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金融家 > “财险能人”李劲夫

“财险能人”李劲夫 [《金融世界》2013年02月号 ]

李劲夫既了解财险市场,又有丰富的监管经验,财险业或将迎来严监管年。

本刊记者  杨茜/文

2012年10月,当外界聚焦于项俊波“挂帅”保监会一周年之际,保监会一次大规模的领导班子人事调整也正式浮出水面。

10月,原中国太平集团副总经理兼太平财险董事长李劲夫被任命为保监会主席助理,并负责分管财产险和稽查。这已经是李劲夫第2次出任保监会官员,距离他2011年从保监会调离至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仅一年多的时间。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李劲夫的职业生涯耐人寻味。他的身份游走于保险公司高管和保监会官员之间,丰富的职业经历,使其练就了一身“真本事”。

“此番监管财产险领域,业内还是有一些期待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穿梭“旋转门”

翻开李劲夫的简历,不难发现,其职业路径大致可以概括为“保险公司→监管层→保险公司→监管层”,穿梭在“裁判员”与“运动员”之间。这样的职业经历也被众多媒体形容为“打过仗、带过兵、监过工”,兼具保险公司一线管理经验和监管部门监管经验。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李劲夫与财险业缘分颇深,他出身于当年的老人保,保险职业生涯亦起步于财险业。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财险能人”、“财险老人”是许多业内人士给予李劲夫的评价。

保监会网站的公开资料显示,李劲夫生于1957年,现年55岁,广东阳山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经济师。1983年加入当时的老人保,1999年4月,李劲夫开始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并于2001年开始兼任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3年,李劲夫离开人保,开始进入保险监管领域,并历任保监会南京特派员办事处主任,江苏保监局副局长、局长。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他坐镇江苏保监局期间,江苏省保费规模曾一跃升至全国第一。

2008年6月,李劲夫正式出任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一职。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李劲夫是在当年保监会的一次监管层大规模人事调动中赴京任职的。

当时,财险市场正因手续费的无序竞争而乱象丛生,各家财险公司身在其中也叫苦不迭,整个行业亏损严重。“李劲夫赴京为财险业把脉,显然背负着艰巨的任务。”前述业内知情人士说道。

根据《保险经理人》报道,时至今日,忆起当初刚被调入保监会担任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时的场景,李劲夫仍不免感慨。“劲夫啊,财险再不管不行了。”时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对其寄予厚望。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李劲夫开始对财险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打出了一系列迎合当时行业现状的监管“组合拳”。

2008年,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也就是业内俗称的“70号文”,正是当年在李劲夫等人推动下成形的。

一位财险业资深人士回忆称,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财险行业内掀起一场颇为严厉的检查监管风暴。“‘70号文’下发后,先是让保险公司自查自纠,由于要求比以往都要细致,搞得各个保险公司‘鸡飞狗跳’。那段时间罚款都算是轻的,当时撤职和停业的都不在少数,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

经过李劲夫等人一段时间的大力规范,当时的财险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市场呈现出业务平稳增长,整个行业也开始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直到今天,‘70号文’对整个财险业依旧影响深远。财险市场盈利周期始于2009年,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当年的‘70号文’。”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对本刊记者说道。

在前述财险业人士看来,正是由于当年对财险业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强有力的监管,让很多业内人士对李劲夫印象深刻,并记住了他的名字。

2011年7月,已进入保险监管领域近8年、出任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3年多时间的李劲夫,“空降”至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任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并于2011年10月起任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太平财险董事长、党委书记。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李劲夫来说,是职业生涯的一个新挑战。”

当时,太平财险并没有骄人的业绩,是一个相对“弱小的摊子”。曾有媒体报道称,业内声音认为,改革滞后、战略不清、基层执行贯彻力弱、管理层频繁变动是太平财险业绩难以上升的原因。

一位太平财险分公司管理层人士也对本刊记者表示,由于此前财险公司长期不盈利,集团很多优质资源都倾向了寿险公司。“我们对李劲夫董事长还是有很多的期待,毕竟他对财险业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此前又在监管层任职,深谙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对当时的李劲夫而言,其间的挑战和困难不言而喻。当时还有业内声音认为,李劲夫此前在财险业经验丰富,对于这样一位由监管层“下海”的人士来说,可以去更大型的财险公司发展,但他若能成功将太平财险带入发展正轨,也可算一项大功绩。

据悉,李劲夫到太平财险后,忙于到各地分公司进行相关调研工作,并表示对现状不满意,希望加大改革的力度。

但颇具戏剧性的是,仅仅一年之后,随着一行三会领导换届,保监会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被太平财险寄予厚望的李劲夫又被调回保监会。

据接近太平财险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此前抱有不同程度的期望,太平财险内部很多人对于李劲夫短时间内调回保监会颇有微词。

迎来新挑战

有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李劲夫被调回保监会并升至主席助理,与其能力被认可有很大关系。  

“许多人都会记得,当年他强势出击,治理秩序混乱、恶性竞争等财险乱象。如今财险业又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仍旧需要一个‘镇得住’的人,李显然是不二人选。”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保险业分析师说道。

事实上,自2011年年底以来,财险市场的手续费竞争硝烟再起,保险公司“规模至上”的粗放式经营理念也有再度抬头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保监会有关部门的警惕。去年4月初,保监会召集七大财险公司召开座谈会,闭门怒斥部分险企无视监管法规。随后,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即“39号文”。

“这说明整个市场的走向已经让监管部门忍无可忍。”前述业内资深人士说道。

在另一位业内知情人士看来,虽然“39号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整个财险市场违规的苗头,但财险公司再次隐现的“大干快上”式经营理念,还是引起了保监会的重视。

在很多受访业内人士看来,李劲夫此次被调回保监会并分管财险业,又将肩负重整财险市场格局的重任,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

2012年的新浪金麒麟论坛上,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梓木在保险业分论坛上表示,2012年财产保险利润已经大幅下滑,产险业到了难以为继的状态,表现在产品同质化、服务特色不鲜明、经理管理不规范、简单粗放、效率不高、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没有形成等方面。

一些受访业内人士也表示,除了整治财险市场外,上述财险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李劲夫未来需要着手解决的。

前述保险业分析师表示,李劲夫之前在太平财险任职,对于整个财险市场情况大致有一个掌握,又有着丰富的监管经验,“2013年的财险市场有可能将是一个严监管年。”在他看来,李劲夫治理市场的强硬手段与项俊波的“铁腕”风格相似。

此外,他还表示,未来综合成本率上升将给整个产险行业利润率带来较大的压力。“目前来看,我们并不太看好产险2013年的表现。但毕竟李劲夫有着丰富的监管经验,在监管适当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出现整个行业亏损的情况。”

在2011年的“第四届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上,李劲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达他对财险业的一些看法。

他表示,较国外成熟市场而言,我国的财险市场仍存在“空白”地带,譬如广大农村市场、中小企业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各种责任保险等领域。“财产险领域亦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个性化不足的问题,这源于产品创新上的不足。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是机会所在。整个财险市场正在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运作,可以说,我国的财产险市场是大有可为的。”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何宝的挑战
业绩下滑、人员不稳,年轻的博时基金总经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郭树清的506天
虽然是任期最短的证监会主席,但郭树清的“新政”对资本市场影响深远。


肖钢的新征途
担任证监会主席“任重道艰”,平衡监管与创新的关系成为了肖钢的新课题。


丁当:诗人的金融人生
企业人和文人的双重身份,给了丁当更敏锐的视角,以及对企业和行业更深刻的体会。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