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调查 > 保险交易所之争

保险交易所之争 [《金融世界》2012年09月号 ]

四地争夺保险交易所落地,除了地方利益的考量外,更应把交易功能和交易模式考虑清楚。

本刊记者  杨茜/文

日前,一条关于“由上海金融办、上海保监局、保险公司相关人员联合组成的保险交易所推进工作小组成立”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对于保险交易所(下称“保交所”)的遐想。

对于已经熟悉了证券交易所、产权交易所的市场来说,保险交易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事实上,自业界提出将筹建保交所以来,有关“牌照”何时发放、在何地筹建、它有何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所谓保险交易所,是指寿险、非寿险、再保险机构进行保险交易,形成保险定价机制,保险资产以及保险资产衍生产品推出的地点,同时也是一个与保险资产证券化紧密相连的场所。”一位业内专家解释称。

他还坦言,在首次公开提出构建保交所之前,业内对此并没有太多讨论和关注,“关于保交所的概念和许多相关信息,我们也是因为提出要在国内建立保交所后,才查阅相关资料,对此有了更多了解。”

据悉,保交所何时推出一直没有确切的时间表。

从雄心勃勃的筹划,到中途搁浅,再到后来的竞争格局,期间的跌宕起伏,个中滋味只有筹建保交所的各方人士最清楚。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也已习惯了这样的一拖再拖,“这个程序本来就很漫长,中间变数又很多。”一位参与保交所筹建工作的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说道。

“先批下来,或许才能解决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表示。

花落谁家

本刊记者了解到,对于前述保交所推进工作小组成立的消息,有业内人士将其解读为上海保交所筹建工作的“重启”,也有人解读为,上海保交所从筹划期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在2010年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首次对外透露,“上海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在上海筹建保险交易所。”并表示,初步将设立为全国性的保险交易所,尝试通过制度性安排,为再保险、大额财险、保单转让、保险衍生品等提供场内集中交易的平台。

对于上海当时筹划成立保交所一事,保监会方面也表示出大力支持的态度。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同一论坛接受采访时说道,“在原则上,我们会支持在上海筹建保险交易所”。他还表示,前期已做了一些相关调研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下一步在具体实施方案当中,保监会也将提供一些具体意见。

而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上海保险交易所课题组组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又对外透露,上海保交所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但之后仍需有保监会的指导意见。他还称,年内有推出的可能性。

不过,筹办上海保交所一事最终还是因为种种意外搁浅,并未如愿在当年推出。

2011年10月,金融业“三会”高层调整,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出任保监会主席。据了解,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再次把上海筹建保交所相关事宜提报到了保监会。

在上海经历筹办保交所的同时,北京、深圳和四川等地也对筹办保交所一事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实际上在2009年,一家名为北京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就已经在北京注册成立,并取得了北京市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一位接近北京保交所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北京保交所也曾积极申请过保交所“牌照”,但由于有关部门认为其“审批程序存在瑕疵”,并未获得相关授权,转而以“保险超市”的概念求得生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交易所。北京保交所内部人士透露,他们还在积极努力申请“牌照”。

在2011年深圳保监局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深圳方面宣布将申报设立前海保险交易所。其设想是,先开展再保险交易业务,并寻找适合在交易所交易、有较大交易需求的产品进行交易,并逐步扩大交易范围。今年4月,深圳保监局表示已将相关方案上报保监会。深圳保监局的一位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目前还在等待保监会的反馈。

据悉,四川筹办的保交所由该省金融办负责牵头,保监局参与其中。目前四川保监局已经提交关于成立保险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建议。

多位业内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在保交所“牌照”的争夺上,一直呈现出上海、深圳、北京和四川的竞争格局。

有消息称,目前由国务院立项、保监会作为监管部门推进的只有上海保险交易所,但前述接受采访的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四地都表现得很积极,都在努力争抢这块‘稀缺’的金融牌照,毕竟目前还没有批下来,‘鹿死谁手’还要看最终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受访对象向本刊记者表示,深圳和上海在各自金融中心布局和金融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一直被拿来比较。

在筹建保交所的问题上,两地政府的确也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均由市政府出面,并联合当地保监局进行相关方案的上报和主导。这次二者在保交所“牌照”上短兵相接,也引来了外界关注,有人甚至抛出保交所是否会上演“沪深分治”的猜想。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理论上而言,大家都同在一个市场,建立两个交易所是可以的。但若从金融创新角度来看,国务院和保监会可能都不会同意批准建立两家功能相似的保险交易所。”

今年7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规定未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设立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其他任何交易场所也不得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

针对上述消息,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认为,虽然保交所目前尚未建立,但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一些潜在的盲目跟风现象。

方案雏形

除了关注“花落谁家”外,对于未来保交所会采用何种模式,业界也有诸多猜测。

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2010年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曾向媒体介绍称,保险交易所作为创新性的组织形式,其基础和条件是具备风险对冲机制、以统一IT技术作为支撑的交易平台,另外要提供财务结算、保险理赔的统一服务方式,以及标准化流程。

徐文虎曾表示,上海保险交易所初步设计为实体场内交易,和目前的沪深证券交易所有一定相似之处。

本刊记者了解到,上海保交所初期将经营原保险和再保险的交易,后期将会考虑资产证券化。

上述业内专家向本刊记者介绍称,“原保险交易主要指企业和保险公司间的交易,而再保险的交易主要指直保公司的分保业务和再保公司的转分保业务。”也就是说,这些业务将可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初期的交易主体将以直保、再保和经纪公司为主,所以个人业务还不能进入保交所。”

深圳保监局有关人士透露,深圳前海保交所的设想是,先开展再保险交易业务,并寻找适合在交易所交易、有较大交易需求的产品进行交易,并逐步扩大交易范围。深圳保监局统计研究处副处长明霞曾公开表示,深圳将从再保险产品交易入手,未来考虑引进香港等相关经纪公司入场。

四川保交所则将以巨灾保险为切入口,据四川省金融办负责人透露,此前西南联交所总经理刘昂生曾带队前往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双方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业务合作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据悉,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属于保险期货交易模式,通常为飓风、地震等巨灾提供保障。

而据上述接近北京保交所人士透露,北京保交所将致力于再保险及保单贴现方面的相关业务探索,目前的“保险超市”等也多为此在积累相关数据和经验。

对于保单贴现的业务,前述业内专家对记者解释称,一些长期性的养老保单、现金价值较高的保单是可以用来做交易的。“如果你想转让给别人你就要贴现,应该让第三者来贴现,不能让保险公司来贴现,这其中就必须有一个中介性质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交所的交易方式上,虽然国外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未来我国保险交易所将采取何种运行模式,至今尚未有确切消息。

虽然在目前来看,四地对于各自筹划的保交所都已给出大致雏形,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交易所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带有一定的创新成分,可能在机制、功能甚至交易模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确定性,更多的细节还有待商讨和确定。

国际经验

目前,海外保险交易所交易的产品包括原保险、再保险、保单转让、保险证券化四类,但全球尚无一家保险交易所全方位交易上述产品成功的先例。

海外保险交易所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英国劳合社为代表,代理原保及再保业务;另一种以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为代表,涉及保险风险证券化。其中,英国劳合社是迄今全球最成功的保险交易市场。

有分析人士指出,“四川提出的保交所模式是仿效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而上海和深圳的筹建构想则与劳合社更为接近。”

劳合社起源于300多年前的一家咖啡馆,一开始从水险起家,人们在那里可以见到一些拥有资金、并能为船舶提供保险的人士,之后劳合社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财产与责任险保险市场。

“劳合社是英国最大的保险组织,其本身是个保险市场,与纽约证券交易所相似。”上述业内专家介绍说,劳合社本身并不接受保险业务,只为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

据悉,在劳合社市场里,卖方(提供保险保障的承保人)可与买方(代表客户购买保险的经纪人)面对面地洽谈业务。劳合社承保的业务36%来自再保险,财产保险占23%,人员伤亡保险占20%,其他承保业务还包括海事险、能源险、汽车险、航空险,以及各种复杂和特殊的风险。

而成立于1997年的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是一个专门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巨灾风险交换、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等买卖的场所。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交易的风险交换系统,用户能够调整他们的风险分布形态,用来交易的有效风险可以在电子系统上“公告”,交易也能在电子系统中商议和完成。

历史上,美国还曾有过一家纽约保险交易所,它成立于1980年,是一个非股份公司的保险人的社团组织。主要业务包括三类:一是各种类别的再保险业务;二是美国之外的各种直接业务;三是国内的直接业务(被纽约自由贸易区拒保的业务)。

但是,该交易所为了促进保费收入增长,极力鼓励成员多收业务,忽略了业务质量,结果接受了大量质量欠佳的业务,造成了高赔付率,在1987年便不得不停止接受新业务。

在前述业内专家看来,虽然目前筹划中的保交所没有一个可以发展复制的路径,但无论是国际上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对于我们探索设立中国的保险交易所,都有借鉴之处。

业内热议

在一些受访业内人士看来,无论保交所未来“花落谁家”,采取哪一种方案,保交所的设立对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徐文虎表示,保险交易所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萌发的正常需求,建立保交所、实现保险场内交易,有望推动保险交易的透明化、公平化、公正化,有助于解决市场中高手续费、私下交易等不规范现状。

上述业内专家也对此表示赞同,“设立保交所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规范,提高行业信息的透明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更重要的是保险交易所的建立将有助于中国保险业在全球市场建立话语权。对此,徐文虎曾表示,“在全球保险市场上,中国要建立自己的话语权。由于保险交易所可以让交易成本明显下降,中国的保险产品和产品交易在定价上能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建立保交所除了对保险市场未来发展是个利好消息外,对于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也有着积极意义。

从国际经验看,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也都是同时拥有强大保险交易所的国际保险中心。

“保险交易所算是一种金融创新。”上述业内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各地对于保交所筹建的积极态度,也不乏是奔着完善各自金融体系的目标去的。“比如上海保交所是配套他们‘两个中心’的建设任务,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步棋;而深圳提出筹办保交所也更多基于其前海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建设。”

屠光绍曾表示,上海筹划的保交所是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配套的机构之一,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内容之一是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保险交易所与信贷资产转让市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转让市场,以及信托资产的登记转让市场,并列为计划搭建中的四大市场。

而前述深圳保监局内部人士介绍,深圳保监局是在协助深圳市政府向保监会上报“保险业在前海先行先试”的专题请示时,提出希望深圳作为全国首个保险创新试验区,申报在前海设立保险交易所。

上述业内专家表示,目前看来,筹办保交所更多依赖于各地政府的推动,不仅是因为该项目复杂,这也与各地完善自身金融体系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筹建保交所一事,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担忧。

上海一位保险经纪界的业内人士就向本刊记者表示,“国内目前险种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搞个交易所,不知会不会变成一个公开杀价的地方。就算之前国际上有劳合社的成功经验,但是劳合社有自己成立的历史背景,也并不是那么好学的。”

某大型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则认为,保险交易所对保险业发展有一定好处,但未来市场能不能做起来,关键在于市场需求,以及参与机构的积极程度。“如果市场需求不旺盛,这个市场也很难做起来。”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已经有固定渠道和市场格局的保险公司,他们是否愿意花钱买席位入场交易?保险中介公司,甚至是再保公司,他们是否愿意把手头好的业务拿出来交易?这些都是值得推敲的问题。”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将来怎么发展,交易什么样的产品,运营模式是怎样的,甚至包括法律问题等,这些问题以前就有过争议,可能到现在仍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不过,有一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与其考虑太多,不如等待未来市场对保交所的检验。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十年破产路
从停业,到破产,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走了十年,凸显农信社市场化改革的艰辛。


航班延误险遇冷
旅客对航班延误险的接受度不高,该险种投保理赔的便捷性和产品的针对性还有待改进。


“宁式”金融办
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金融反贫困”等方面,宁夏金融办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尝试。


私人银行“离职潮”
国内私人银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调节利益分配,解决“高层分”与“基层合”的矛盾。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