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国际观察 > 巴西蜕变之路

巴西蜕变之路 [《金融世界》2012年09月号 ]

每次遇到危机,巴西总能依靠自身改革,走出经济困境。

云天/文

500多年前,一次地理大发现宣告了一个新国家历史的开始。在亚马逊河流域,原住居民遭遇了一场改变命运的际遇,非洲人被迫远渡重洋,欧洲移民一代代来到这里。

这次地理发现并没有像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到达印度那样轰动欧洲,但是一个新的国家因此诞生,并在500年后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国家,这就是巴西。

咖啡危机

有这么一句话:“巴西一下雨,你就买星巴克的股票。”巴西咖啡的丰收或者减产直接影响全球市场,股票市场中每一次因咖啡而上演的惊心动魄,都可以在这里的咖啡农场找到源头。

咖啡一度带给巴西经济极度的繁荣。然而,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让巴西经济瞬间陷入崩溃。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突然陷入了抛售股票的狂潮之中。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值蒸发殆尽,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

那场危机导致美国终止从巴西进口咖啡,打压了咖啡的价格。巴西的咖啡种植者不得不烧掉成千上万吨咖啡,以阻止其价格进一步下跌。

巴西经济因咖啡而兴起,也因咖啡而滑落,但咖啡神话的破灭也给巴西经济带来重新思考的契机。

1930年,以“铁腕”著称的瓦加斯出任巴西总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巴西启动“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矿山、瀑布,以及那些对国家经济十分重要的资产被逐步国有化,外国企业也在限定期限内转变为民族企业。

就这样,来自咖啡业的危机催生了巴西民族工业的发展,整个国家从此踏上了工业化道路。今天,咖啡在巴西经济中的压倒性地位已经改变。但是,咖啡仍是巴西的经济支柱之一。巴西咖啡业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以及全球咖啡业发展的步伐。

通胀困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收回石油定价权,国际市场油价猛然上涨两倍多,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在这场危机中,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慢,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巴西经济受到冲击。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经济衰退、高额外债成为拉美国家经济的特征,脆弱的巴西经济还被通货膨胀所困扰。

1038%,这是1988年巴西的通货膨胀率,1993年却已经达到2489%。在这5年时间里巴西推出了三种货币,但全部宣告作废。人们在发薪日排起长队买东西,否则第二天物价就会上涨一倍以上。对巴西来说,这是一段漫长的、炼狱般的日子。

为挽救巴西经济,时任财政部长卡多佐着手推行雷亚尔计划。

卡多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少公共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财政平衡。紧接着是稳定货币币值,这是雷亚尔计划的关键所在。

为此,在原有货币体制之外,计划引入“实际价值单位”(URV)的虚拟货币价格,即所有商品标注两个价格,一个是URV价格,另一个是当时货币的价格。后来人们发现,流通货币价格不断上升,而虚拟货币(URV)的价格却不变。于是,人们开始更多地用URV来计算手头的价值。

1994年7月,巴西新货币“雷亚尔”顺势推出,URV成了真正的钞票。雷亚尔计划的成果逐渐显现出来。巴西的通货膨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1994年3月,通货膨胀率是45%,9月,物价只上升1%,人们对卡多佐的热度和热气球一样狂飙。同年10月,卡多佐竞选成功,成为巴西的“雷亚尔总统”。

国企私有化

卡多佐因雷亚尔计划而名声大震,1995〜2002年连续担任巴西两任总统。而此时巴西面临另一个严峻的局面: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资金匮乏,债务缠身的政府难以负担这些庞大的国有企业。

1997年5月6日,里约热内卢证券交易所成为巴西人关注的焦点,一些愤怒的民众聚集到这里抗议示威。这一天,巴西政府在这里公开拍卖国有企业淡水河谷公司。

这家成立于1942年的国有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生产企业,是当时巴西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但最终没有逃脱被卖掉的命运。

公开拍卖的结果是,以多家私人企业和银行组成的“巴西联营体”以33.4亿雷亚尔的价格买下了淡水河谷公司41.7%的股份,成为这家采矿企业新的控股者。此时,巴西已有48家国有企业被拍卖,淡水河谷公司是这些企业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赢利性国有企业。

当时,有人支持政府的私有化政策,也有人指责政府把一些重要资产卖给外国企业。

最终,卡多佐政府将价值900多亿美元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包括淡水河谷公司这样的大型工矿企业,电信、电力和铁路,以及大部分州政府拥有的银行。在巴西政府推行私有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量涌入巴西。

私有化帮助政府卸下了沉重的债务和赤字包袱。巴西向外国投资者打开了大门,1996年,巴西吸引外资95亿美元。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推动着巴西经济走出困境。1997年,巴西的通胀率下降到了4.3%。

大病初愈的巴西开始走上新的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

2003年1月1日, 卢拉成为巴西第40届总统;2011年1月1日,巴西迎来了第一位女总统迪尔玛·罗塞夫。

卢拉和罗塞夫延续了卡多佐的经济政策。

2003年,巴西的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但是,占巴西全国人口1/4的4400万贫困人口每天的生活费还不到2美元,贫富悬殊使巴西社会的鸿沟不断扩大。

2003年,在卢拉的主导下,名为“社会发展和反饥饿”的政府部门成立,其目标是解决巴西贫困问题。家庭救助金计划随之重磅出炉。通过这个计划,基本的教育、基本的生活、基本的医疗正在得到改善。

2011年6月2日,罗塞夫公布了一份名为“巴西无贫困”的计划,巴西国家财政每年将拨款200亿雷亚尔的预算,用于实施收入再分配、生产技能培训和基础公共服务这三大扶贫政策。

推行“巴西无贫困”计划,是巴西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有的方式。

除了贫困以外,巴西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巴西的能源结构中,80%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力发电。巴西电力能源格局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特别的历史渊源。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能源危机使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巴西开始探索可再生的能源供给模式,与巴拉圭共同修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与此同时,巴西尝试使用甘蔗来生产乙醇。

在乙醇使用的推广中,政府的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国有能源企业每年会保证收购一定量的乙醇,同时,政府向乙醇产业提供巨额低息贷款。

在税收方面,巴西国内乙醇燃料税在12%〜30%之间,汽油燃料税则超过50%。现在,乙醇燃料已在巴西普及。

巴西是全球第一大乙醇出口国,乙醇消费已经替代了巴西50%的汽油消费,面对价格不断攀升的石油,乙醇的广泛使用节省了石油进口的巨大开支。

巴西独特的能源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个体系稳定了巴西的能源需求,支撑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巴西已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一个开放的巴西正张开双臂迎接世界,无论面临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本文内容由CCTV财经频道提供)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美国的经济难题
在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等困扰下,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银行业仍未走出危机阴影。


欧元区暗流涌动
欧债危机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暂时的平静难以持久。


QE3登场
QE3意在加快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可能开启全球新一轮货币政策宽松大幕。


欧洲的多事之秋
欧债危机形势喜忧参半,全球经济仍需应对考验。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