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金融家 > 毛振华的角色转换

毛振华的角色转换 [《金融世界》2012年09月号 ]

从公务员到商人,再从商人到学者,毛振华的选择总让人捉摸不透。

本刊记者  孙飞/文

2012年7月31日,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诚信”)在香港的子公司中国诚信(亚太)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下称“中诚信亚太”)揭牌开业。

今年6月底,中诚信亚太获发香港证监会第10类受规管活动牌照,成为第一家在香港获得金融执业牌照的中国大陆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的国际化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这场北京、香港两地同步举行的揭牌仪式中,中诚信创始人毛振华亲自前往主持香港会场。

尽管声称已经离开中诚信的管理层,但是很明显,毛振华对自己创办的评级事业仍无法割舍。

毛振华现在有两张名片,一张中诚信的名片称呼是“Founder”(创始人),另一张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博导”。

在2007年中诚信成立15周年时,毛振华宣布将主要工作转向学术研究。

“尽管已经不再管理具体评级事务,但是从集团层面来讲,毛总在决策等方面还是起了很大作用。”中诚信员工透露。

中诚信办公室主任杨蕾表示,“虽然毛总现在做一些偏学术的东西,但对于评级还是有特殊的情结。”

毛振华这次的角色转换可谓不够彻底,毕竟,作为创始人,很难完全对公司的发展置之不理。但在创建中诚信的时候,毛振华却是实实在在进行了角色转换。

毛振华1964年出生,在金融圈里,与其他“大佬”相比,岁数并不算大,曾在很长的时间里被称作“小毛”。

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总是走在同龄人前面,可以说是“少年得志”。1979年,年仅15岁的毛振华就考上了武汉大学经济系,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

据知情人士介绍,上大学时,毛振华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就“远远超越他的年龄”。他还喜欢写诗,正楷字“可以媲美字帖”。

大学毕业后,毛振华被分配进入体制,一路顺风顺水,并且每次都是破格提拔,21岁就是正科,23岁副处,也从湖北省政策研究室调到国务院研究室。

毫无疑问,年龄是其仕途的巨大优势。如果继续在官场上谋求发展,毛振华必然“前途无量”,但人生轨迹的转变往往都难以预料。

1992年年初,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

受南巡讲话影响,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毛振华也是其中之一。

后来,毛振华曾回忆道,当时自己成了“公务员里的机会主义者”,他急切地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单位的第一号人物”,哪怕是“西藏的一个县委书记”,但是体制内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或许这也是毛振华最终选择“下海”的原因,在市场中,他实现了“成为第一号人物”的愿望。

下海以后,毛振华经常与朋友讨论,想做一个 “中国没有的东西”,偶尔在广播上听到的“穆迪公司调高了中国政府的发行债券信用等级”的字句让他印象特别深刻。

由此,毛振华希望组建一个中国自己的国际级评级公司。经过不断的游说,毛振华终于拿到了人民银行金融业务许可证,国有股东资金也逐渐到位,中诚信在1992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

在此之前,国内已经出现了相对比较规范的信用评级公司,如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但是“它们当时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成立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在当时可以称之为地方性的评级公司,中诚信的成立标志着第一家全国性的评级公司的成立。”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毛振华此时的身份只能是“亦官亦商”——他是国有企业中诚信的总经理,并没有完全“下海”。

毛振华真正“下海”,则是在1998年国有企业改制的大背景下,中诚信完成了公司股权结构变更之时。

当时,原有的12个国有背景的股东逐渐选择了退出,毛振华依靠自己被派驻香港几年的工资加奖金逐渐购买了中诚信的股权。

中诚信也随之改变了性质,脱掉了“官帽”,成为了民营企业。

尽管拥有了对公司的控制权,毛振华却感到十分失落,因为他觉得公司的现状离他“为国家做事”的初衷越来越远。

当中诚信还是一个国有企业时,毛振华的身份可以是“暧昧”的,这也意味着在某一时刻他仍可能回到体制内。

但毛振华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中诚信,做一个纯粹的商人,尽管当时的中诚信发展非常一般。

好在,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中诚信总算没有辜负毛振华的期望,2005年以后发展迅速。到2011年,中诚信旗下评级业务收入已达2.7亿元。

毛振华的目标似乎实现了。

然而,就在这段时期,毛振华却逐渐选择了淡出中诚信的日常运营,到中国人民大学做一名学者,这多少令人感到一些不解。

学者的身份给毛振华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行事可以更加自由,没有经营管理方面的压力。

如今,毛振华成了一个“微博控”。没事的时候,他手里总是拿着手机,刷新自己的微博,粉丝已经达到惊人的121万的他显然是个微博“活跃分子”。遇到公共事件时,毫无顾忌地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颇有些“公知”的味道。

毛振华甚至表示,“有时候想把中诚信的股份卖掉,”这样“在发表看法的时候,才能超脱这个企业甚至这个行业。”

尽管已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学者”,但在很多关键时点,毛振华仍要为中诚信的发展把握方向。

“中诚信毕竟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感情非常深。”毛振华熟识的朋友表示,“他还是不太可能彻底离开评级这一行。”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王滨的雄心
王滨上任后雷厉风行,“三年再造一个太平”的目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朱小黄的挑战
履新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将助力中信银行转型,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另类”张维功
张维功是一位有激情的企业家,他的许多“另类”做法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改变。


熊晓鸽:感性风投人
在创投行业如履薄冰20余年,熊晓鸽的人生依旧不乏感性。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