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华夏巨亏为哪般

华夏巨亏为哪般 [《金融世界》2013年10月号 ]

基金管理人、股东、基金持有人三者利益能否兼顾,直接关系到一家基金公司的崛起或没落。

本刊记者 罗三秀/文

一年多前,王亚伟和范勇宏这两位核心人物的离职,一度把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基金”)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今,用“物是人非”来形容华夏基金的现况是再贴切不过。经历了持续人事震荡的华夏基金,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家被喻为“最赚钱的基金公司”开始显露疲态,2013年上半年,华夏基金的投资业绩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罕见的巨额亏损。

人们不禁想问,这个公募基金业的巨头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这家书写了行业传奇的公司出现如此引入注目的投资亏损?

回答这个问题,看似容易,却又没那么简单。

巨额亏损

今年8月26日,随着华夏基金旗下各基金半年报的悉数披露,华夏基金上半年的整体业绩也浮出水面。

在华夏基金旗下42只基金(A\B\C类合并计算)中,26只基金亏损,仅有16只基金盈利。三只指数基金则亏损最严重。其中,华夏上证50ETF、华夏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联接基金分别亏损23.58亿元、21.33亿元、20.66亿元。此外,华夏能源ETF、华夏材料ETF、华夏中小板ETF、华夏金融ETF等4只指数型基金分别亏损5960.44万元、5620.28万元、5364.97万元、2894.32万元。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基金规模排名第一的华夏基金各基金今年上半年亏损额达到89.06亿元,成为投资业绩亏损最多的基金公司。相比之下,在二季度基金公司权益类资产排名中,广发基金位居前五行列,且是排名前5名的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二季度权益类资产规模实现正增长的基金公司,盈利6.46亿元。

回看2012年上半年,华夏基金旗下各基金合计盈利86.22亿元,位居行业之首。两个年度业绩反差之大,着实令人瞠目。

如果剔除指数基金这一亏损重灾区,华夏基金二季度的整体业绩表现也都欠佳。

来自海通证券的数据显示,华夏基金权益类产品单季平均收益率为-2.1%,在70家基金公司位列第44名;固定收益类产品单季平均收益率为0.12%,在70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42名。

这些数据表明,华夏基金的业绩不复当年之勇,但问题出在哪里?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在回复媒体询问时,认为不能简单地看成亏损和赚钱,主要是指数基金亏得多,指数基金是跟踪指数的产品,指数大跌,产品自然亏得多。

根据好买基金投研总监乐嘉庆的测算,华夏基金的指数基金规模大约有600多亿元,而指数基金二季度都跌了10%以上,这意味着该部分基金的投资亏损也有60多亿元。

真相何在

从“盈利王”摇身变成“亏损王”,华夏基金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反差引来外界关注。

有人认为,华夏基金上半年的亏损是受规模所累。在弱市中,规模越大基金亏损越多。在相同涨跌幅度下,华夏基金的绝对盈亏数额也是最大的。

乍一听,这种分析有些道理,但不难发现,最近几年A股熊霸全球资本市场,华夏基金规模也一直在公募基金业遥遥领先,但过去几年并没有出现因为规模大而业绩表现较差的现象。

是输在指数基金规模过大?有人认为,华夏基金指数基金规模较大,指数大幅下跌时,庞大的指数基金规模也将产生巨额亏损。

这种观点不无道理。早在2004年,华夏基金公司领先同业推出了指数基金,今年指数基金进一步扩军。今年上半年,华夏基金一共发行了华夏上证能源ETF、华夏房地产金融ETF等5只细分行业指数基金。问题是,早前成立的华夏沪深300ETF及其联接基金,规模就已高达400亿元左右,并非没有经历熊市的洗礼。

那是输在人才流失?有人认为,在遭遇多位优秀基金经理离职后,华夏基金投研能力有下滑趋势。

诚然,自王亚伟、范勇宏离去后,曾是华夏基金投研团队核心管理人物的刘文动于今年5月辞职。此外,华夏基金各基金出现大面积的基金经理调整。“今年以来,华夏基金整体业绩还行。”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告诉记者,但最近两年,华夏基金投研人员变化很快,队伍经历大换血之后,整个投研团队的投资能力还需要观察。投研团队的不稳定对华夏基金业绩的影响是明显的,该公司的基金投资业绩确实比一年前有所下滑。

华夏基金的公告显示,……(全文3055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中国平安的创新与争议
平安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敢于创新与颠覆的理念,但也因此招致不少质疑。


光大证券未了局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虽已定性,但善后工作远未结束,证券市场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暴露无疑。


中金:“贵族”的没落
随着“大项目”日渐枯竭,中金公司由盛而衰。经营惯性之下,业务转型殊非易事。


纳斯达克败诉
SEC为新兴佳“平反”,或助力中概股在美重拾信心。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