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公司 > 信达求索

信达求索 [《金融世界》2013年04月号 ]

不良资产资源日益稀缺,平台子公司难以承载转型体量,中国信达想成为一家综合经营的金融集团殊为不易。

本刊记者  张玉洁/文

在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包括银行在内的顺周期金融机构,面临着业绩增速下滑和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而以处置金融不良资产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AMC)正迎来快速增长机遇期。

2013年1月31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中国东方、中国长城、中国信达)中,最后一个公布2012年经营状况。

财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信达实现拨备前利润136亿元,净利润72.7亿元,略高于中国华融,继续保持行业头名。

公开数据表明,这已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连续3年实现利润增长翻番,其管理资产规模也迅速扩大。

不过,一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近3年来的高速增长,部分原因在于资产管理公司基数普遍较低。

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中国信达率先完成商业化转型,设立股份公司,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改革的探路者。

艰难改制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产物,最初设计存续期只有10年,在完成了对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后收缩规模并解散清算。中国信达主要承担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处置任务。

2006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性业务基本提前完成,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问题摆在面前。

当年年底,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向财政部上报转型方案,最终确定统一向金融控股集团转型。

从中国信达转型模式看,AMC改制路径与国有银行如出一辙:或将经历财务重组、股改并引入战投、登陆资本市场三大阶段。但以处理金融不良资产为主业的AMC,财务重组挑战更大。

1999~2000年,注册资本均为100亿元的四家AMC,先后按账面价值,收购了四大行和国开行约1.4万亿元不良贷款。

当时,AMC通过央行6000多亿元再贷款,以及向四大行和国开行发行8000多亿元金融债解决融资问题。

2004年前后,中行、建行等启动第2次大规模不良资产剥离,央行再次提供了6195亿元再贷款,用于收购可疑类不良贷款。

前述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当年接收的不良资产普遍质量较差,回收率并不高。因此,整体来看,处理数万亿元不良资产,必然会给AMC带来巨额政策性亏损,AMC盈利模式受到质疑。

因此,在中国信达的财务重组中,政策性业务剩余债转股资产和债权资产约638亿元,由中国信达按评估值买断。建行持有延期十年的2470亿元金融债,剥离到财政部与中国信达共同建立的共管基金,未来通过利税返还、减持股份等多元化方式偿还。

据接近中国信达的人士介绍,引入“共管账户”后,中国信达的财务报表焕然一新,财政部作为唯一股东推动信达改制,完成商业化转型,信达避免了被解散的命运,政府买单的压力也再度留给未来。

2011年,中国信达启用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进程,此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寻找符合要求的投资者并不容易。经过漫长谈判,社保基金、瑞银集团、中信资本,以及渣打银行四家战略投资者被成功引入,合计持有中国信达16.54%股份。

有业内人士认为,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商业盈利模式是AMC商业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吸引一流战略投资者加盟的重要因素。

中国信达董事长侯建杭用“艰苦”来形容这一过程,他认为,“引战”是转型的关键环节。

但也有人对“战投”,尤其是外资“战投”持怀疑态度。“从国有银行看,外资战投基本扮演了财务投资者的角色,能否真正在公司管理中具有话语权?”一位接近AMC的人士表示。

据悉,在完成了前两个步骤后,中国信达“A+H”的上市准备工作将适时启动。

转型变局

对于AMC转型,财政部确定的原则是“一司一策”。尽管发展方向都是金融综合经营,但根据自身不同状况,几家公司发展方向会各有侧重。

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曾表示,华融资产依托多元化金融业务平台,推行“大客户战略”。

中国东方总裁张子艾设想公司兼具资产管理和保险服务双重特色。……(全文3907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金融世界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评级公司的传言
一则“中国证券业协会拟成立一家评级公司”的传言,引发了广泛的质疑与争论。


南国“硕鼠”
南国置业高管通过间接持股,疯狂减持套现,修补法律漏洞迫在眉睫。


电商谋“利”
经历了价格战的血拼后,市场地位得到巩固的几大电商网站开始谋求盈利。


【金融信息化】邮储信息化:花小钱,办大事
以小型机集群技术为核心,邮储银行逐步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