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债券市场多维创新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债券市场多维创新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世界》2020年07月号 ]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董道勇 沈寅飞)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6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07.7万亿元,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在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我国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也愈发增强。

从国债、地方债到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绿色债券、扶贫债券,再到商业银行永续债、“一带一路”债券、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小微金融专项债券等,我国债券市场产品不断丰富创新,各项基础制度日益完善,已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

债市产品持续创新满足实体经济需要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品种日益丰富,既涵盖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公司信用债、同业存单等标准化成熟化品种,也包括熊猫债、“一带一路”债券等探索性品种,还涌现出众多创新性债券品种,比如扶贫债、绿色债、小微金融债、“双创”债等。在今年以来的疫情防控战中,更有众多类型的疫情防控债相继发行。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绿色金融、绿色债券发展举措,推动绿色债市场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绿色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共发行136只,发行规模合计1095.5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近三成。据中央结算公司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发行3862亿元绿色债券,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量居全球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成为政策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6月2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宣布,在现行资产支持票据(ABN)规则体系下,研究推出资产支持类融资直达创新产品——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ABCP),并推动试点项目落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ABN累计注册量超过1.57万亿元,涵盖各种基础资产类型。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的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ABCP的推出将供应链金融与中小微企业融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与增信安排优势,基于产业链运营,在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支持的同时,更加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支持,尤其是对直接发债融资较为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其通过出售应收账款等资产支持的方式进行融资的可能,从而大大降低融资门槛,提高其融资可得性,使资金“直达”实体经济,打通供给金融“血液”的毛细血管,提升债券市场普惠性水平。

推进制度改革畅通债市功能

在我国债市规模不断扩大、债市品种不断创新的同时,债券市场各项基础制度建设也进一步完善,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制约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一些制度“短板”正逐步补齐。落实债券注册制,推进债市“互联互通”,完善债券违约处置等一系列制度改革不断畅通债市功能。

今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生效,同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发展改革委退出企业债发行具体业务审核,改为注册机关,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担任审核机构,推进企业债券发行注册制落地。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改革取消企业债申报中省级转报环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只对项目本身负有监管责任,不再对资金端有任何干预。同时,取消发行额度不超过净资产40%的限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中介机构责任和信息披露,有利于缩减发行周期,推动企业债扩容。

此外,随着违约债券日益增多,推进债券违约处置也成为畅通债市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步。在经过前期公开征求意见后,7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债券违约处置原则,进一步丰富市场化债券违约处置方式,允许发行人在基于平等、自愿前提下,通过债券置换、展期等方式协商进行债务重组,加大对发行人逃废债的打击力度。

监管人士指出,建立完善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提升违约处置效率,是防范化解债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效路径之一,也是市场向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通知的发布是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债券市场规则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补齐市场发展短板。

债市改革最新进展来源于互联互通的推进。7月19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专家表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切实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为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适度竞争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时,债券市场通过设立“绿色通道”、发行“防疫主题”债券等,成为金融战“疫”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共发行疫情防控债607只,发行金额合计为4457.99亿元,用于防护及医疗物资采购生产及运输、防疫基础设施及医院施工建设、民生保障、物价稳定等疫情防控领域,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今年以来推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布《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等6项自律规则、组织机构签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机构自律公约》……有力提升了服务企业债券发行质量。

此外,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日前发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定向发行注册工作规程(2020版)》,进一步发挥定向发行“创新试验田”功能,激发市场参与各方活力,增强定向发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新举措。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工作规程将与交易商协会已经发布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定向发行注册文件表格体系(2020版)》及《债务融资工具定向发行协议(2020版)》共同构成新版定向发行制度体系,有望实现定向发行制度革新和功能提升。自2011年4月推出以来,定向发行制度因注册程序便捷、信息披露灵活、不区分期限品种、适合个性化需求创设等特点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截至2020年5月末,累计共有2300余家企业注册8.8万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5.6万亿元。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天津:农业保险护航乡村振兴
根据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定位,围绕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天津政策性农险体系不断完善,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为农民增产增收和乡村振兴...


上海深化自贸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在沪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资金池、FT账户、外管改革等重点体现通、融、兑便利的自贸政策,在创新业务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实体经济的服务。


银行业产品服务“新”点子 为实体经济聚势赋能
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不断进行业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对冲了疫情带来的诸多不确定...


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
疫情使得银行业更加深刻认识到线上化经营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加速精细化、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之路。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