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特别策划 > 前海故事

前海故事 [《金融世界》2013年10月号 ]

背靠深圳,毗邻港澳,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前海肩负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探索使命。在前海故事中,既有先行先试的激情,也有频遭掣肘的无奈。前海故事,精彩与否,不只取决于试验者的勇气,更取决于决策者的胆识。

本刊记者 孙薇薇 张玉洁 曹杰/文     

“以前要来这里,连条正儿八经的路都没有,下场雨别提多难走了。但你看,这里很快就要大变样了。”广东省渔政总队南山大队的老曾说,从2010年4、5月份开始,随着挖掘机、货车一波接一波开进前海,这片海湾,正一天一天变换着模样。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蛇口半岛的西侧,珠江口的东岸,地处珠三角区域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汇处,与香港、澳门毗邻,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均由填海造地而成。

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利用前海粤港合作平台,推进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逐步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前海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建设随即迅速展开。

仅仅两年之后,国务院对前海的支持再次升级。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下称“《批复》”)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

其中,《批复》明确提出,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赋予前海八项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特权”。

前海金融改革大幕由此正式拉开。

目前,经国家批准正在全国推进的区域性金融改革有近30项,各个区域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前海的使命就在于,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探索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招商证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阮华伟表示,前海是中国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最佳选择:前海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背靠深圳经济特区,辐射珠三角,具备极佳的地理优势,同时是全国面积最小的改革试验区,风险可控;其次,具备产业优势,可以通过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良性互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此外,具有创新优势和政策优势。

《批复》极大激发了前海方面的热情。

今年7月,前海管理局进驻建设中的前海区域,与众不同的是,管理局办公室是由在货轮上用了30多年的集装箱拼装的。选择集装箱办公室的原因只有一个——建造时间短。

截至今年8月20日,前海合作区共批复入区企业1465家,其中,金融企业达1054家,占全部入区企业总数72%。一些知名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抢滩前海。

然而,同很多其他金改试验区一样,前海的金融改革创新也并非一帆风顺。

“目前,能落实的政策都落实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了。”一位前海观察人士表示,虽然前海已经被赋予了非金融类计划单列市的权限,但未能在行政职能上获得金融突破的特权,前海金融试点的实质内容,还需等待国务院的批复。

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将国务院批复的八条金融创新政策归纳为三类:一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二是降低香港金融机构进入门槛;三是推动前海金融总部集聚发展。

然而,截至目前,这三个方面距离预想目标,还都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一些关键政策尚未落地,同时,前海的硬件建设尚未完成,在降低香港金融机构进入门槛、推动金融总部聚集方面,尚没有太大动静。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开闸、股权投资发展,以及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揭牌,是前海故事中最大的看点。

人民币跨境贷款:规模做大有待政策支持

在前海的诸多实验中,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最为引人注目,被视为推进资本项目放开的重要一步。

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的人民币规模增长迅速。到2012年9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达6600亿元人民币。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大胆预测:香港人民币存款或将在2013年达到2万亿元。

“随着港澳等地境外地区人民币存量资金的不断增加,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机构、企业和个人也将不再仅仅满足于人民币持续平稳升值所带来的基本保值功能,对人民币资金‘回流’内地和寻求保值增值出路的需求日趋强烈。”深圳力合金融控股公司首席战略官盛立军表示。

事实上,在此之前,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人民币回流机制的探索已经开启。

然而,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方面,审批程序复杂、人民币募集资金回流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碍。

首先,实际审批周期长。国内企业在向发改委申请发行常规企业债过程中,目前一般都要6~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申请在香港发行人民币企业债,估计审批周期至少要1年以上。其次,内地非金融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不能直接汇入境内,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境内金融机构赴港发债的积极性。

于是,在前海“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的试验中,跨境人民币贷款被寄予厚望。

市场人士认为,通过开放香港人民币贷款业务,有利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还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贷款的需求,进而推动人民币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流动。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将其比喻为:在资本管制之墙上钻开几个洞。

2012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布实施《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人民币跨境贷款香港对内地单向开始起步。

《暂行办法》规定,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可以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并通过深圳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结算。

而在此之前,境内金融机构向香港发放人民币贷款路径也已然明晰。

2012年3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指出,境内银行向境外发放贷款,执行央行的利率政策并受央行监管,不需要向香港金管局报备。

2013年1月28日,深圳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正式开闸。

在项目签约会上,15家内地企业与8家中资银行的香港分支机构及7家外资银行签署总金额20亿元的贷款协议,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与农行香港分行签约了60亿元的意向贷款。另有两家深圳的银行向内地企业的香港项目提供了6.2亿元贷款,令跨境贷款呈双向流动。

在这些企业中,主要承担前海一级开发、二级开发,以及产业战略投资等职能的前海控股所签协议最多,前海控股希望通过香港较低成本的资金来进行前海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过,截至目前,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规模仍然较市场期望有较大差距。

近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长李强在出席2013年财资市场高峰论坛时表示,目前,前海有10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申请的人民币贷款跨境额度,共计70亿元。

而这远低于业内早先预期的500亿的规模。

内资银行业代表认为,目前,大多数内资银行对于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积极性有限。“因为目前还没有看到实质性的好处。”平安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现有政策过于保守,离岸人民币回流只能流回前海。前海面积有限,能容纳的企业规模有限,现阶段大多数贷款只能投向前海的房地产建设,这样反倒会造成风险的累积。”她认为,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应该有更加精准的定位,前海应当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区。

此外,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也使得跨境人民币贷款规模的发展面临障碍。中信证券研究部指出,随着深港两地跨境交易越来越多,跨境贷款的条件逐步成熟,但其中的法律和制度风险需要防范。

“关键是两地的法律适用问题,以及抵押品是否会互相承认。一个香港的银行会不会给深圳客户贷款,有时取决于抵押品是否有效。而内地客户借款的银行可能既有香港银行,也有内地银行,这样一来,当客户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第一抵押权是深圳的银行,还是香港的银行等问题需要厘清。”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黄晓萍表示。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由于内地与香港人民币贷款存在较大利差,可能出现的套利并由此扰乱内地信贷市场的风险不容忽视。

在此问题上,监管部门的态度也非常谨慎。

深圳人行对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实行余额管理,试点的额度将控制在香港人民币规模的10%以内,首次试点额度不高于500亿元;实行跨境账户与境内账户分离管理;对资金流向跟踪监督;并对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资金的用途做了严格规定: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不得用于委托贷款,不得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房产等。

而业内一些人士对现行政策能否堵住套利空间表示担忧。“投放到前海的贷款是基础货币,获得贷款的企业可以通过转存银行的方式获得杠杆从而使资金流向前海以外的地区,监管部门的审核未必能堵住套利空间。”一位银行人士表示。

招商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高级经理陈在中则认为,目前,跨境贷款备案制只是徒有其表,其实还是审批制。“在没有前海之前,很多境外人民币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渠道已经流回境内。应当将那些暂时‘灰色’但符合未来趋势的东西尽快阳光、合法化。”陈在中说。

世界级PE中心:谨防有名无实……(全文8982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港媒看前海

2013年初,在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和市长许勤出席的“市领导与港澳委员座谈会”上,香港区委员共提交了54个政协提案,其中近三分之一聚焦前海,建议深港宜利用前海开发和优惠政策的优势,将前海打造成财富管理的“东方瑞士”。

——文汇报

人民币跨境贷款的试点,使得前海企业可以更多地利用香港低成本的资金,香港金融机构可以直接放贷,让人民币在前海基本实现跨境流动,实际上是资本项目放开的突破。

——香港经济日报

随着人民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人民币的资金链也陆续成形,紧接出现的便是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定价。以香港在人民币离岸业务上现行的优势,对离岸人民币的定价权制订有莫大帮助。前海的金融发展除了给两地带来商机之外,也有助于中央掌握人民币的定价权,推动利率自由化。

——香港商报

前海目前仍是一片空地,但各项规划十年之内将全面竣工,其资金需求将数以百亿计,如果考虑到前海金融企业将来的融资需要,那么香港现有的人民币资金有可能是杯水车薪。为了吸引更多人民币资金,进一步造大人民币资金池,有关方面争取人民币资金的动力必然更大,不论是受惠息差扩阔而调高人民币存款息率,还是金融创新方面推出种类更多及回报更高的新产品,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也肯定获益不浅。

——香港商报

不少人一直称前海为“下一个中环”,惹来不少港人惶恐。其实,大可不必担忧。一方面,称作“下一个”,自然是因为前海尚且滩涂一片,中环只是远景;另一方面,前海特区的定位与中环有着更密切关系——配合发展港人引以自豪的高端服务业,所以“深度合作”才算真正点题。

——信报

对香港而言,前海更似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毕竟,没有香港就难有前海,有了前海,则香港的潜力只会更大,无论对香港的金融、经济以及就业等等皆然,简单一句就是“前海好,香港更好”。所以,对于前海的发展,香港不但应乐见其成,业界还当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则肯定能为前海、为香港,以至为中国发展贡献更多。

——香港商报

前海如何定位

对于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的中国而言,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风险无法估量,顶层设计不可能一下子铺开,需要在特定领域和区域,在可控范围内进行试验。

从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产业环境等多方面来看,前海都是开展金融改革区域试点的战略选择。

但深圳证监局局长焦津洪等专家建议,在发展前海的过程中,还需处理好与其他地区的关系,促进中国的金融改革多点并进。

内地与香港的“战略桥梁”

对于前海的建设,香港各界的看法并不统一,香港学者将前海看作是香港中环的“备胎”,有“香港第一健笔”之称的林行止在《信报》上表示,“将比特区更特的前海,最大功能在于成为香港中环(金融中心)的后备城市”。

国内多位专家表示,前海的定位并不应该是香港的竞争者,事实上,前海本身也不具备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只能充当战略桥梁。

香港金融业发达,是全球几大金融中心之一。但与纽约、伦敦、东京相比,香港最大的不足是没有足够的经济规模和腹地,缺乏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纽约、伦敦、东京分别背靠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金融与实体经济联系较紧密,金融中心有很好的深度和厚度,基础牢固。近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是难以为继的。

香港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其金融服务业在GDP的比重近年来呈下滑趋势,2007为19.3%,2008年为16%,2009年为15.2%,2010年为15.4%。其金融业的增长潜力有限,金融中心地位面临较大的挑战。

通过前海开发开放,实现香港金融资源和内地产业资源的对接,拓展香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使香港金融中心获得内地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支撑,具备更好的深度和厚度,更强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香港投资者的信心,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实现两地的共同繁荣发展。

上海的“时间差”……(全文1751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前海应做好顶层设计

谢涌海/文

前海应更注重“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的定位。

首先,前海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区,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央首先给了定位,前海具备地缘优势。深圳人才和金融机构众多,只要把这些资源组织起来,集思广益,可以借鉴香港的一些先进制度进行试验。而上海则要配合中央,解决监管、投资者、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市场高效运作、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等问题。上海要致力于探索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帮助经济转型。两者的定位是不一致的。

其次,从前海公布的时间表来看,第一阶段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到2015年;第三阶段到2020年,前海地区要实现经济生产总值1500亿元左右。如果不能在金融方面取得突破,通过现代物流、IT、创意等产业,就很难吸引机构落户前海。前海应着力打造以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把银行、保险、证券、基金、PE,以及与之配套的律师、税务、评估、会计等这些相对高端且对GDP贡献大的行业做起来。

同时,前海“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的定位对香港也是个机会。

从目前来看,香港的金融机构很关注前海发展,但有点茫然。他们的疑问在于:作为金融机构,到了前海能做什么?到了前海是否能到全国?尤其是规定企业贷款只能投资于前海建设,对香港机构来说,前海的容量有限。但他们关心的这些基本问题,目前还没有比较令人满意的回答。

前海不会对香港构成挑战,香港真正的挑战来自国内整个资本市场开放,香港也必须考虑自己将来的定位。即使是现在,上海自贸区对香港的挑战也比前海大。以金融从业人员为例,上海金融从业人员有26万,已经超过了香港的22万。因此,前海是香港到内地发展的机会,更是香港进一步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机会。

在明确定位的同时,前海应做好顶层设计。……(全文1505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外资银行步履维艰
进入中国10余年,外资银行始终处于“非主流”境地:信贷增长迟缓、零售扩张乏力、资本补充受限、监管达标困难。虽然痴心不改,但外资银行仍...


民营银行求解
想办银行,却碰到“玻璃门”、“弹簧门”;入股银行,却只能“打酱油”,无法获得经营的决策权。对民间资本来说,在一段时间内,民营银行还...


百日肖规
严打股市违规、防控创新风险、改革新股发行…… 履新以来,证监会主席肖钢默默改造着资本市场。 出手不多,但招招直指市场痼疾;知易行难,...


北京故事
历史和传统在带给金融街禀赋的同时,也将变革转型的命题抛在当下。建设国际金融城和区域扩张,是北京CBD建设的重头戏。鼎足三分的竞争格局...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