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调查 > “非主流”的外资银行

“非主流”的外资银行 [《金融世界》2013年03月号 ]

在与中资银行竞争中,外资银行处于下风,亟待转型突围。

本刊记者  张玉洁/文

2012年12月3日,巴西银行筹建上海分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首家南美银行分行即将落户上海,中国外资银行的国别和地区分布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尽管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经过6年市场开放,外资银行仍然是中国市场的“非主流”,市场份额不到2%。

未见“狼来了”

“狼来了”是当年业内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形象比喻。事实证明,外资银行并未对中资银行造成严重冲击。

普华永道《外资银行在中国》年度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国内外资银行总资产2.15万亿元,市场份额从1.83%,微升至1.93%。

上海是外资银行在华重镇。上海银监局数据表明,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贷款、存款和盈利分别占全国比重的69%、71%、79%和77%。截至2012年10月末,上海外资法人银行总资产1.55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始于2006年12月。同年,银监会发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法人银行除设立条件参照世贸承诺,准入程序、监管标准尽量与中资银行一致。

相关统计表明,尽管已有300多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但外资法人银行还不到50家,其他主要以在华分行和代表处形式存在,而只有外资法人银行在吸收公众存款和银行卡业务方面不受限。

汇丰控股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外资法人银行,分支机构超过100家。2011年,汇丰中国子公司净利润34.24亿元,但资产规模尚不如一个浙商银行。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中资银行成绩单更加亮眼。绝大多数中资银行利润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如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2011年,净利润增速基本维持在20%左右。2011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084亿元。

此外,通过股改上市,中资银行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使主要靠自身盈利和母行增资的外资银行相形见绌。

国际金融危机成为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分水岭,中外资银行不同的经营策略导致了业绩进一步分化。

受益“四万亿”投资计划,中资银行在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引导下,投放大量信贷,资产规模不断扩张,而外资银行不具备这种条件。同时,由于受境外股东影响,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大幅收缩,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

“如果外资银行发展速度跟不上中资银行,市场份额就会被进一步稀释。”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专题组相关人士表示。该专题组每年都会推出《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在华外资银行年度回顾是其中一个独立章节。

在东亚银行(中国)常务副行长孙敏杰看来,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还面临更大挑战:伴随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外资银行可能会被慢慢边缘化。孙敏杰认为,外资银行国内市场增速很难继续上升。

网点之殇

目前,外资银行在准入方面仍然面临阻碍,很难获得从事证券交易和银行间债券发行等业务许可。此外,外资银行网点扩张也有一定限制,而这对于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中国市场很特殊。尽管外资银行在国际化方面有优势,但中国市场特点决定了外资银行不能照搬在亚洲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日本和韩国,网点覆盖重点城市,就可以搭建一个高效银行体系。”建行研究部相关人士表示。

同中资银行数万个网点相比,经过近10年发展,目前,仅有汇丰中国、东亚银行和渣打银行三家外资银行网点超过100个。

从地域分布看,相关数据表明,外资银行网点多分布于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一些省份,外资银行即使开设网点,也大多仅覆盖省会城市,尚未形成省内网络化服务体系。

目前,几家网点相对较多的外资银行在东部一些省份刚刚实现了树状结构网点体系,而大多数省份网点还是零星分布。

“这些外资银行在华网点总数甚至赶不上国有银行每年新增网点。由于网点不足,外资银行并不能对中资银行造成实质性冲击,尤其是在零售银行领域。”前述建行研究部相关人士表示。

“零售银行盈利需要形成一定网点规模。”某外资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网点有限,能够接触到的客户也有限。他进一步解释说,开发理财产品需要一定成本,网点客户越多,发行规模越大,盈利就越多。

此外,在国内“贷存比”监管制度下,网点不足将直接影响贷款业务。2011年12月31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对外资法人银行贷存比硬性规定的宽限期结束。当时,尽管39家外资法人银行贷存比指标全部达标,但受此影响,外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发展趋缓。

有业内人士表示,除进一步吸收存款外,部分外资银行更是通过上浮利率和暂停部分贷款来刻意控制贷款规模。可以预见,吸储对外资银行将更加重要。

此外,网点不足同样影响外资村镇银行发展。截至目前,汇丰中国已开设12家村镇银行,网点达到18个。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和澳洲联邦银行均已开设村镇银行。

由于网点各自孤立,外资村镇银行始终无法在区域内成为主流。“外资村镇银行以法人形式独立存在,没有分支机构,资金清算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管理半径太大,协调和管理成本高,无法给企业客户提供网络化服务,外部经营环境也亟待改善。”前述建行研究部相关人士表示。

零售乏力

进入中国市场时,不少外资银行战略定位是零售银行和高端客户服务,个人客户门槛通常设定在100万元以上。10年过去,事实表明,这一战略未获成功,反观中资银行,理财业务风生水起。

外资银行进入初期,时任银监会外资银行监管处处长李伏安对花旗银行服务高端客户战略感触颇深:当外资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时,外资银行华丽精致的贵宾室、训练有素的客户经理令人印象深刻。外资银行长期从事个人理财业务,人才、技术和品牌具有先天优势。

实际情况远非如此。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指出,外资银行已不再仅瞄准高净值客户人群,而纷纷选择放低身段,同中资银行抢夺潜在“进富一族”客户。

汇丰、渣打和花旗均推出了个人理财的双品牌服务,分别针对资产总额50万元以上和5万元或10万元以上的客户提供专属理财服务。

“一方面,网点少,客户资源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时机不好。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银行主推的海外市场挂钩结构性产品表现不佳,甚至出现亏损,第一炮没有打响。由于产品风险暴露引发客户纠纷,外资银行理财品牌遭受打击。”前述建行研究部相关人士表示,在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大面积展开时,相关负面纠纷和报道使其声誉和信任度受到损失。

“近几年,国内市场上面向高端客户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如信托、PE等,外资银行很难给客户配置此类资源。在这些产品方面,外资银行没有任何优势。”一位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产品总监表示。

人才瓶颈

当外资银行扩张网点时,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人才短缺问题成为又一大障碍。目前,进入外资银行工作正变得缺乏吸引力,外资银行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如何留住员工令不少外资银行头痛。

《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指出,2011年,在接受调查的41家外资银行中,13家的员工离职率达到10%~20%。有14家外资银行表示,员工离职率在20%~40%,高于2009年和2010年。

这些外资银行普遍认为,2012年,离职率还会升高。尤其对于零售业务较为突出,以及已在二级市场建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正面临人员持续流失风险,员工往往被新进入市场的外资银行抢走。

超过一半的受访外资银行认为,人才短缺会对收入增长产生“重大”或“非常重大”的影响。

赵先生已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近10年,是为数不多的老员工。在他看来,外资银行工作繁忙,压力大,现阶段上升空间有限。员工跳槽频率高,推高了银行的营运成本。

同时,与中资银行相比,北上广的外资银行在户籍等隐性福利方面不具优势,这些因素导致外资银行吸引熟悉市场的本土人才加盟难度增加。

赵先生所在外资银行处于第一梯队,因此,他有更多选择空间。赵先生表示,一些国内股份制银行,如民生、浦发和兴业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或在其他外资银行中寻求更高职位。

“相比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更稳定,职业前景更好,我倾向于考虑中资银行。”赵先生向记者表示。

人才流失直接降低了外资银行服务客户的水平,而优质服务正是外资银行重要卖点之一。目前,各家外资银行都在争夺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行业经验的管理人才。一家外资银行驻上海的高管说,在中国,拥有10年外资银行工作经验的双语员工能比欧洲同样的人挣得多。

尽管如此,许多外资银行仍在积极招兵买马。《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预计,该行业员工人数在2015年或将提高56%。

除此之外,孙敏杰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还面临股权结构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首先,股东结构单一。外资法人银行基本上是单一股东,缺少本土实力股东的支持。

其次,资本来源比较单一。外资银行股权和债权融资渠道尚未完全放开,只能靠自身盈利和本行组织补充资本。

再次,外资银行高管团队,尤其是外籍高管团队,需要提升本土市场认识。外资银行对国内监管政策把握度有待提高。

第四,高运营成本。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成本要高出10~20个百分点。

最后,缺少独立法人环境。中资银行面对脱媒趋势,有机会参与综合经营,但外资银行还处在传统和单一的商业模式中。

亟待转型

相关报告显示,那些决心在中国做零售的外资银行,仍然看好中国的发展机遇,继续加紧开拓经营网点,布局呈现“双向”延伸趋势:一方面,从东部向中西部拓展;另一方面,在一些重点省份增加网点密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关统计表明,2012年前11个月,共有17家上海外资银行完成增资123亿元。

“2009年,外资银行认定竞争对手是国内银行。到2012年,他们认定自身定位不同,要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考虑是否还要追求规模。”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部主管合伙人梁国威表示,未来三年内,一些外资银行可能不再追求规模、分行和网络。

汇丰中国副行长丁国良也认为,中资银行在经营网络、客户资源、专业人才等方面都相当具有竞争力,外资银行不可能取代中资银行的网络和服务。

为破解转型困局,一些外资银行已转而寻求差异化发展,尝试推出特色服务。

比如,浦发硅谷银行的科技金融服务、荷兰合作银行的农业信贷、北欧银行的船舶融资、澳洲银行的农业和能源金融都颇具特色。

在监管机构看来,外资银行擅长的外汇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银团贷款、贸易融资、财富与现金管理、金融衍生品,以及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等,能够为市场引入成熟的产品和风险管理经验。

普华永道一项调查显示,外资银行认为,未来债务资本市场存在最大机会,其次是结构性产品、利率掉期和货币掉期。外资银行已将目光投向4个目标领域: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中国高净值人群呈指数式增长,使一些外资银行重新审视其零售及财富管理业务。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改革,将为国内进出口公司创造汇率及资产管理套利的机会。”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表示。

孙敏杰认为,目前,外资银行急需通过战略转型促进下一阶段发展。转型需要提升本土化管理水平,同中资银行一样,共享国内经济发展红利。同时,外资银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经营道路。“监管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满足外资银行个性化需求。”

孙敏杰和丁国良一致认为,外资银行应利用天然优势,创造新盈利点。丁国良表示,汇丰最大优势在于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在对公业务方面,汇丰重点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为“走进来”外资企业提供服务。

近日,汇丰中国任命首位“海外中国业务部总监”,负责推进中国企业海外重点目标市场业务。

“做好本土化战略和跨境服务优势两本账,外资银行应该能继续获得较快发展。”孙敏杰表示。

“未来几年,外资银行在经营策略方面,机构上的变化可能不会很大,还会继续保持稳健风格。”前述建行研究部相关人士认为,如何控制运营成本,更好地适应国内监管体制会是重点。”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异化的农信社
合作金融属性缺失,农信社市场化改革道阻且长。


债市东窗事发
多起涉债案件接连曝光,债券市场长期潜藏的“灰色利益链”浮出水面。


家财险潜力巨大
家财险市场潜力非常大,保险公司应在产品设计和宣传,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多下工夫。


阳光路径
阳光保险的上市进程似乎正在加速,但其高速发展背后仍有不少隐忧。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