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地方金融 > 直面实体经济困境 多重举措注入金融“活水” ——广西“百行进万企”调查

直面实体经济困境 多重举措注入金融“活水” ——广西“百行进万企”调查 [《金融世界》2020年03月号 ]

近日,广西银保监局、广西税务局、广西工信厅、广西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发展改革委、广西大数据发展局、广西银行业协会、广西数字金服科技公司等单位联手推动以诚信纳税为基础的“百行进万企”活动,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手段打通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任督二脉”,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新华财经南宁3月4日电(记者何丰伦)近日,广西银保监局、广西税务局、广西工信厅、广西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发展改革委、广西大数据发展局、广西银行业协会、广西数字金服科技公司等单位联手推动以诚信纳税为基础的“百行进万企”活动,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手段打通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任督二脉”,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实体企业遭遇信贷“玻璃门”“弹簧门”

谈到实体企业遭遇的信贷“瓶颈”问题,南宁一家润滑油公司熊姓董事长忍不住感慨万千:“能抵押的都抵押出去了,厂房、设备、股权……新建的生产线还差小1000万就能顺利投产,偏偏这个时候银行变相收贷,要求增加房产类抵押物,还不允许将现有的油品估值抵押。”

这位董事长说:“我这还是已经在新三板登陆的企业,其它企业的困难可想而知。”

广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罗婧认为,企业盲目扩张的时候,银行不应该盲目支持,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银行应该积极雪中送炭。许多实体企业在顺周期、效益好的时候,四面开花,到处布点,一遇上困难,资金链就紧绷,负债率高达80%、90%,甚至资不抵债,出现破产、倒闭、关停等情况,让金融机构如惊弓之鸟。

监管“鞭策”金融机构“轮番发力”

据了解,广西银保监局等多个部门采取通过监管“鞭策”的办法,推动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法人等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轮番发力”,力求将金融“活水”持续注入到迫切需要的民营企业中。

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资金”。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向广西北部湾银行转贷款业务授信3亿元,并实现3亿元发放。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行长梅世文介绍,这是普惠金融的创新探索,将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成本优势与商业银行的服务优势结合起来,专门用于投放小微企业,是开发性金融“用批发的方式解决零售问题”、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为确保不增加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性融资负担,国家开发银行不收取中间费用。

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50.1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2.86亿元,全年发放民企贷款5.54亿元,贷款余额27.64亿元。

针对融资难问题,国有大行主动发力。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副行长张石强表示,早在2017年建行广西区分行率先与自治区税务局建立“银税互动”合作,瞄准小微企业融资痛点,以纳税信息为依据,推出全线上、纯信用、低价格的“云税贷”产品,单笔最高信用额度可达300万元;2018年建行又通过金融科技,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在市场和同业内推出了首款针对小微企业的手机APP“建行惠懂你”,并将“云税贷”产品部署到该APP上,实现全天候、自助式的预约办理、在线测额、贷款申请、在线审批、支用、还款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截至2019年11月末,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通过“银税互动”和“云税贷”产品,累计为3万余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过300亿元,覆盖全区14个地市、56个县(市)域,为一大批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交通银行通过主动对接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线上政采贷”业务创新。2019年10月31日为柳州市电子科技企业发放广西第一笔“线上政采贷”,授信额度200万元。“线上政采贷”开辟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线上快速融资新通道,为企业和政府、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换搭建了有效的平台。这是交行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大力推动为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供专利权质押融资。2019年末,银行累计为40余家科技型企业通过专利质押担保方式进行融资,累计发放组合贷款4.13亿元。

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专门研发“纳税e贷”“4321担保贷款”“农担小微贷”等20多种担保多样、用款灵活的线上线下特色融资产品。2019年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130.12亿元,服务民营企业客户数超10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35.63亿元,贷款户数近5万户。

针对融资慢问题,地方法人机构充分发挥“接地气”“熟人头”“决策快”“效率高”的优势。柳州银行凭借着自身熟悉当地实体经济的特点,对小微企业1000万元以下贷款业务,制定了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信贷“468”要求更为严格的“436”目标,将平均办理环节优化到4个、申请材料精简至3项、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产品额度从原来的3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借款主体扩大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大大精简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至三级完成,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结效率。

从事网络科技研发的小微企业主覃盛林,与上游企业签订了价值80万元的采购合同,必须在不到15天时间里将货款支付给上游企业,履约时间将近,但公司的应收账款迟迟未能收回,尚有50万元的资金缺口。在了解了柳州银行的快贷产品后,覃盛林只用了不到6天时间,就拿到了50万元贷款,顺利完成了项目。他说:“资金流动才能有财富的积累效应,柳州银行确实是雪中送炭。”

柳州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累计为7612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贷款余额330多万元,提供了7.6万个就业岗位,为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广西农村信用社是直面“三农”最基层的金融机构。广西农村信用社理事长罗军介绍,通过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已顺利实现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业务办理“468”和其他贷款业务办理“三个减少”工作目标。截至2019年10月末,全区农合机构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94亿元,比年初增加187亿元,贷款户数26.47万户,比年初增加1.70万户,小微企业贷款市场占比42.63%。

截至2019年11月末,广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45.82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9个百分点,户数较年初增加10.04万户,利率较去年平均下降18个基点,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办理时间比去年平均减少了21天,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加减乘法”+“五下沉”=深度激活金融需求

2020年广西银保监局、广西税务局等部门将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密切配合,通过“百行进万企”活动,持续针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中存在的各种难题,算好“数学账”,用各种“细节指标”推动金融机构“下沉基层”“下沉实体”“下沉行业”“下沉小微”“下沉商户”“下沉农户”,全面激活金融需求。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汤志华认为,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税务做“减法”,政府部门做“加法”,金融机构做“乘法”,多部门有机配合,才能深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潜力。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广西全区税务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214.76亿元,降低社保费负担13.63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税费成本。这是“减法”。

与此同时,广西发展改革委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等,为银行信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引导企业走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是做“加法”和“乘法”。

截至2019年11月,“银税互动”累计发放贷款527亿元,惠及企业4.65万户,提前超额完成2019年500亿元的任务目标,有效帮助企业获得便利融资。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广西银保监局等多个部门抓住“顶层设计”,走“造平台”“强对接”之路,引导金融机构的视野向基层、向小微企业、向民营企业、向乡镇村屯的农户需求延伸。核心是构建“诚信纳税+诚信金融服务”平台,将政府信息资源与银保监局的“监管抓手”齐抓共推,打造“全面推进”“精准发力”服务实体经济的局面。

从“百行进万企”的制度设计来看,全面考虑为企业覆盖面及银企对接效率,为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造平台”,优化对接效率,着眼于为正常生产经营、信用良好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只要是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并且企业2018年度在税务部门纳税信用评级为A级、B级或M级,不存在逃废债等失信记录的企业,只要有融资需求,都能获得银行金融机构的关注。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聚焦“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百行进万企”活动明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投资公司、大型在建工程、SPV 等特殊领域和形态的企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六类机构不纳入此次活动范围内,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大水漫灌”。

与此同时,银保监局通过“细节考核”的方式,对金融机构进行“鞭策”,要求不同层级的金融机构全员参与,练好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功”,各银行机构发动从客户经理到行长的全条线、前中后台各部门上下总动员,全员参与到“百行进万企”的工作中来,实行按地市(县区)分层对接,确保工作无缝推进、不留死角。

桂林银行董事长吴东表示,银行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内部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激励,激发“能贷、愿贷、敢贷”内生动力。尤其是严格制定并分解年度小微企业服务目标,保持增长并合理控制融资利率,内部考核提高小微不良贷款容忍度等等,释放基层机构和人员服务企业的“敢贷”动能。同时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研发丰富的线上、线下产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以税定贷、秒批秒放”税贷产品“桂银乐税贷”,将申请、审批、放款等环节均在线上完成,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无抵押”“免担保”“智能化”极速审批。

横向来看,税务局、银保监局等打通“信息屏障”,多方协同,实现政府“信用资源”和银行机构“资金资源”“无缝对接”的优势,构建“多家抬轿”的合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自上而下的渠道对民营企业、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精准研判”,税务局对企业纳税情况、诚信现状进行“无死角”的掌控,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同行信息互通有无的方式明确授信、放款的时间节点,各地银行业协会则充分发挥好行业组织作用,目标是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毅博士认为,只有通过“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原则和自主经营的工作定位,才能逐渐建立起服务中小微型企业、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而不是搞简单的政策性、强制性、运动式做法。“前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后者则很容易涸泽而渔。”

数据出“实绩”,创新出品牌。要充分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依托金融科技从海量民营中小微型企业中筛选出具有特点的,进行精准定位,根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和偏好,“量体裁衣”研发和提供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循环贷款等金融产品,不断满足企业的需要。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新华财经 •调研 | 安徽淮北:“党建+信用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引活水
2018年以来,淮北市抢抓“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机遇,上下联动,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把党建成果转化为信用村建设成果。


华夏保险内蒙古分公司:文化固本 管理强基 “大个险”蹄疾步稳


新华财经 •调研 | 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智慧”的养老金融探路者
目前,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在探索“金融+科技+养老”新模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正围绕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等核心目标客户深度融入当地养老生态...


新华财经 •调研 | 优化供给 提升效率让金融更加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贵州实践
贵州省金融系统近年来把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心放在优化金融供给和提升效率上。一方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与优化信贷结构同步、持续推进;另...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