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中国人理财方式大变迁:从单一到多元 从国内到海外

中国人理财方式大变迁:从单一到多元 从国内到海外 [《金融世界》2019年10月号 ]

前几年风靡全国的各类“宝宝”类货基和P2P网贷,打开了全民理财的大门;如今海外投资已越来越普遍,多元化的全球资产配置成为趋势。

本刊记者  唐雪恋/文

 

中国人理财方式大变迁

 

 

建国初期高达252%的存款利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国库券、九十年代的股票热,已悄然定格在了过去;前几年风靡全国的各类“宝宝”类货基和P2P网贷,打开了全民理财的大门;如今海外投资已越来越普遍,多元化的全球资产配置成为必然趋势。中国人理财变迁史大致可以分为银行储蓄时期、股市楼市时期、互联网金融时期、全球资产配置时期。

 

银行储蓄时代:“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围墙上那些已经斑驳的标语,记载着来国民理财方式变迁史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银行业依托国有背景,发展迅速,银行储蓄成了为数不多能让资产不断增值的方式之一。1949年,国家百废待兴,一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利率高达252%;到了1955年,利率仍然达到14.4%。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有效地动员了社会闲散资金,保障了国家生产和建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及指标计算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峰值42.1%,随后开始下滑,并在2016年降至36.14%,整体来看,近20年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基本维持在30%-40%的区间,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直稳居世界前列。

在银行储蓄时代,国民的理财方式较为单一,想要资产保值,除了储蓄之外,就是买房、买黄金等,但购买此类高价值实体物品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门槛都太高。而银行储蓄以低门槛、高安全性,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资产的保值增值。

然而,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逐渐降低和物价的不断提升,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再意味着安全有保障,新的普遍性理财方式亟待出现。

 

“炒股”时代:投资者风险意识日益觉醒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金融市场加速发展,国债、股票、基金等新的理财方式相继涌现。

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在国家开放国库券转让后,可流通的国债变成能赚钱的有价证券,这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银行存款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末。

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原始股”,中国股票开始正式登上金融历史舞台。1993年2月16日到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从1558点跌到325点,跌幅接近80%,突如其来的暴跌让刚刚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了投资的风险。

1998年3月,中国第一批公募基金公司诞生了。2005年6月6日到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从998点涨到了6124点,公募基金为许多不敢直接投资股市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替代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基金产品数量从1998年仅有的5只封闭式股票基金发展至今已超6000只,管理资产合计超13万亿元。

同时,股票基金市场的波动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寻求多样化的理财方式分散资金风险。

 

互联网金融时代:全民理财的大门打开

随着互联网席卷全球,传统行业亟需转型,金融行业也不例外。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理财业务,开创了互联网理财的元年。余额宝依托支付宝平台,凭借着比银行更高的收益率迅速风靡全中国,仅上线18天余额宝用户数迅猛增至250万人,累计转入的资金规模超过66.01亿元。余额宝的出现让许多人萌生了理财意识,打开了全民理财新时代的大门。

余额宝的火爆,迅速吸引了各方巨头的关注。百度、腾讯、小米等中国互联网巨头们随后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宝宝”类金融产品。甚至连传统的制造业和电信企业也参与到了这一场金融变革之中。

2014-2015年,P2P网贷行业飞速发展,带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大爆发。第一网贷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28049.38亿元,同比增长137.59%;较2014年的3291.94亿元增长752.06%。历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累计4.44万亿元。

相比于传统理财产品,P2P理财产品门槛低、资金运转快、手续便捷、收益高,因此迅速得到普通投资者的青睐。然而野蛮生长带来的弊端逐渐显露,P2P行业迎来严监管下的“洗牌期”。自2018年以来,P2P行业成交量不断下降、平台数量不断降低。据网贷之家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6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893.81亿元,同比下降50.86%。

 

海外投资时代: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以前受制于顶层制度限制和人们理财观念滞后等因素,中国人的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国内。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不断深入,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自贸区试点、“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顶层制度放开,国内投资者可以更方便地投资于海外市场,加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高净值人群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不断上升,海外保险、海外房产、海外二级市场投资等全球资产配置如今已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共同选择。

目前,中国个人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仅为4%-5%,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家庭海外资产配置达到15%左右。从与发达国家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上的差距来说,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海外可投资产增速从2012年到2017年增长率为38%,而从2018年到2023年的预期增长率将是20%左右,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预计到2023年将达243万亿元,这也保证了未来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将持续稳定增长。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海外置业趋势报告》显示,高达80%的受访中国高净值人群表示在未来有海外投资需求,超过半数已有海外投资经验。

FT研究部门对中国居民海外配置资产进行的统计显示,72%投资海外住宅地产,35%投资海外股票,24%投资寿险产品,其余还有20%投资固收产品、16%进行海外储蓄。就海外投资的动机而言,63%的投资者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是为了分散风险、35%为了资产安全。此外,子女教育、移民出境因素也是首要原因,分别占比56%、36%。而有29%的投资者是为了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浙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保障供给畅通
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上世纪90年代时只是“金融小省”,无论是金融体量还是发挥效用都“微不足道”。此后,浙江金融服务不断提质增效,对外开...


天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打造金融对外开放高地
天津作为北方对外开放门户,见证了中国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自贸区建设机遇,天津针对实体经济需求和市...


改革添活力、强动力、释红利效应发挥 国企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改革落实,推动国有企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在...


中国税收:走向现代化的“税”月春秋
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保证了财政正常运行,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