”。

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创新

近年来,保险公司加大农业保险创新力度,在服务农业生产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

在新疆,特色林果是南疆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人保在南疆四地州开办林果保险,覆盖核桃、枣、杏、巴旦木、苹果和葡萄六个主栽林果品种。此外,还在新疆积极探索“保价格”的棉花、红枣“保险+期货”试点,与“保成本”的种植保险共同为农户提供“双保险”。

在四川,中国人保自2016年开始承保烟草种植保险,并试点“保险+智慧气象”模式,通过人工防雹作业干预天气,降低灾害损失。

在甘肃,中国人保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发展,以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为目标,形成了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三大类共计119个险种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特别是涌现出了藏区特色保险、中药材产值保险、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葡萄完全成本保险、枸杞价格指数保险,苹果期货价格保险等创新性产品。

在吉林省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政府重点扶持扶贫支柱产业——延边黄牛养殖业。为了有效化解养殖户的养殖风险,保障地方特色产业稳健发展,中航安盟保险创新研发了延边黄牛融资型保险产品。据介绍,该产品集保险保障、融资功能、扶贫带动、可复制等特点于一身,既能助力脱贫,更能有效防止返贫。

平安产险目前已开展“银行+保险” “政银保” “银行+保险+期货” “银行+保险+销售溯源”等多种模式,在为农户提供生产风险保障和收入保障的同时,通过科技打通数据孤岛,引入银行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引入农资企业解决生产资料问题、引入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打通农业生产、销售、贷款、风险保障各个环节,以农业保险作为支点,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业倾斜。

此外,还有不少保险公司引入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科技手段,加强农险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农险数字化水平。

中国太保通过风险地图、气象证明、遥感技术综合应用、物联网、生物识别技术、数字化全流程、暴风系统等全新功能,积极拥抱5G技术,并借助铁塔公司遍布全国城乡的铁塔,架设微型气象站、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可见光与多光谱监控探头、土壤墒情检测仪,收集第一手气象和农情数据,构建e农险农业大数据平台。

中华保险构建数字农险工程,通过科技赋能农险实务流程再造和运作模式变革,实现农业保险实务信息化、管理数据化、决策智能化。比如,利用先进的技术架构来推动农险信息系统全面升级,做好农险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和需求设计,建立以3S技术为核心“空天地”一体化“按图作业”种植险创新场景。

更好发挥农险创新作用

农业保险创新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将进一步促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不过,农业保险在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近年来,农业保险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精准面向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专属保险产品种类不多。一些保险产品保障范围较窄,赔付门槛较高,影响了保险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发挥好保险的兜底保障作用,扩大贫困地区涉农保险覆盖面和保障范围,支持贫困地区开发特色农业险种,探索推广价格保险、产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提醒,“农业保险+”依然存在产品种类受限、规模较小、投入产出不匹配等问题,保险公司必然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我国传统农业保险市场并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保险机构更愿意继续开展体系完备的农业保险业务。而且,农户已经习惯传统农业保险产品和相应的运作模式,对于新产品有天然的排斥性,在“农业保险+”推广试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业务有限、动力不足的情况。

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认为,应加快推进农业保险的“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创新,增加产品创新供给,强化科技赋能发展,延伸服务广度深度。

一是提供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应重点采取“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基本保障+补充保障”等方式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保险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三是延伸农业保险服务链和价值链,提供全程的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结合农业生产者的经营管理痛点和风险管理空白点,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资讯、风险调查评估、风险监测预警、灾后施救、农资采购、农机作业、施药植保、农业废弃物处置、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天津:农业保险护航乡村振兴
根据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定位,围绕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天津政策性农险体系不断完善,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为农民增产增收和乡村振兴...


上海深化自贸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在沪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资金池、FT账户、外管改革等重点体现通、融、兑便利的自贸政策,在创新业务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实体经济的服务。


银行业产品服务“新”点子 为实体经济聚势赋能
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不断进行业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对冲了疫情带来的诸多不确定...


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
疫情使得银行业更加深刻认识到线上化经营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加速精细化、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之路。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