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调查 > 当文创与金融“相恋”

当文创与金融“相恋” [《金融世界》2013年10月号 ]

破解文创企业融资难,“板子”不能全部打到金融机构身上,文创企业也应从自身找问题。

本刊记者 孙弢/文

近期,一部以蒙古大汗忽必烈为主角,再现元朝建立、中华一统的历史大剧《建元风云》正在多个地方电视台上映。

无论是动用上千匹战马的宏大场面,或是各种特技的运用,再或是胡军、唐国强等著名演员的加盟,都为这部剧作成功增色。而正如同战场中的运筹帷幄,在《建元风云》背后还有着不为人所熟知的资本运筹。

《建元风云》由北京阳光盛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制作,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影视制作、发行的民营企业。近几年因为拍摄的剧本增多,资金需求量大,出现资金短缺。但鉴于没有任何抵押品及应收账款的质押,按照常规申请无法获得贷款审批。与企业沟通了解之后,浦发银行通过“影视组合贷”产品向该公司提供了1500万元的授信,投资项目得以进展顺利。

在北京的影视制作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类似案例并不鲜见。北京市金融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生贷款余额536亿元,同比增长20.6%。

“现在,圈内有个形象的比喻,称文化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个富矿’,因为在经历了改制、转型后,文化产业几乎是最后一个面向资本市场开放的行业。”华盈星影视传媒基金首席创始人李尔葳这样说。

然而,在一片繁华的投资热背后,矛盾也逐渐凸显。

由动漫、影视、传媒、旅游文化等多层次组成的文化产业,聚集了众多有创意的中小微企业,却缺少资金及多样化的金融支持;投资方大多局限在投资文化股权上,而忽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项目投资;社会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信心不足等……所有的这一切让看似“无缝对接”的文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拥有了最近但又最遥远的距离。

文创企业的“单恋”

“我们其实并不缺钱,这次主要来看看能不能就数字版权抵押和一些机构负责人碰撞出火花。”徐蕾蕾是北京盛世骄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她坦言,“像影视剧这样的无形资产,融资时难以被投资机构认可,同时很多企业对政府部门相关政策了解不畅,与金融行业也少有沟通,更缺乏通过银行融资的常识。

“投资方找项目不易,好项目找资金亦难。”徐蕾蕾的话道出了不少文创企业的心声。 

事实上,在京金融机构并不缺少针对文创企业推出的创新产品。

据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政策法规处统计,目前北京地区有16家银行都推出了文创贷款,有3家信托公司成立了文化信托,有3家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文创保险,有包括国际版权中心在内的4家交易所可以针对文创企业进行新型交易。此外,投资文创产业的VC/PE数量则更多。

但为何身处其中的文创却没有感受到如此丰富金融资源的存在?

“一直以来,文化和金融都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科瑞集团创始人、监事会主席彭中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文化和金融作为两个不同的行业,有着各自的规律和思维定式。

“文化是发散而浪漫的,但金融是理性而集中的,金融机构管理者思考问题的方法肯定不同于文创企业。所以要实现两者的对接,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有一个转换器,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共同语言进行对话和交流。”彭中天指出。

他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让企业信用在不断叠加,让文化分散的资源得以聚集,让资金在这里集合,然后在中介服务帮助下形成一个对接、交换、交流,使资本更优化,让文化更有价值。

2013年8月30日,为促进文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深度交流、全方位对接,“2013首都文化金融服务季”首场影视对接专场活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举行。首场活动当天,即吸引了10余家金融机构及50余家影视企业到场参与。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各类型的金融机构、各形态的文创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坐在一起,平心静气、踏踏实实地做交流、搞对接,既能在当下解决一批文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思路,积累资源。”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柯永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同于各种论坛主讲人自说自话的“单向传播”形式,对接活动创造性地采取了时下热播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方式。

“去年我们跟基金等机构合作开发了‘影视组合贷’,由其他机构出资3000万,银行出资6000万,组成资金包,向多部电影、电视剧提供融资,针对每部影视剧投资额度进行优先劣后的安排。”浦发银行北京分行中小企业经营中心总经理赵可介绍过该行“影视通”后,并未立刻走回台下的座位,而是站立等待台下企业为他“亮灯”。

“请企业为金融机构亮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赵可就申请标准门槛等问题解答了一些文创企业的疑问。这一互问互答的轻松氛围也使得在场的金融机构、企业得以放下防备与戒心,展开一场“真心话大冒险”。

轮到徐蕾蕾上台发言,她打算直奔主题。“我们是一家从事影视内容新媒体发行与运营的机构,拥有大量的数字版权资源。之前也和银行、基金公司打过交道,但几次与过招后,我们发现,数字版权并不能为融资增添筹码。”

“我们的数字版权资产已经超过8亿元,能不能帮我们把这部分版权资产盘活?”徐蕾蕾向金融机构抛出了困扰企业多年的一个疑问。

然后,正如她此前所预料的那样,在场的金融机构并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回答。

“我们也在尝试性地开发新的信用贷产品。但现在针对数字版权的确权、估值及抵押还存在着障碍。”国华文创融资担保公司市场部经理罗勤解释说,这里的障碍主要还是在法律层面。目前版权质押所针对的著作权是一个全权,质押后不影响其交易。而数字版权只是著作权中一类子项权利,从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反馈意见来看,目前还不能作为质押标的。

对于这样的解答,徐蕾蕾并不十分满意。“实际上,在市场操作中,许多影视节目投资之后其实是分权的。比如电视台如果作为一部剧的投资方,它可以将卫视这部分权利分走,而新媒体相关的权利又可以由另一家公司来做。所谓的著作权实际上已经拆分了。”她质疑说。

记者发现,上台发言的各家银行无一例外,均着重于大力营销本行设计的版权与应收账款的抵押贷款。

在茶歇时间,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的负责人与记者闲聊时道出了实情:“影视企业放贷款对金融机构来说很难。银行所看重的资产也恰恰是影视公司所缺少的。”

由于双方存在天然的障碍,银行往往倾向于做安全系数较高的信用贷、抵押贷。“金融机构的模仿、复制能力都是很强的,无外乎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行优势进行再创新,所以产品内核大多大同小异。”前述负责人直言。

然而,有意思的是,尽管产品内容高度同质化,但却没有一家银行因此被企业“灭灯”;反之,由于创意模式不清、财务状况不明等原因被“灭灯”的文创企业却不在少数。

“非常明显,银行仍然是文创企业最想获得的融资渠道,因为银行的融资成本偏低,同时相对持续、稳定,获得贷款的企业也有信用增进机制。”罗勤指出。

但对于文创企业频繁抛出的“橄榄枝,银行却表现得则颇为谨慎。从现场文创企业老总与银行机构负责人交流时“细声细气”的交谈方式,不难感受到,在与文创“交往”过程中,手握重金的银行占有绝对主动权。

金融机构的强势,使得此次“非诚勿扰”见面会多少有几分“单相思”的味道。

急需拓展融资渠道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创意产业测评中心发布的《中国创意产业高成长企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67%的文化创意企业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还有24.71%的企业仅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共同发展,采取其他融资方式的企业则非常少。……(全文7871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资产证券化时代来临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容,给金融机构带来重大机遇,也给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光大金控之忧
光大金控若要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基础管理和风险控制。


消费金融公司夹缝求生
受制于内外部因素,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行业发展困惑颇多。


私人银行求变
在经历了规模快速扩张后,国内私人银行开始寻求精细化发展。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