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金融家 >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金融世界》2012年08月号 ]

招行行长马蔚华执拗而专注。拒绝花旗合作,推崇产品创新,演讲富有激情,马蔚华的心无旁骛成就了招行,但也面临二次转型挑战。

本刊记者  韩韬/文

“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不抓批发业务,现在没饭吃;不抓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总是语出不俗。

马蔚华是个神奇的老头儿,有人形容他是招行的一块“金字招牌”,其名人效应为招行节约了大量广告宣传费。

如今,马蔚华正带领招行走过第13个年头。“二次转型”摆在面前,马蔚华未来的日子并不轻松。

1949年6月,马蔚华出生于辽宁锦州,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他皮肤黝黑,直到今天,讲话依然带着浓厚的东北味儿。

高中毕业后,与同龄人一样,马蔚华背起行囊,到辽宁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状元堡插队。凭借尚可的文笔,马蔚华成为一名报道员,当时在他心里,已经做好了当一辈子农民的准备。

下乡4年后,马蔚华参加了招工考试,并得以回城,成为锦州铁路局大虎山工务段的一名工人。

高考恢复后,已近而立之年的马蔚华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他回忆说,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和做事的方法,是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直到今天,马蔚华依然十分乐于跟大学生交流,经常到大学演讲,为招行的未来发展吸引人才。他总是操着略带东北腔的口音,一板一眼地表达对金融的理解,并且肢体语言十分丰富。

“马行长的演讲非常有激情,很有感染力,他甚至更像我们同龄人。”一位清华学生表示。

一位熟悉马蔚华的人士谈到,马行长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看看年轻人都在听什么歌曲,关心什么事情、聊天的主题有哪些。

“开心时,露齿大笑,忧虑时,眉头紧锁,眉心处有个深深的‘川’字。”这便是马蔚华留给不少年轻人的最深刻印象。

1982年大学毕业后,马蔚华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工作。1985年6月,他被抽调到辽宁省委办公厅担任处级秘书,并在次年获得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期间,马蔚华受到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贵鲜的赏识,此后也一直跟随这位老领导走南闯北。

1986年,李贵鲜调任安徽省委书记,马蔚华随之调任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1988年,李贵鲜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马蔚华再次跟随来到北京,先后担任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计划资金司副司长等。

在人民银行任职期间,马蔚华参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调控,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许多重大变革,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1992年10月,马蔚华南下出任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在海南期间,有两件事令其终身难忘。一是受命解决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清理工作;二是用4年时间攻读西南财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有知情人士介绍说,马蔚华当初去海南,背了个小军挎,里面有书,还有一个半导体和一把手枪,书大多是关于利用当时海南的条件发展离岸业务的。

至于那把手枪,马蔚华表示,我到海南第二天,就发给我一把七七手枪和20发子弹。

当时,海南的金融机构很多,光信托投资公司就有20多家,但全省GDP不到100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出现不少金融混乱的现象。

海南的金融风险处置经验令马蔚华收益颇丰,并将很多内容和体会写进自己的博士论文。

当时,博弈论刚刚开始在国内经济界流行,其中一个有趣的观点是:个体理性必然导致集体非理性。马蔚华解释说,如果客户知道一个金融机构要出问题,第一个理性反应是先把自己的钱都提出来。但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想,毫无疑问,这个机构肯定要出问题。

没想到这样一个原理,却在后来马蔚华刚刚就任招行行长时很快“学以致用”。

1999年1月,马蔚华受聘招行,准备行长交接工作。

此时,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不久,为抵御对国内金融业的冲击,人民银行紧急叫停了国内所有银行的离岸业务。作为国内第一家试水离岸业务的银行,招行此时不仅业务优势骤然丧失,还面临可能出现支付危机的巨大风险。

果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9年3月,招行沈阳分行发生了严重的挤兑事件。此时,距马蔚华被正式任命为招商银行行长还有6天时间。

那次支付风险,被当时的招行老员工形容为给新上任的马蔚华的“见面礼”,也是对他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

“‘见面礼’很不怎么样。”马蔚华笑着回忆道,“这是关系到银行生死存亡的事。我过去在央行,帮助别的银行做过这事儿,但自己没经历过,当时确实是焦头烂额。”

马蔚华接着说道,“这个过程确实对一个人的转变,对一个人在风险之中怎么决策,特别是对我以后管理招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后,马蔚华开始逐渐适应从监管者向商业银行经营者的身份转变。

一位金融领域人力资源专家表示,这种从“裁判员”向“运动员”的转变可能有三方面:一是从监管别人到被别人监管;二是从宏观政策研究到微观企业管理;三是从官员到经营者的转变。

至今有老员工回忆称,马蔚华刚到招行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业银行行长。

马蔚华也坦言,原来是个央行的官员,搞过货币政策,也搞过金融监管,但是当真正置身一个商业银行行长位置的时候,突然发现,以前净管别人了,其实并不知道被监管者的情况。

此后,马蔚华带领招行艰难前行。一位股份制银行同业人士评价道,创新也许是成就招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马蔚华所推崇的“三个一点儿”——早一点儿、快一点儿、好一点儿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业内普遍认为,在招行发展的诸多重要历史节点中,信用卡业务算得上是最得意之举,也就此确立了招行的核心竞争优势。这或许还要感谢马蔚华的偶像——花旗集团缔造者桑迪·威尔。

“我到商业银行以后,读的第一本书叫《花旗帝国》,因为我很崇拜花旗银行的桑迪·威尔。在他手里,花旗银行真正成为花旗帝国,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家混业经营的银行。”马蔚华表示,花旗银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创新之举,有很多是独有的。

然而,如此崇拜桑迪·威尔的马蔚华,却执拗地拒绝了花旗的合作邀约。

2004年的一天,桑迪·威尔在北京国际俱乐部约马蔚华吃饭,提出要跟招商银行搞联名信用卡,但马蔚华却最终婉言拒绝。

当时,很多人说马蔚华应该受宠若惊。马蔚华也坦承开始确实激动不已,后来冷静一想,觉得这事不妥,理由很简单,“假如当初同花旗合作联名卡,今天很多人会说,招行的信用卡是用花旗的。”

据说,后来因为这件事,桑迪·威尔成了马蔚华的粉丝。

一个有趣的故事是:2011年10月份,招行为纪念纽约分行成立3周年,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一场钢琴家郎朗的音乐会,邀请桑迪·威尔出席。

期间,马蔚华问桑迪·威尔是否还记得当年国际俱乐部的那次谈话,并因此对自己怀有不同的看法。桑迪·威尔表示,正因为那次拒绝,才十分欣赏马蔚华的勇气。

如果仔细鉴赏并认真研究“招商银行”四个字的LOGO,会发现其用的是兴盛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字体——爨(cuàn)体。一位书法家评价说,其魅力在于雄浑,却又适时内敛,有回归婴儿般的质朴,又如同经历人生百态的老者,自信而内敛。

有人形容,这也正是马蔚华为招行注入的文化基因。回顾招行的发展历程,就像一个孩子在成长,逐渐变得理性和成熟。

今年已经是马蔚华在招行的第13个年头,此前关于他离开的传言曾几度引发热议。马蔚华表示,“我自从到招行当行长,就没有一丝一毫想过要离开这个银行,再选择一个新的行业。”

他进一步表示,自己对这个工作很有兴趣,每天做的事儿都觉得很新鲜,没想过再回到政府部门去。

一位领导评价马蔚华:心无旁骛。

马蔚华的专注使他的思维总是十分活跃并非常看重客户体验。“招商银行,因您而变”的广告语就出自这位执着的银行家之手。马蔚华对招行一卡通金葵花的解释是:“客户是上帝,也就是太阳,招行则是葵花,得靠太阳来成长,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2008年,马蔚华还抽出时间写作《感悟华尔街》一书,记录他对金融危机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在招行大部分员工眼中,马蔚华淳朴、实在,且不失活跃,风趣而幽默。

“行里开年度总结大会,他不仅讲工作方面的事情,也跟我们谈一些珠宝鉴赏、红酒品鉴、艺术品投资等方面的东西,因为客户有这种需求。”一位曾在招行零售金融部工作的员工表示。

生活中的马蔚华非常喜欢艺术、音乐等方面的东西,兴趣广泛,同那英、赵本山、郎朗等知名人士是好朋友。

不过,也有一些同行对招行未来的发展提出质疑,并认为招行的创新动力正在衰竭。事实上,在2004年前后推出诸多产品后,招行已鲜有突破性创新,也没有再找到更大的蓝海,净利润增长率也一直低于竞争对手民生银行。

因此,有人评价马蔚华“依靠一个行长搞火了一家银行。”

此外,发展小微业务,招商银行同样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运作流程,更新管理理念。目前,招行正在进行试点,由分行为大中型企业服务,所有的支行网点主做零售和小微企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小微业务做得最好的民生银行,其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比招行更灵活,当商业向纵深创新时,仅靠一个行长的力量恐怕不够。

最近,一向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的招行股票遭集体抛售,股价不断创出新低。

有媒体报道称,招行股价下跌的原因,是包括瑞银在内的几家有影响力的投资机构私下对客户发出警告,认为招商银行短期贷款较多,息差减少影响会显现出来,导致中期业绩低于预期。

因此,有业内质疑,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马蔚华能否“扛得住”?

马蔚华常说,“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能力、智慧通过这样一个工作平台充分体现出来,是很愉快的事情。”

然而,马蔚华的这一任期将于2013年届满,招行或许将面临后继无人的无奈,他究竟还有多少时间来完成招行的二次转型。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蝶变”潘功胜
两次大行IPO经历,使潘功胜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少壮派”银行家,较高的理论素养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再培育进行时
李培育兼具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业内对其带领下的中再集团充满期待。


朱立南低调人生
升任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一如既往地低调,或许,今后他会有所改变。


“老辣”姜建清
在工商银行工作了30年,姜建清在改革的争议中带领工行破冰前行。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